2006-10-13 22:23:45難防烈陽揪心似的冷箭

台灣文學家楊逵、葉陶101音樂紀念會偶感

有個機緣拋卻例行公事時,總是能輕易有種莫名的心情波動。是我們把制約遠遠秉棄在外?還是止息的心早渴望不一樣的天空?

而淚,到底是種怎樣的能量漫溢?
在新豐高中的禮堂內,在琅琅的樂音中,只消不停地遏抑蓄積盈眶的淚液,再就剩下雙手間的勒痕,和……顫動不止的心搏
有關引用照片和楊逵先生的生平事蹟,可參考http://www.sinhua.gov.tw/zen/youngkuwe/index.php


一直以來,我們很難從什麼偉人的豐功偉業裡,形塑個人的完美人生計劃。
只因,那終究雲煙一場。

有時候不免琢磨著「時世造英雄」的真實義
一如名人許×美小姐、輟學的大學生黎同學、一片火紅中語焉不詳的施煮熄…
從楊逵的次子,以顫抖的聲情去描摹自己的父親那刻起,所有的音樂、所有主辦單位策畫的一切…

像雨絲沾染,密密地糝滿心頭。

也許是那個片段,述及楊逵在刑期屆滿後,說出語重心長的一句話,短短的「和平宣言」幾字,就可以換來最貴的稿酬─十二年獄中免錢飯-讓政府供給吃住,他是不後悔的!
但,親人的傷痛,卻不是歷史的光榮所可以榮耀的。

尤其是楊建說出-每當有一筆錢時,全家(賣花維生的母親及五個嗷嗷待哺的孩童)就得商量,是該買可吃好多天的蕃薯,還是只夠吃幾餐的白米。

那沈重的感覺,像是硬要把眼淚惡狠狠地從每個人的眼裡,直直扯出來一般,令人覺得特別難過。

(和平宣言原文可參考)http://www.xiachao.org.tw/i_f_page.asp?repno=228




共業?
是了,一定是這個。有時,現實的無情,逼得人不得不升起自私的念頭,於是憤、嫉無明火起。

為什麼?為什麼?命運像繫縛不去的枷鎖
誰或誰,真的可以清清楚楚自絕於外呢?

呵呵,說得倒像是個痴心妄想的詭夢

只能知道的是,當堅定的信念,致使人喘呼不過來時,你只能伸引著脖子企盼,企盼日子一天一天趕緊過去了。然後,看看歲月在你的生命裡留下了什麼。

遑論是人的刻意?還是命定的安排??
就是只能放寬心去接受它,恣意地放任它在你的覺受沙域裡,拂出當然的紋理


所以,在那個年代裡,歲月給了楊家一場革命、追求和平的使命。不管要不要,不管是不是真的是楊逵先生早立定的志向,也或許是時世推移著個人、甚或國家在時光裡的流跡,然而

101年過去了,楊先生也在這個歷史的紀年裡,滾出了101圈或深或淺的輪廓




誰不是傷痕累累的呢?在生命的膚質裡,或疤或痂或縐紋理絡~

在楊逵先生堅毅的眸子裡,想必沒有親人的細述,很難有人看到,那些種種莫名其妙的傷痕吧?


楊翠(楊建之女,楊逵先生孫女)說道,在多年以後論及二二八事件時,祖父仍是得小心翼翼地望向窗外,即使是大白天,門前沒有人跡之際,他還是要拉上落地窗的簾子,然後輕輕地說著~


疼的究竟是誰?痛的又是誰的傷口?


這些微末細枝,怕是再親密不過的家人才可以體覺的了吧?

上一篇:**堅強的人生**

下一篇:The Family Stone

傾聽 2006-10-15 19:10:13

在我非常年輕的時代,參加第一屆〈?〉鹽分地帶文學營時
看過楊逵老先生一面,他的輩分與被尊重程度在我記憶中是很高的,
課暇時我記得他被我們這些小毛頭圍在中間聽他說話~

鹽分地帶的風光與人物,
都帶著本土忠貞耿直的特性......

共業?每個人的覺受不同,只好各自承受各自理解~

版主回應
呵呵,妳的學識見解真的很不一樣哪!
我是無緣見識到這些老前輩了,只能耳聞然後想像~

嗯,也是因為每個人的環境不同,體會自各有異,比如一直很想離家獨立的人,就更想和親密一點的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但,不管怎麼做,都是一定會留下什麼的了,唉!誰能抵擋業力的造作呢?!
2006-10-16 16:38:29
腦殘 2006-10-14 08:19:43

不把這些故事說出來,後人永遠不曉得民主之路是如何爭取來的,妳又開了一扇窗,功德無量

版主回應
呵呵,比較起來,倒是腦殘大大你才功德無量,至少,你懂得比我多,見聞也多過我這鄙俗之人太多囉!我也只是就個人”感覺”妄加批評(感覺是不能捉摸的)

比如228,我只關心到底放不放假,只會在少數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時,也哭得淅瀝嘩啦~

還是別指望我有啥出息哪!

