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種種過惡] 貪求利養之外: 行邪法(十五個例子顯正辨邪)
2、佛不言說十五種邪法
下面佛明白的告訴我們,有十五樁事情佛不言說,實在說這一段是世尊舉例子來給我們講,不只這十五樁事情啊!希望從這個例子,我們能夠體會、能夠明白,那個是正法?那個是邪法?我們看經文:
彌勒。我不說言。
『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不這樣說。
有希求者。為法施清淨。
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則法無平等。
這是第一條。因為佛法很容易被人冒用、仿冒啊!妖魔鬼怪很聰明,佛法裡頭好的名詞,他都拿去用了,一些眾生迷惑顛倒都上當了。佛法的招牌很好、很響亮啊!其實裡面不是這回事情。所以清淨法施,法施清淨,如果他對眾生有希求,那就不是真的,那是冒牌的、是假的,佛不這樣說法。諸佛菩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絕沒有絲毫求的念頭。麻煩啊!
我這一次回來,還有同修來給我說他們想印經,要來問我這個能不能印,那個能不能印。我不管這些事情!你們愛印,你們自己去印。我們的東西都沒有版權,你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只要你自己想一想:我這個做是對的。對社會、對眾生有好處的,你儘管去做,不要來問我;我怕麻煩啊!我都怕麻煩,那諸佛菩薩不是更麻煩了;是不是?他怎麼會管這些事情呢?所以心地清淨非常重要。第二、
我不說言。貪汙心者。能成熟眾生。
心裡面有貪、瞋、癡、慢這些煩惱啊!這一句話就是煩惱沒斷。自己煩惱沒斷,你怎麼能成熟別人,怎麼能幫助別人。
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無有是處。
『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啊!
彌勒。我不說言。尊重供養。安樂其身。貪著攝受。不淨物者。為利益事。
許許多多出家、在家的同修們,想修積功德,佛經上講積功累德,大家看到很歡喜,我們要認真去做了。怎麼去做呢?如果有這一些事、這一些意念,那就錯了。
你有沒有貪圖尊重、供養?
有沒有貪圖享受?
有沒有貪圖攝受不淨之物?
什麼叫『不淨之物』?
這個自己要曉得、要明瞭。這裡面包括的範圍也很廣。我們舉一個例子:譬如布施供養,如果用一個手段,叫這一切大眾不是甘心情願的供養——逼迫他來供養的,這個供養就不淨。
怎麼逼迫呢?
找一些比較近的人,先告訴他:你們要寫供養多寫一點。後面的人看到不好意思,到時不能不供養,不供養面子下不來,其實內裡頭不甘心、不情願,但是又不能不做,這叫『不淨之物』。
我只舉這一個例子啊!這一些事情多得很,所以學佛的人學得很辛苦,壓力很重啊!佛菩薩教我們學佛學的得大自在,天天學得歡歡喜喜的,我們看到多少學佛的人愁眉苦臉,這裡面的因素很複雜很複雜。下面佛說了,
何以故。為求自身。安隱豐樂。攝受眾會。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不能令一切眾生安住在正信上,他那個信願都不是真的。
下面這一段經文也是世尊所不說的,他的用意是防患末世末法時期有一些愚癡菩薩;而實際上後面經文也說到,這是魔王的子孫在這個時代,他來出家也披上袈裟破壞佛法,假借佛法之名,實際上是來破壞佛法的。這些人有的是有意的,有些是無意的。
無意為什麼也破壞佛法呢?
被魔控制了,他自己並不曉得這麼做是破壞佛法,他還以為修積無量功德。這是我們應當要省思、應當要覺悟的。我們看這是第四段,
彌勒。我不說言。矯詐之人。住阿蘭若。
這一句就是現在所謂閉關、住茅篷。
閉關、住茅篷的目的何在呢?用這種方式欺騙信徒。大家一看某個人曾經閉過關,這一定很不錯;所以其目的是要招徠名聞、利養,他自己不是真的修行,也不是為弘法利生。他是矯詐之人!這些事確實是有。如果諸位細心去觀察,你不難發覺。雖發覺了,也不必說,自己不上當就是了,別人上當各有因緣。前面世尊教我們,在這個時代修行怎樣才不生煩惱,才能夠安穩的解脫。佛教我們四種方法,又說四種方法,這八種方法你們能記住嗎?要牢牢記住啊!如果沒有記住你就白聽了,經也就白念了,這非常非常重要。佛在第一句就教給我們『不求他過』。但是他有沒有過失,我們心裡明瞭,我們並不找他麻煩,一接觸就了解;『不舉人罪』,他就是犯戒,造作罪業,也用不著我們去說。自有因果!自有報應啊!我們何必攪和在裡面呢?八樁事情,這兩樁擺在第一,這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要曉得。
薄福德者。而為少欲。
他自己標榜少欲、標榜知足;為什麼呢?
