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訓練
朋友問我推薦中英文故事朗誦代,讓我想起這幾個月的語言訓練。
在台灣與其說中英文教材,不如說是為了學英文吧。中文孩子會啊,不用父母費心找教材,他就汲汲營營自己會去摸索了(為了生存)。父母要教育孩子英文,想要著中文當拐杖…但我的經驗是,孩子拒絕拐杖。他要的是能讓他飛翔的東西(連結)。如果中文能讓他在我們的文化裡飛翔,他當然只要那個。
我嘗試找過一陣子,無功而返。找到的他不喜歡,或程度不合。大概從去年九月開始我意識到他對英文的排斥。我在去年喉嚨痛一個月大概是因為除了教書,還有下班後的幼兒英文教學。除了一直要重複,還要跑跳唱。
不過教自己的孩子大概是這一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後來發現,這種對教材的執迷,是從中文學來的。因為一開始給她中文的音樂書,他一下子就背起來。好不容易才發現英文的(native speaker)的,而且還朗誦,沒想到他一點興趣也沒有。我才發現因為他的環境都是講中文的人,這種教材對他沒有連結性,他當然沒興趣。
所以在台灣長大的幼兒,學英文的方式跟中文有點不同。因為少了環境刺激的關係,父母得自己創造連結環境。
很多幼兒故事裡面都是跟睡覺有關,因為睡覺對他們是大事,偏偏他們不喜歡睡覺。我從一個簡單的good night, room到一個有趣的跟動物園相關的(這就是為何我超級熱愛動物園!)Good night gorilla (他都念姑拉拉),從各種肢體表情,讓他笑不可支,從此才接受英文。
但孩子學習數度超快的。我發現後,加碼台語。台語更快,因為用的人多,而且台語的腔調有力也有趣。更重要的是,這是聯繫祖孫最重要的關鍵。一個朋友說,他決定開始教孩子台語,是因為回家後,孩子跟她說「不喜歡阿公阿嬤,因為他們都跟我說些聽不懂的。」台語進展很快,目前沈浸在英台互譯。
將將最喜歡看的故事橋段(目前只有橋段)就是跟自己生命相關的:溜滑梯(龍貓裡有一段,小梅溜下大樹根掉到大龍貓肚子上。整本書只喜歡看這一頁)、哭哭(因為自己常哭,心裡痛苦),跌倒受傷痛痛(天天發生,生理痛苦)。教他唱three little kittens一陣子後,他終於提出疑點:「他們哭哭是因為痛痛嗎?」(因為他自己哭都只是因為痛)。
我跟她說是因為手套不見了才哭哭。隔一陣子,他又問,「大人哭哭嗎?」
所以每次講故事必須要從這些地方去著手,特別是英文的。一旦有著力點,他就會自己無限連結了。他生命裡還沒經歷的,就得父母自己增加他的連結能力,比如有個故事小男孩用樹枝撥弄堆滿雪的樹頂,結果雪塊掉到頭上。裡面有個聲效plop! 我用枕頭代替,讓枕頭掉到他頭上,這種肢體性的,他超喜歡。因為我們沒有英文的連結環境,只好自己創造。但那過程並不會太久,一旦他意識到了那種遊走文化間的樂趣,他就會開始享受、主動學習各種語言。這個階段只是讓他不排斥這個語言,不用要求太多。
他還是不喜歡說英文,雖然她其實會說。前幾天她回家(在保姆家都講中文),我叫她說英文,他說「我要說中文」。我跟他說grandpa and grandma only speak English, so you should speak English at home OK? 他聽懂了說好。我又說,阿公阿媽only speakTaiwanese, so you speak Taiwanese when we go 阿公阿媽’s OK? 他也表示理解。
就這樣!done!他知道對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語言的必要性,也造成了學習的必要性。前幾天吃飯我問他 What's carrot in Taiwanese? 他調皮地看著我,說:carrotin Taiwanese is 「龍眼乾(他說台語)」(因為上次回家阿公拿給她看教他講)哈哈。所以每次他不會講的台語(也不想學時),她就說「龍眼乾」充數。
我就知道,我操練過頭,該休息了…
上一篇:「慎獨」?「獨慎」?
下一篇:日劇 父親的背影第一集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