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1 13:24:17難防烈陽揪心似的冷箭
離別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0162
上過黃明理老師的課的學子,大概對他特殊才情的上課方式,一定會烙下些許什麼難忘的印象吧?至少對我而言,就是這樣
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對輝誠學長的介紹,這個陌生的名字不過曇花一現般地消褪在腦海中,不想,有機緣拜讀了他的大作「離別賦」才得以漾開這種種想像……。
賦,本義是直陳其事,漢代文學主體,介於詩和楚騷之間,但宋代以後散文賦出現,則以樸實不華的形貌示人。
離別賦,取聲也取義,
聲的部份是諧音-父。因內容敘其考據追尋相關父親的一切
義的部份則是謀其真,甚而一路尋根尋到大陸--作者陌生的地域
*****************************
作者的年代,劃分在六年級矩域裡,湧蔟著布袋戲、成龍、百貨公司、電玩店、排路隊、唱國歌…等等風味,唯一不同的是,他開放了一切家族教養的洗禮,好見證歲月是怎樣將他洗鍊成,屬於家族的樣子。有時候我常想,纏跟在父母親眼前的孩子,一點一滴地囊括所有相關的情誼,攝入心底,那種命定似的輪迴,是其他的手足所承傳不到的精髓,
好嗎?珍貴卻令人難以消受
不好嗎?孤煢地吸吮著一切;卻擁有了一切
思念,是種怎樣的成份?有著怎樣的風貌?而如此喚醒骨子裡的髓鞘,蠢動著想追尋愧對親顏的不夠了解,而綿延成的無形之線~~這是種怎樣的震撼?
他說,
P17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非常非常想念他,經常獨自掉淚,想他在困頓環境中咬緊牙關的身影,想他在拙於表達的歲月中如何安靜地養活四個完全不能理解他的小孩~~
莫名地陷入這種無以名狀的歉咎之情,又是種怎樣的情懷?
人是情感的動物,真的嗎?誰的又合著誰的,才會如此重疊著??
如若是那樣,怎樣紓解?怎樣才有釋懷的一天?
而書中的父親,又因為怎樣的堅韌毅力,才能自勵刻苦地撐起一片天?
上過黃明理老師的課的學子,大概對他特殊才情的上課方式,一定會烙下些許什麼難忘的印象吧?至少對我而言,就是這樣
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對輝誠學長的介紹,這個陌生的名字不過曇花一現般地消褪在腦海中,不想,有機緣拜讀了他的大作「離別賦」才得以漾開這種種想像……。
賦,本義是直陳其事,漢代文學主體,介於詩和楚騷之間,但宋代以後散文賦出現,則以樸實不華的形貌示人。
離別賦,取聲也取義,
聲的部份是諧音-父。因內容敘其考據追尋相關父親的一切
義的部份則是謀其真,甚而一路尋根尋到大陸--作者陌生的地域
*****************************
作者的年代,劃分在六年級矩域裡,湧蔟著布袋戲、成龍、百貨公司、電玩店、排路隊、唱國歌…等等風味,唯一不同的是,他開放了一切家族教養的洗禮,好見證歲月是怎樣將他洗鍊成,屬於家族的樣子。有時候我常想,纏跟在父母親眼前的孩子,一點一滴地囊括所有相關的情誼,攝入心底,那種命定似的輪迴,是其他的手足所承傳不到的精髓,
好嗎?珍貴卻令人難以消受
不好嗎?孤煢地吸吮著一切;卻擁有了一切
思念,是種怎樣的成份?有著怎樣的風貌?而如此喚醒骨子裡的髓鞘,蠢動著想追尋愧對親顏的不夠了解,而綿延成的無形之線~~這是種怎樣的震撼?
他說,
P17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非常非常想念他,經常獨自掉淚,想他在困頓環境中咬緊牙關的身影,想他在拙於表達的歲月中如何安靜地養活四個完全不能理解他的小孩~~
莫名地陷入這種無以名狀的歉咎之情,又是種怎樣的情懷?
人是情感的動物,真的嗎?誰的又合著誰的,才會如此重疊著??
如若是那樣,怎樣紓解?怎樣才有釋懷的一天?
而書中的父親,又因為怎樣的堅韌毅力,才能自勵刻苦地撐起一片天?