他沒有福報啊!
沒有福報怎麼能夠說少欲呢?
沒有福報的時候,標榜他少欲。少欲是佛法裡面很高超的行法,被他冒用啊!
貪勝味者。名易滿足。
『勝』是殊勝;『味』就是五欲、六塵。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美其名為『易滿足』。易滿足也就是知足的意思。
多求美膳。以為乞食。
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托缽。
他乞食到那兒?
專門到富貴人家去乞食——貪圖美味。貧窮人家不去乞食;為什麼呢?那供養的不好!飯菜不好吃嘛!這叫乞食。諸位從這個意思來引申,凡是貪圖名聞、利養、五欲的享受,就不能成為出家人。
彌勒。我不說言。乞求種種。上妙衣服。謂如是等持糞掃衣。
『糞掃衣』是世尊教弟子們的,他的用意是教出家人,時時刻刻要警覺自己,這個世間很苦啊!輪迴更可怕啊!所以生活簡單,衣著都很粗。古時候科技不發達,一件衣服很難求得,不像現在很容易得到。出家人的衣服都是撿在家人穿舊的衣服,丟棄掉了,不要了,把它撿來,看這衣服還有一部分可以用的,把它剪下來,然後一塊一塊拼湊起來,這是袈裟啊!袈裟是這樣拼湊起來的。拼湊的都是舊布,顏色、料子都不一樣,佛教我們染成灰色、咖啡色,這叫『糞掃衣』啊!這是世間人不會穿的,穿這個衣服是時時刻刻警惕自己,絕不貪圖享受。今天我們想到釋迦牟尼佛的教訓,我們製作袈裟時,整塊的料子拿來,把它剪碎,再把它縫起來,這就不是佛的意思了。所以要想想世尊當年在世僧團的生活。世尊教誨的苦心,無非是教我們在在處處、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心,絕不能為世間五欲、六塵所迷惑啊!所以佛絕不說,這個乞求種種上的、好的衣服穿在身上,等於糞掃衣。現在出家人服裝也相當考究了,料子都是選上好的。這一種生活方式很容易增長貪心,使你對這個世間留戀,而捨不得離開。要是念佛求往生,到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想一想你還有許許多多好東西,還捨不得去,那就麻煩了。這東西帶不走的啊!所以平常就要捨棄。第六,
彌勒。我不說言。在家出家。無識知者。為離憒鬧。
這是無論在家或是出家菩薩,你的知名度不高,沒人認識你,沒人知道你,你就標榜你是離憒鬧。你看,這些好的名詞都被他冒用了。
彌勒。我不說言。諂曲之人。值佛興世。
心裡面不正直、不誠實,這樣的人會不會遇到佛出世呢?
佛縱然出世,他也遇不到。
為什麼遇不到?
他有障礙;『諂曲』就是障礙。
什麼人能遇到佛呢?真誠。「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心地真誠與佛菩薩就感應道交了,就能遇得到。這諂曲之人是決定遇不到,不是佛不慈悲,是他本身有障礙。這些事情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國、外國我們常常聽到:某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是什麼佛再來的。有許多人親近之後,覺得自己非常榮耀、光榮啊!他見到佛,見到活佛了。你再仔細觀察,他就『諂曲』,他怎麼會見到活佛呢?見到菩薩呢?那些說是菩薩來的、佛來的,說了又不走。在中國歷史上有這個例子,說出身分他就走了,那就是真的。身分說了還不走,那就很奇怪了。所以諸位明白這些事理,你就不會上當了。
求他短者。為如理修行。
這一條要記住。為什麼佛在前面第一條教我們『不求他過』。「求他過」就是專門找人家的短處,這樣的人,他以為自己是如理修行,其實錯了啊!佛沒有這種說法。
多損害者。名戒蘊清淨。
就是持戒清淨。持戒清淨的人,怎麼會幹損害別人的事情?凡是存心傷害其他眾生,那個戒已經就破了,怎麼能說『戒蘊清淨』呢?
