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17:54:08來自星星的喵

修復筋膜、強化穩定度MELT神經力量訓練全書:6個步驟╳每天15分鐘,美國筋膜專家教你正確啟動神經路徑,讓肌肉協調運作,主動恢復...


修復筋膜、強化穩定度MELT神經力量訓練全書:6個步驟╳每天15分鐘,美國筋膜專家教你正確啟動神經路徑,讓肌肉協調運作,主動恢復長期疼痛傷害,提升運動表現
作者:蘇‧希茲曼(sue hitzmann)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0-12-05 00:00:00

提升運動表現、解除疼痛的關鍵不在肌力,
而是能正確徵召肌肉、支持身體穩定的「神經力量」

風靡16國,幫助數千萬人解決慢性傷害、預防疼痛並增加運動表現的自我照護法

運動作家暨跑步教練 徐國峰、
解放疼痛學院(Freedom From Pain Institute)創辦人 Erik Dalton──專文作序

你想在上班一整天後仍然感覺通體舒暢,再也不肩痠背痛嗎?
你想輕鬆提起重物,而不會時常閃到腰或扭傷手肘嗎?
你想修復多年來的舊傷,讓慢性疼痛真正痊癒嗎?
你想讓動作更協調,運動起來更隨心所欲而且不用擔心運動傷害嗎?
你想突破自己的體能最佳表現,像是增加每組一下的最大重量,或是馬拉松破個人紀錄嗎?

不論你是想預防傷害、修復疼痛,還是讓自己的運動成績更上層樓,都必須先擁有「神經力量」。

「神經力量」是讓神經系統正確徵召肌肉的能力,它能讓你不需要刻意就使身體隨時處於穩定狀態。當我們運動時,身體的有些地方是維持不動的,例如跑步時支撐在地板上的那隻腳,而這些固定部位的穩定程度,大大決定了運動表現的好壞。然而,生活中許多不良習慣或是不斷重複練習特定動作會使我們喪失「神經力量」,而用錯誤的路徑來指揮關節和肌肉,使身體不穩定,最終導致傷害發生。因此,重建「神經力量」是重啟正確神經路徑、維持穩定度,進而修復疼痛和增進運動表現的第一步。
作者蘇.希茲曼所開發的MELT運動表現訓練法即是一套重建「神經力量」的自我照護方法。這套方法完整結合了筋膜、關節、神經、肌肉、穩定度與情緒等概念,你只需要透過6個步驟(重新連結、重新平衡、再水合、釋放、重新整合、重新設定),就能讓你建立起該有的「神經力量」,讓你表現得更好,並且減少傷害。

本書將透過步驟與圖解,帶你學習MELT運動表現訓練法的動作,並且用運動醫學的前端研究讓你瞭解這套方法的科學原理。此外,本書也提供適合不同生活型態讀者的MELT訓練課表,不論你是久坐少動的上班族、勞動工作者,抑或是運動愛好者或職業運動員,你只需要每天花15分鐘,就能獲得更好的生活與訓練品質。MELT運動表現訓練法綜合了作者30年的徒手治療經驗,至今已在16個國家影響了數千萬人。現在就打開本書,給你自己一次機會,迎接無痛且更美好的生活吧!

▍MELT運動表現訓練法6步驟:
重新連結:辨識出體內積聚壓力的位置,重新校正「自動導航器」,讓你不需經由思考就能保持平衡且穩定的神經系統。
重新平衡:啟動核心反射,讓你的脊椎保持穩定、保護重要器官、改善腸胃問題。
再水合:利用施壓及雙向延展技術,讓脫水的結締組織恢復含水狀態。
釋放:讓液體留回空隙,例如頸部與下背,釋放空隙中不必要的張力,讓活動度變好,改善姿勢。
重新整合:學習如何將身體的位置擺好,並執行動作,讓負責穩定「核心」或是穩定「帶」的正確肌肉能在移動之前,在正確的時間點收縮。
重新設定:重新建立你的神經路徑,強化穩定肌與動作肌之間的正確時序,減少受傷及疼痛風險。

★專家推薦:

這是國內目前少數幾本能把筋膜、神經、關節、肌肉、穩定度與情緒等概念串起來的著作,理論很完整,而且不只有理論,還有詳細的訓練動作圖解與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所設計的建議課表。希茲曼已在世界各地的專業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身上證實她的方法有效。她所研發的這套方法的確值得學習。──運動作家暨跑步教練 徐國峰

★內文試閱:

‧譯者序

本書譯者

Mona Chen

不管你是不是運動愛好者,你一定都有過這種經驗:身上有時會有地方「怪怪的」,卻又說不出哪裡怪,好像是「痠」,好像是「痛」,好像「緊緊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於是你上網搜尋,看見這篇文章說可以伸展某個部位,那個網站說可以訓練某塊肌肉。你滑個臉書,馬上就跳出一則滾筒或是筋膜按摩槍的廣告。你找了醫生,看了物理治療師,甚至嘗試各種千奇百怪的「民俗療法」,目標只有一個:希望身體可以無痛無礙,希望可以開心運動,跑得更快,舉得更重,馳騁運動場!

如果你有以上的狀況,而且你屬於這種人:「對自己的身體有耐心,不吝惜花時間跟自己對話」、「喜歡學習事物運作的原理,因為跟直接取得速成的解法相比,學習背後的知識可以提高你的動機」,那這本書非常適合你!

這本書最強大的地方是:它用白話的語言、清晰的指令、簡單的工具和有效的系統,讓你「自己」就能「保養」自己的身體!而你的最終目標是:身體在反覆、細緻的「校準」之後,減少疼痛,提升運動表現!

為什麼這本書具有這種潛力呢?

當你覺得身體「怪怪的」,不論是藉由專業人士協助,還是努力滾滾筒、伸展,以及訓練單一肌肉,這些也許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但症狀往往很快就再次出現。為什麼呢?首先,身體是一個「整體」,我們身上的肌肉並不是獨立產生動作的,而是「牽一髮動全身」,所以在局部區域處理身體結構時,也要顧及整體架構。另外,我們需要重新「校準」身體的「動作模式」,也要處理讓肌肉得以產生作用的源頭:「神經」。

作者利用很簡單的工具:滾筒及地板,並經由執行動作前後身體所提供的回饋,不停「微調」體內的「自動導航器」。此外,利用這兩種工具也能讓你的筋膜在延展時有一個參考點,這能提升你的「身體意識」,同時真正處理到你需要處理、想要處理的身體部位!

這樣為自己身體「校準」的工夫也許需要花上比較多的時間(尤其如果你不習慣使用「身體意識」,也就是你不太知道你身體的某個部位「在哪裡」時),它卻是一種比較可行、具永續性、經濟性,而且有道理的做法。作者相信「自我照護就是最好的照護」,所以她全心全意地讓你藉由這本書就能「自己」執行這些「自我照護」。第一次讀,你可能會覺得講解動作的指令非常詳細,詳細到有點囉嗦,但其實跟著做三次左右,就能慢慢掌握執行細節了。更棒的是,執行動作時,怎樣的感覺是「對」的,怎樣的感覺「不對」,都寫得很清楚!此外,如果你做不到某個動作,表示你的身體還沒準備好,作者也會很仔細地建議你應該先回頭執行哪些動作。

有人說,譯者其實是書的第二作者。在完成這本書的翻譯,終於交出稿件後,我不禁深深認同這句話。為了讓原作者彷彿以中文對讀者說話,譯者需要在忠實保留原本意義及意象的前提下,費心巧妙地抹去中文與英文用詞與語意的落差,某方面來說,的確像是寫了一本書!但另外一方面,個人的想法是,譯者要保持隱身於幕後,不能讓自己的主觀意見喧賓奪主。即使自己不完全認同某些枝微末節之處,翻譯的過程仍需要反覆琢磨,力求稱職傳遞作者本意,甚至與作者取得聯繫,確認自己對本書的理解與作者想法一致。

最後,感謝生命中的變革,讓運動成為我探索自我的方式。感謝國峰教練的引介,讓我有了正式翻譯一整本書的機會。感謝編輯家暐的協助與支持。祝大家都能開心運動,充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