而唯一承續著這種緜延漫長的情感之索的孩子,怎樣地曲意迎合著,一對落後而近乎卑微的老人家──
p077我在床上輾轉難眠,腦海中不斷重複出現同一幕畫面:一對老夫妻忐忑不安地在樓間脫下褲子,一對老夫妻瞻前顧後地在樓間脫下褲子,一對老夫妻忐忑不安地在樓間脫下褲子……
(老人家因為遷居城市,無法適應沒有人情的噓問,忘了帶鎖匙被自己鎖在自家門外而不知所措……)
在近乎嚴苛而專制的家教庭訓下褓育成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安份認命,竟能濡含著深切的仰望和思念?而,一反「久病榻前無孝子」的傳說?
P109父親過世之後,我偶而會回想起過去睡在他病床邊的小床時光,那小床隨著醫院不同而有不同款式,大小寬窄與否也有天壤之別。只是有一天,我忽然想得更深,猜想父親會不會因為我陪睡在他身邊而感到特別安心?會不會…就在他的身邊而感到不孤單?他會不會因為隨時都可以在病床邊對我再三告誡、或者對我大發脾氣而感到享有父親應得的尊榮?會不會因為偶而也同我聊聊天而自覺已展現出父親應有的慈愛?如果這些問題都能獲得父親一點點肯定之處,那麼,我在小舟般的小床陪伴時光,竟都充滿著父親的愛,與喜悅……
那段我未得及趕上的全校學生共舞太極拳的情狀,只能在人云亦云中感染著那種壯觀,但,書中卻道出了背後的原曲,對拳法、對書道、對國共的紛爭,我是不能心領神會的,太遙遠的陌生領域,太悲壯的生離死別,只消是各人冷暖各人含受
但都不過是,活現於時代洪流下的,不能以一瞬之變動不居
是否小家庭的單薄人丁,或可團聚起頑強的親情,不然怎有如此慧斬不斷的企慕?怎有雜亂之中存溫情的嚴謹?即便是國軍如何節退的令人難以參與,都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對這種種細膩的濡慕之思,以及「墓誌銘」的真摯,竟有種且讓淚水紛紛,不知所厎的盪氣迴腸~~
不工的文辭,是因為情摰的流露吧?
而離別之後的依戀和不捨,要到什麼程度,才有力量坦然接受?逝者已矣,而生者該怎樣正視自己?
也許只好,期願我們的人生,都能在親情倫常中,和諧而有序地輝映著存續的價值~~
p077我在床上輾轉難眠,腦海中不斷重複出現同一幕畫面:一對老夫妻忐忑不安地在樓間脫下褲子,一對老夫妻瞻前顧後地在樓間脫下褲子,一對老夫妻忐忑不安地在樓間脫下褲子……
(老人家因為遷居城市,無法適應沒有人情的噓問,忘了帶鎖匙被自己鎖在自家門外而不知所措……)
在近乎嚴苛而專制的家教庭訓下褓育成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安份認命,竟能濡含著深切的仰望和思念?而,一反「久病榻前無孝子」的傳說?
P109父親過世之後,我偶而會回想起過去睡在他病床邊的小床時光,那小床隨著醫院不同而有不同款式,大小寬窄與否也有天壤之別。只是有一天,我忽然想得更深,猜想父親會不會因為我陪睡在他身邊而感到特別安心?會不會…就在他的身邊而感到不孤單?他會不會因為隨時都可以在病床邊對我再三告誡、或者對我大發脾氣而感到享有父親應得的尊榮?會不會因為偶而也同我聊聊天而自覺已展現出父親應有的慈愛?如果這些問題都能獲得父親一點點肯定之處,那麼,我在小舟般的小床陪伴時光,竟都充滿著父親的愛,與喜悅……
那段我未得及趕上的全校學生共舞太極拳的情狀,只能在人云亦云中感染著那種壯觀,但,書中卻道出了背後的原曲,對拳法、對書道、對國共的紛爭,我是不能心領神會的,太遙遠的陌生領域,太悲壯的生離死別,只消是各人冷暖各人含受
但都不過是,活現於時代洪流下的,不能以一瞬之變動不居
是否小家庭的單薄人丁,或可團聚起頑強的親情,不然怎有如此慧斬不斷的企慕?怎有雜亂之中存溫情的嚴謹?即便是國軍如何節退的令人難以參與,都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對這種種細膩的濡慕之思,以及「墓誌銘」的真摯,竟有種且讓淚水紛紛,不知所厎的盪氣迴腸~~
不工的文辭,是因為情摰的流露吧?
而離別之後的依戀和不捨,要到什麼程度,才有力量坦然接受?逝者已矣,而生者該怎樣正視自己?