失眠對我而言可是難上加難的事,都是前天晚上還吃維他命,結果~真不是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原來,全身寒汗直豎,在每一個細微的波動裡,猶如崩裂的天搖地動,夜半的靜謐更是異常放大了任何點滴聲響

最後我總算知道,原來現代的雞是很可憐的,它們竟然是從半夜一路叫到天亮,想來一定是路燈作祟,搞得人禽一樣不得安寧

哇咧,啊我一定是被魔神仔附身,每次一來就碎碎唸個不停柳

再沒有睡意,記得通知我一下啊,偶會帶根狼牙棒來,一棒敲昏你,包你一覺到天亮喲︿︿*

不說了,睡搞搞企~~~~~
2006-10-15 00:19:56
powang 2006-10-14 01:04:09

@@ >< 怪不得我有疑問
我把他和 關綠島的 楊柏想在一塊兒了
難怪怎麼覺得這麼老了?? 臉對不上來??
我只認識 黑旋風 李 逵 啊 >< 楊逵是誰啊 我我我沒知識的勿過摔我

版主回應
因為上面腦殘大大說要做功德,就把咱們台灣人之光--楊逵先生的生平轉貼如下囉~~真的是這樣耶,那個施煮熄,真的是該熄了

至於柏楊,我一直覺得他和李”傲”大師是同等級的,從來沒有讀過他耶,我太淺薄了,請原諒我吧?!
~~~~~~~~~~~~~~~~~~

1915年﹙民國四年﹚焦吧年事件,他十歲,親眼從門縫裡窺見日軍從台南開往焦吧年的砲車隊轟隆而過…日本大屠殺台灣人,深深影響他幼小心靈。民族意識與抗日思想萌芽。

他原名楊貴,1905年﹙民前六年﹚出生台南新化的中產知識階級家庭。因身材瘦弱多病,被同學取笑叫「阿片仙」。

民國十一年考上以招收台灣人為主的台南州立第二中學,閱讀了日本夏目漱石、芥川龍之芥,俄國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以及英法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文學作品,開啟世界性的文學視野。

三年後,因為不願與童養媳送作堆,東渡日本,從事各種勞動,並進入日本大學攻讀文學,此時日本共產黨剛成立,他廣泛接觸馬克思思想及無政府主義。確立一生思考模式。

民國十六年,響應台灣農民組合的召喚,束裝返台從事農民運動。

二十四歲與革命伴侶葉陶結婚,當夜,於文化協會台南支會,夫妻倆雙雙被捕。

五年後,第一篇小說『送報伕』受賴和推薦,發表於「臺灣民報」。二年後,該文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這是臺灣作家首次進軍日本中央文壇。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總督府加強思想箝制,他貧病交迫,得日人入田春彥幫助,歸農經營「首陽農場」。此時創作『萌芽』小說集。

光復後陸續發表『鵝媽媽出嫁』『泥娃娃』『壓不扁的玫瑰』…等。

「楊逵」筆名取自「水滸傳」裏好打不平的「黑旋風」 李逵。據說,這是賴和的建議。

總的來說,此時,他以誠實的風格、樸實的結構、平實的筆觸,發揚了被壓迫者不屈不撓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充滿希望和遠景,瀰漫一股堅毅的行動力量,是一個理想的民族主義者與寫實主義者。

民國三十七年,起草「和平宣言」,觸怒當時的省主席陳誠,被送入綠島囚禁十年,仍寫作不輟,劇本『牛犁分家』在綠島監獄公演。同時,他那感動人的力量,身為囚犯,卻能與當時綠島司令官康湯銘建立友誼,跨越界線,展現人性無比的光輝。

民國五十一年,出獄不久,經友人關係向華南銀行信用借貸五萬元,買下台中市郊東海大學對面荒地,開闢東海花園。四年後,集結小說『羊頭集』。

綠島十年粉碎他民族主義的理想,但他仍舊一貫誠實反映在國民黨政權不妥協精神,字裡行間充滿微言大義。

七十一歲,國中國文教科書第六冊,收錄他的『壓不扁的玫瑰』﹙原名春光關不住﹚。這是自台灣有史以來,台灣文學作品編入官方教育的第一人。

民國七十四年,病逝台中,享年八十。與愛妻葉陶合葬東海花園。

他的一生崎嶇坎坷,正是一部臺灣人民歷史寫照。
2006-10-15 0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