增上慢者。為多聞第一。
什麼叫增上慢呢?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值得驕傲啊!他廣學多聞,別人比不上他,他就生起了傲慢心,就現在講的值得驕傲了。佛菩薩決定沒有這個說法。不但是出世的聖人(諸佛菩薩),世間聖人也說,學問愈深愈謙虛、愈恭敬。那有學問深的人會傲慢,沒這個道理的。
彌勒。我不說言。好朋黨者。名住律儀。
『朋黨』就是現在講的幫派。在僧團裡面搞小組織,這是破壞律儀,絕對不是住律儀。
心貢高者。名尊敬法師。
表面上、禮節上都很周到,心裡面貢高、我慢,這不是真的尊敬法師。
綺語輕弄。為善說法。
這些毛病諸位要是仔細觀察,你都看得到。『綺語』是花言巧語;『輕弄』就是常常用開玩笑的口吻講經說法,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哦!這個人很會說啊!佛不說他是善說法。
與俗交雜。能於僧眾。離諸過失。
這個佛也不說了。喜歡與俗家人交往的,喜歡交結世俗人的,他能在僧團裡面沒有過失;這個太難了。為什麼呢?染著世俗的習氣,妨害大眾修行,怎麼能說是離諸過失呢!
彌勒。我不說言。簡勝福田。為施不望報。
『施不望報』,這是佛常常教導我們的。像前面所說的,以無希望心行法布施,『無希望心』就是『施不望報』。有一種『簡勝福田』的人,以為他這樣做法就是施不望報,這是錯誤的。把佛所講的這一些名詞、術語意思都錯解了。
什麼叫簡勝福田?這個『勝』就是好勝,『簡』就是簡慢、疏慢、輕慢的意思,他布施修福以貢高、我慢的態度。那麼可能他是很有錢,寺廟裡面隨便施捨一點,漫不經心的,沒有一點尊重心、恭敬心,這個樣子以為是施不望報。這是把施不望報的意思錯解了。
求恩報者。為善攝諸事。
『攝』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管制;類似我們今天許多道場裡面講的義工;這是『善攝諸事』。他來做這些義工的事,可是他的目的是什麼?他求恩報、求果報。求果報,那就不是善攝諸事了。義工,好啊!『無希望心』那就是『善攝諸事』;有希望心就不是了。所以這一些意思,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求恭敬。利養。為志樂清淨。
『志樂清淨』的人,決定沒有恭敬、供養這個意念。有這個念頭,自己以為自己很清淨,全都是錯了。
多妄計者。以為出家。
『妄』是虛妄,『計』是在計較啊!這不是出家人所應為者。妄計的範圍太深太廣了!
彌勒。我不說言。分別彼我。名樂持戒。
『持戒』的人,決定沒有彼我的分別。如果有彼我的分別的人,這種人持戒不能得定,那不是真正持戒人。諸位要曉得,這個戒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真正持戒人,是六祖所謂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啊!你還有彼此、人我這種執著、分別,就錯了。
不尊敬者。名為聽法。
講經說法的場所,來聽的人很多,有一些人雖然來聽,佛說他不是聽法。為什麼呢?他沒有聽懂佛法的意思。他是來幹什麼的?他好奇來的,來看看佛教到底講些什麼;甚至於是找麻煩來的。這許多道場裡面都有啊!所以講經說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一個生疏的道場。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剛到那一天晚上,暢懷法師就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在此地要小心謹慎,這個地方有一批人專門找法師麻煩的。他們聽了之後,當場發問問題,讓法師下不了臺,給你難堪啊!」他說:「你要小心!很多法師在香港都吃了虧了。」
這是專門找麻煩的。這就是『不尊敬者』,他不是來聽法的,他是來找麻煩的。
樂著世典。咒詛。言論。以為受法。
『受法』是傳法。喜歡世間的典籍,不是佛經。喜歡咒語,這一類的言論,以為他『受法』,接受如來的大法,這也是錯誤的,這不是佛說的。
彌勒。我不說言。於諸空性。無勝解者。能出離生死。
了生死、出三界,憑什麼?
佛在這個地方說得好啊!真的是簡單明瞭。你對於人我空、法我空這個道理、這些事實真相,要不能深深的理解,你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的。所以我們修學法門,一定要知道依據什麼樣的理論,我對這些理論有沒有搞清楚,否則的話,人家說這個法門可以了生死,那個法門可以即身成佛,你聽了就相信,這叫「迷信」。假的,不是真的。出離生死的根本理論,就是這兩句——於諸空性,一定要生勝解。也就是前面我們講的,你真看破了、真放下了;行!你能出離生死。你能夠放得下,徹底放下,就能超越六道輪迴。能將世法、佛法都看破,你能夠超越十法界。這種看破放下,就是於諸空性生甚深勝解。
多執著者。為離諸行。
『離諸行』,就是講的放得下。多執著的人,怎麼會放下!
