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一心三身修
參禪悟道,明心見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是難行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空智;波羅蜜=波羅蜜多=到圓滿功德之彼岸;心=一心、佛心;經=常道、常法;心經=般若心經源自「一心、佛心」之常道常法,故稱心經,允為佛經宗要骨髓中之宗要骨髓。
◎般若即智佛,智佛依理佛;智、理不離,智佛金身依理佛法身,二而一佛,普門示現,應化無方。
◎智佛、理佛、應化佛,三身回互,體用一家,來去自由。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已於過去世無量劫中,而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輔佐阿彌陀佛。
◎菩薩於事理無礙之境,達觀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菩薩能觀三業(身口意)皈依而拔眾生之苦,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時:「了三心、飛四相」之智理行深法界、正與麼時。
◎五蘊=五陰=眾生無量業垢聚集之五種蔭覆法用=能起種種障害之五陰魔:色蘊:即身物法,總括五根五境等有形物質而成,色如聚沫;受蘊:對境承受事物而起感受之心用,受如浮泡;想蘊:對境承受事物而起貪瞋癡善惡之心用,想如野馬;行蘊:對境承受事物而起貪瞋癡善惡之心行,行如芭蕉;識蘊:對境承受事物而起了別識知之妄識,識如幻法。
◎色蘊即身物現象、身物幻法;受想行識蘊即心理現象、心識幻法。
◎菩薩道行精深,空智現前,佛心得度到圓滿功德之彼岸,正與麼時,佛光普照,究竟明見五蘊化為空性,當下超度解脫了一切苦厄。
◎正與麼時,智佛、理佛、應化佛普現於十方法界。
舍利子:舍利子=舍利弗。舍利子為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僧團中之上座,證阿羅漢果,智慧第一。舍利乃其母名,義為身珠,言其母身形妙好如珠;他為身珠女之子,故名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上文實為「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
◎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
*不異=沒有差別、等同。
*密教說,生住異滅之轉變,春夏秋冬之推運,皆是法性自爾之妙用,可生者生,可滅者滅,是天然之道理,法爾之德業。行者以實相眼,無常見常住,常住見無常,知十法界諸法,皆為如來自受用之境界,真如常住,離生滅無常。
*佛心得度到圓滿功德之彼岸時,五蘊身物心識諸幻法一時清淨,當下五蘊清淨性等同空性,空性等同五蘊清淨性。
*正與麼時,應化佛普現於十方法界,智佛、理佛隨時同在。
◎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
*即是=就是。
*諸佛色光心光,二光真空妙有,佛光普照,可破闇現法,總為一體,萬古圓明,即是智佛、理佛之智慧光、清淨光。
*三千諸法宛然本有真如常住,為諸佛常住之真土;妙覺極智所照五蘊當體即是如如理體自性法界,如智依如理,智理一土,非別有能依所依之身土。
*大心覺者知諸法如夢如幻,證體空之智慧深利,不生不滅,五蘊身物心識諸幻法一時清淨,當下五蘊清淨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五蘊清淨性。
*正與麼時,智佛、理佛普現於十方法界,應化佛隨時同在。
◎法華經方便品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諸法=諸法,寂滅相=真如、空相,故曰諸法空相。
◎法華經方便品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法=諸法,法位=真 如、空相,世間相=諸法,常住=真如、空相,十界三千之諸法住真如,世間相「性具真如」,故曰諸法空相。
◎諸法真如,真空無為,本性常住而無生無滅,智慧常住而無生常生無間斷,功德常住而至善相續無斷絕。
◎智智無礙,理理無礙,德德無礙;智智無邊,理理無邊,德德無邊;智佛無礙無邊,理佛無礙無邊,應化佛無礙無邊,諸法空相亦無礙無邊。
不生不滅:本自不生,今亦不滅,無念為宗,清淨法身佛。
不垢不淨:本自不垢,今亦不淨,無住為本,百千萬億應化身佛。
不增不減:本自不增,今亦不減,無相為體,圓滿金身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是故空中無五蘊:
◎本體自性真空一乘中,當下五蘊化為清淨空性,無有五蘊身物心識諸幻法。
◎本體自性←→空中無五蘊盡←→空中無五蘊。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上文實為「無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
*圓覺經說,心清淨,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舌身意復如是。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為能生,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為心法。能斷無始以來之六根濁垢,使之清淨潔白,則清淨之六根各發無礙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
◎六塵=六境:
*眼色塵,耳聲塵,鼻香塵,舌味塵,身觸塵,意法塵。眾生身心污染,妄認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佛以六塵說法,眾生以六根悟解。如眼根見經卷而悟解者,色塵說法也;耳根聞如來之聲教而悟解者,聲塵說法也;意根思惟法義而悟解者,法塵說法也等。
◎六識:
*識有「1識、2識、3識、5識、6識、8識、9識、10識、 11識、無量識」之別。此言六識,可轉識成智。