也許只好,期願我們的人生,都能在親情倫常中,和諧而有序地輝映著存續的價值~~
........................................................
內容簡介
在這一集的篇章之中,不時漾動著他追懷彌篤的亡父之靈。這位籍隸江西黎川的漢子,十二兵團三五三團的二等兵……珍貴的不僅是他胼胝辛勞的庇蔭護成了輝誠君堅實的成長;亦且是他平實為人,人生智慧體悟的傳承,濡染點滴功效揮發,使得這位肖子終能不同於時下青年的空虛凡庸;更或是拜輝誠這青年難能的重倫理,緬懷真情之所賜,這位老父的肉身雖壞,屬於他最使人欽敬的明道力行的精神,卻已常留在輝誠君的篇章之中鮮活再生。--楊昌年
看輝誠所寫的一些生活細節,例如父親教他打拳,為他講述家鄉故事,把兒子的獎狀張貼起來等等,就會想到我父親也是如此的。記憶中,許多叔叔伯伯家好像也是如此。因此,他刻畫的雖只是他父親,只是他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但所講的,其實又是這個乖離歲月、流亡時代具有普遍性的故事。我讀這樣的故事,想起他的父親、我的父親,又想起我們這個時代,有時竟不自覺熱淚盈眶。--龔鵬程
文壇新人張輝誠以出色老辣的文筆、親情的題材獲得文建會的獎助。全書十八篇,以散文之情小說之筆,書寫父親離開人世後兒子內心的種種情感,寫張的父親從軍、娶台灣人妻、教育孩子書法、太極,讀三國演義,點點滴滴呈現出一個荒唐戰亂時代下,一個父親想守住一點文化命脈的微薄努力,篇篇動情。十八篇中有五篇得到報紙副刊推崇轉載,結集出書更得到學界文壇重量大師龔鵬程、楊昌年的專文推薦。書名「離別賦」呼應一對父子也是一種男人情誼的叩問,作為文壇的新手,張輝誠的第一本書讓人驚豔。
作者簡介
張輝誠,一九七三年生於雲林縣,原籍江西黎川。從小於雲林鄉間長大,虎尾高中畢業後,意外以資賦優異保送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後又就讀國研所,目前為博士班研究生,同時亦任教於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
內容簡介
在這一集的篇章之中,不時漾動著他追懷彌篤的亡父之靈。這位籍隸江西黎川的漢子,十二兵團三五三團的二等兵……珍貴的不僅是他胼胝辛勞的庇蔭護成了輝誠君堅實的成長;亦且是他平實為人,人生智慧體悟的傳承,濡染點滴功效揮發,使得這位肖子終能不同於時下青年的空虛凡庸;更或是拜輝誠這青年難能的重倫理,緬懷真情之所賜,這位老父的肉身雖壞,屬於他最使人欽敬的明道力行的精神,卻已常留在輝誠君的篇章之中鮮活再生。--楊昌年
看輝誠所寫的一些生活細節,例如父親教他打拳,為他講述家鄉故事,把兒子的獎狀張貼起來等等,就會想到我父親也是如此的。記憶中,許多叔叔伯伯家好像也是如此。因此,他刻畫的雖只是他父親,只是他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但所講的,其實又是這個乖離歲月、流亡時代具有普遍性的故事。我讀這樣的故事,想起他的父親、我的父親,又想起我們這個時代,有時竟不自覺熱淚盈眶。--龔鵬程
文壇新人張輝誠以出色老辣的文筆、親情的題材獲得文建會的獎助。全書十八篇,以散文之情小說之筆,書寫父親離開人世後兒子內心的種種情感,寫張的父親從軍、娶台灣人妻、教育孩子書法、太極,讀三國演義,點點滴滴呈現出一個荒唐戰亂時代下,一個父親想守住一點文化命脈的微薄努力,篇篇動情。十八篇中有五篇得到報紙副刊推崇轉載,結集出書更得到學界文壇重量大師龔鵬程、楊昌年的專文推薦。書名「離別賦」呼應一對父子也是一種男人情誼的叩問,作為文壇的新手,張輝誠的第一本書讓人驚豔。
作者簡介
張輝誠,一九七三年生於雲林縣,原籍江西黎川。從小於雲林鄉間長大,虎尾高中畢業後,意外以資賦優異保送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後又就讀國研所,目前為博士班研究生,同時亦任教於臺北市立中山女高。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
下一篇:我看《天使走過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