彌勒。我不說言。於菩提分。住有所得。名為證智。
這叫證果——修行證果了。可是你仔細觀察,他於菩提分住有所得。我們念《金剛經》就曉得,這個人沒證果啊!不但大乘果他沒證,連小乘初果須陀洹他也沒證。證得須陀洹的人,並不以為他自己證得須陀洹。那是真的證得了。
以為自己證得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啊!
為什麼?
以為自己證得,他住啊!心裡面住在這個位子上,那是打妄想啊!佛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能住呢?「住」的意思,就是心裡頭有。心裡面有一個果位,那就不是證果了。《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句很重要的話「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從小乘須陀洹,一直到如來的圓滿果位,我們一般籠統的說法,小乘四果四向八個階級,大乘從「初信位」到等覺位五十一個階位,這一些等級是從那裡說的呢?是從「無為法」而說的。「無為法」就是都沒有執著,沒有執著裡面的工夫有淺深不同,所以佛說出這麼多果位。每一個果位都沒有執著,一有執著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初信位」的菩薩就沒有執著了,這沒有執著,《金剛經》上說的標準很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能夠做到,你就是入流了——入聖人之流。破四相、破四見工夫的淺深,就是菩薩位次高低的不同。「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都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啊!那有住?心有住就壞了!「住」就是我們一般人講,你心裡頭真有啦。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心是空的,心裡沒有東西,有世間法錯了,有佛法還是錯了。佛法也不可以放在心上,那才是真正的證智。
彌勒。我不說言。無勢力者。忍辱成就。
人家欺負你,你沒有能力反抗,你這個人是忍辱成就了?那不是忍辱!有能力反抗,不反抗他;有能力報復,不報復他,這叫忍辱啊!你沒有能力,那怎麼能談得上忍辱成就呢!
無嬈觸者。被忍辱甲。
『嬈觸』就是現在講的誘惑。那個禁得起誘惑的人,佛才用這個比喻——他被忍辱甲,他禁經得起引誘啊!一切誘惑裡面他如如不動,那才叫被忍辱甲。沒有誘惑你,以為你忍辱成就了,那有這個道理呢!
少煩惱者。名律儀清淨。
煩惱稍微輕一點;哦!這是律儀清淨了,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邪方便者。為如說修行。
這裡頭含義也非常非常之廣。像這裡面,這一段,這十五條如果要是細說,每一條說一個晚上都說不完。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實在講也不能細說,細說麻煩太多了,所以我說這部經只能點到為止,諸位細細去讀誦、細細去思量,你再仔細觀察自己的心行,觀察周邊環境,你就曉得我們應該要怎樣修行,才是如理如法,沒有走上邪道啊!佛這部經文已經給我們說得非常非常詳盡了。
彌勒。我不說言。愛言說者。為一心住。
特別是我們念佛人,念佛人的目的就是求一心不亂。
愛說話的人,怎麼可能得一心呢?
這不可能的事情。
好營世務。於法無損。
這話佛不說。『營』是經營,『務』是事務;喜歡經營世間的事務,說這個於修行、於道業沒有妨礙,佛不說這個話。換句話說,決定有妨礙啊!不要說經營這些世務;就連管理這些人事,都有妨礙,這是智者大師說的。
智者大師往生前,他的學生問他:「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
他給學生講:「我因為在寺廟裡作住持,要管事,所以對自己修行有妨礙,因此往生的品位不高,只有五品位。」「五品位」是生凡聖同居土,是帶業往生。
「假如我不領眾,不作住持,不管人事,那品位就高了。」
由此可知,管寺廟大眾的事情,對自己的品位、修行都有障礙,何況經營世務啊!
什麼叫世務?
不能了生死、出三界的這些事,都叫世務。『世』就是六道輪迴,三界之內的。喜歡幹這些事情之,這個錯了。說得好聽一點,幹這些事情在修福。福是修了一點,但是於了生死、出三界,於戒、定、慧決定有妨礙。
志樂清淨。墮諸惡趣。
佛為什麼會說這些話呢?