*識=心=了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於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六境,而生愛惡善惡順逆之覺知了別者,曰六識。
◎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界:
*三六一十八界之惑業濁染、輪迴沉迷不止者,而成18層地獄。
*三六一十八界一時清淨合光明如來藏之性、智、德甚深無量者,而成18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無際空、無變易空、無始空、本性空、自相空、無相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一切法空),18空中,智理不二,智佛、理佛、應化佛普現於十方法界。
*本體自性←→空中無六根六塵六識盡←→空中無六根六塵六識。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迷於法界真如理性而起三細、六粗之惑業者,名曰無明。
◎三細:無明業相、體;能見相、用;境界相、用;體用不離而相纏,至為微細,故名三細。六粗:妄生自識之幻影而分別之;種種相續相之迷妄續起不斷;執取虛妄諸相而起種種之煩惱;計取分別名字相而起種種之煩惱;依妄惑分別假名而起善惡諸業相;業繫苦相而起生死之苦果。前4粗為惑因,第5粗為業緣,第6粗為苦果。
◎本體自性←→空中無無明盡←→空中無無明。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本體自性←→空中無老死盡←→空中無老死。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四聖諦=四真諦,為聲聞聖者所見之諦理,乃正真之諦 理,故曰聖諦。苦諦:一切有為之心行,恆為無常迅速之幻累所逼惱,老病死苦,貪瞋癡苦,地獄、餓鬼、畜生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憂愁流轉苦,是為迷果;集諦:心行結業,招聚相應,煩惱惑業群起,而成三界生死之苦果;滅諦=盡諦:苦集滅無,結業既盡,則煩惱生死之結使滅,三界業亦滅,而證滅諦之「有餘涅槃」,捨此報身時,後世苦果永不相續,而證滅諦之「無餘涅槃」;道諦=八正道:正見,修無漏之慧,洞明四聖諦之理;正念,修無漏之念,以真智憶念正道而無邪念;正思惟,修無漏之心所,思惟四聖諦而使真智增長;正語,修無漏之戒,以真智 修口業,不作一切非理之語;正業,修無漏之戒,以真智斷除一切 邪惡之身業,住於清淨之身業;正命,修無漏之戒,清淨身口意三業,離種種邪法之生活,大順於正法而活命;正精進,修無漏之勤,真智發用而勤修涅槃之道;正定,修無漏之定,以真智證入清淨無漏之禪定。
◎修八正道,使苦集滅無,結業滅盡,則煩惱生死之結使滅,三界
業亦滅,而證滅諦之「有餘涅槃」或「無餘涅槃」。
◎本體自性←→空中無苦集滅道盡←→空中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本體自性←→空中無智亦無得盡←→空中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本體自性←→空中無所得盡←→空中無所得。
菩提薩埵:
◎菩提=佛道大覺、大菩提,為自行;薩埵=大心眾生,為化他。
◎菩提薩埵=菩薩、大士,具足自利利他之大願,求大菩提道以利益有情者。
◎菩薩有二種:生死肉身菩薩,為未證法性之三賢位菩薩,惑業未盡,仍受三界分段生死之苦;法性生身菩薩,證無生法性、無生法忍,捨三界肉身之生死,入不生、不死、不思議之境。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菩薩道行精深,空智現前,佛心得度到圓滿功德之彼岸故,無有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究竟=至極。至極涅槃即是「圓寂、入滅、滅度、寂滅、無苦、無相、無法、祕藏、解脫、不來不去、大圓寂入、大入滅息。」
◎究竟涅槃有「法身、解脫、般若」之三德祕密理藏,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具足「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淨、虛通、不動、快樂」等八種涅槃法味。諸佛於此,但有大智而常住於生死,為有大悲而不住於涅槃,法爾如是利樂無方而常大入滅息。
◎本體自性←→大涅槃←→方便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無等等、無不等、等無所等。
◎無等等:常照究竟覺,如如正智,無相性之圓滿智身;無不等: 寂照本覺,真淨了塵,無念性之清淨理身;等無所等:圓照始覺,隨類湛覺,無住之百千萬億應化身。
◎三世諸佛,智慧圓滿,佛心得度到圓滿功德之彼岸故,無等等、 無不等、等無所等,三身回互,體用一家,來去自由。
◎智佛←→理佛←→應化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咒=總持。
◎大神咒:佛現大威神力說智慧深利到圓滿功德彼岸之般若心經,是大威神力之總持,能消除眾生一切苦,真實不虛。
◎大明咒:佛於大光明海中說智慧深利到圓滿功德彼岸之般若心經,是大光明海之總持,能消除眾生一切苦,真實不虛。
◎無上咒:佛於智理不二法界中說智慧深利到圓滿功德彼岸之般若心經,是諸法無能勝之總持,能消除眾生一切苦,真實不虛。
◎無等等咒:佛於智理不二法界中說智慧深利到圓滿功德彼岸之般若心經,是獨絕無倫之總持,能消除眾生一切苦,真實不虛。
◎智佛←→理佛←→應化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之總持=般若波羅蜜多即是總持。
◎揭諦揭諦:大空啊!大空啊!
◎波羅揭諦:大空法性圓滿最勝啊!
◎波羅僧揭諦:大空法性究竟圓滿最勝啊!
◎菩提薩婆訶:證入究竟圓滿五智大菩提果啊!
◎五智:法界體性智,本體之義也;大圓鏡智,圓滿之義也;平等性智,驚覺之義也;妙觀察智,成就之義也;成所作智,散去之義也。釋常照今圓師父說,以果位論,「大圓鏡智化為法身」;「平等性智化為報身」;「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化為應化身」。「法報應化三身」究竟合「法界體性身」,是為三一之道。
◎智佛←→理佛←→應化佛。
上一篇:三身初探(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