實在講我們今天看到這的時候,想一想很有道理。有一些人,說那些老實念佛人:「你們是自了漢,你們的心量太小啊!你們修的是小乘行,是諸佛菩薩呵斥的。」我們聽到這個,不敢修了,跟他一道去了。跟他一道幹什麼呢?『好營世務』、『愛言說者』,跟他們去幹這些了。佛在這裡一說,我們就明白了。『志樂清淨』的人,決定不墮地獄;那有墮地獄的道理呢?
修習智慧。為憒鬧行
智慧從那裡來?
智慧從禪定當中得來的。換句話說,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真實智慧。修清淨心的人怎麼會是胡鬧呢?『憒鬧』用現在的話就是胡鬧啊!末後第十五條,
彌勒。我不說言。方便相應。名為諂曲。
『方便相應』是大乘菩薩常用的,所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外表上看到,好像跟『諂曲』有一點相像,而裡面完全不同。菩薩真的是一片慈悲,以善巧方便接引眾生。
不求利養。而為妄語。
這絕不是佛說的。不是佛說,是誰說呢?魔說啊!魔造謠生事,要破壞正法啊!
無執著者。誹謗正法。護正法者。而惜身命。
這些都不是佛說的。
所行下劣。為無勝慢。
這一句要略略解釋一下。『所行下劣』,這個『下』是指六道,在十法界裡面六道是下。下而『劣』,『劣』是指三惡道。換句話說,這一句所說的,就是他在行為、思想當中所表現的是貪、瞋、癡、慢,而所標榜的,他沒有傲慢。這個慢為什麼叫『勝慢』呢?佛在經上把我慢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叫『勝慢』。『勝慢』就是我總比別人強啊!別人總不如我啊!總覺得自己超過別人。『無勝慢』就是沒有這個傲慢的餘業。另外一種叫「等慢」。等慢就是雖然好像不是我超過你,我也跟你差不多嘛,你也不比我高多少嘛!這種慢叫等慢,可以跟他一樣平等的,前面是講超過他的。第三種叫「卑慢」。卑慢就是自己感覺得不如他,不如他但也不服氣,這個叫卑慢。這是把所有慢歸納為這三大類,這個地方是講勝慢,實際上三種慢都包括在裡面。
世尊舉了這麼多的例子,實實在在講,這個事相說之不盡,我們從這許多例子當中,就應該明瞭真妄、邪正、是非。如果舉這麼多例子,我們讀了、聽了之後還不能辨別邪正、是非,我們就相當愚癡了。愚癡怎麼辦呢?多讀、多聽,只要多讀、多聽,慢慢也會聰明啦!
如是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當有菩薩。鈍根。小智。諂曲。虛誑。住於賊行。汝應護之。
實在講,這都是說我們,我們不是利根,就是不聰明——聽了都不懂啊!聽了也記不住啊!『小智』,沒有真智慧,小聰明啊!『諂曲、虛誑』,虛誑是自己欺騙自己,自欺欺人啊!處世、待人、接物,用心不正直,彎彎曲曲的,我們確實就是這一類菩薩啊!『住於賊行』,這世尊為我們說出來了,我們今天修的是什麼行呢?賊行啊!
賊行是什麼意思呢?
自己的功德法財統統損耗掉了。
『賊行』就是煩惱行,煩惱把我們的智慧、功德法財障礙住了,所以把煩惱比做賊。我們自己本性的般若智慧、功德法財被它偷跑了,我們自己得不到受用了。因此,賊行就是煩惱行,起心動念,一切修持都在煩惱之中。雖然如是,佛菩薩還是大慈大悲,沒有把我們捨棄啊!你看『汝應護之』,世尊囑咐彌勒菩薩:「你要護持這些人啊!」
為什麼?
雖然我們的毛病很多,我們對佛還有幾分恭敬心,還想學嘛,有這麼一、二分恭敬心,還有想學的這個念頭,就非常可貴。你看這個世間芸芸眾生,有幾個人想學佛。我們在這個地方講經,我們這個大樓上上下下多少人,隔壁他都不來聽,你才曉得住於賊行也很可貴啊!不容易啦!所以佛菩薩很珍惜,並不放棄我們,囑咐彌勒菩薩要保護我們、要護念我們。
錄自:
上一篇:在一起的邪咒用分開解不了
下一篇:如果邪術受害應該怎麼辦?!(1)
希望大家以檢點自心的心態看這一段經文
自己必定會知道要怎麼樣修正自己的邪行
不是教你看了一些文宣到處去檢點他人
他人於自不相干處他自有因果
如果不幸你身涉其中
當求自保
若見不如法道人
如是道友可私下勸諫
若不行要速離去而且護持正法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