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4 18:13:11Duke - 渡客

[律要節錄] 不狂妄愚痴:戒在鑒是非,循位次


[ 八、愚無慧目,不鑒是非。狂妄邪見,不循位次。】

『愚』是愚人,愚人沒有智慧、沒有慧眼。佛法裡面講的愚、智,跟世間的標準不一樣。世間有一等非常聰明伶俐之人,在佛法說他是愚痴,這個標準怎麼區別?佛法的慧是從定中發出來的,世間人的聰明是從意識心裡頭發出來的,這就不一樣。所以世間的聰明跟佛法裡面講的智慧不相同,也就是說世間人智慧的標準跟佛法智慧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世間人認為廣學多聞是智慧,佛法講的智慧不是從廣學多聞上得來的,是從定中開發的,換句話說,是清淨心的起用。清淨、平等的作用就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他能夠辨別邪正是非。世間人的聰明智慧,在邪正是非裡面,局部的也許他能夠看出來,全面的他就看不出來;很近的階段他能看得出來,深遠的他看不出來。

李老師在《無量壽經》眉註上,有一段的意思是講「不能相信、不願意求生淨土,非愚即狂」,也是這一段的意思。愚、狂都是不老實,很難成就。愚、狂,我們凡夫都有這個病,只是個人輕重不等罷了。如何去對治?佛的教誡就是最好的對治。我們能夠依教奉行,破迷開悟,迷就是愚,悟就是真智慧。依教奉行,按照佛教導我們的順序去做。可是諸位要真做,不能假做。真做,你所得到的實在是太美滿了,世間人沒有法子想像得到,只有真正照做的人曉得。表現在外面,佛家常講「法喜充滿」,那是真正的快樂,這個快樂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不是外面的刺激。世間人找的樂趣是外面的刺激,像跳舞、唱歌。佛法修養的樂趣是從內心裡像泉水一樣往外流,那是真正的法喜,所以離苦得樂是真的。離苦得樂是果,因是破迷開悟。要真正破迷,唯一的方法是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誡,依教奉行,認真去做,你一定會得到。

《沙彌律儀》是小乘,這是學佛、出家一入門先要學的。即使發了大乘心,還是要從這裡學起,這個一定要知道。在中國,可以說唐朝中葉以後,小乘在中國就衰了。小乘在中國興盛的時間很短,就是隋跟唐朝初年那一個階段,恐怕不到一百年,以後就衰了。小乘經典的翻譯就是我們現在裡面的阿含部,翻得確實相當完整。我們現在知道「南傳巴利文大藏經」是小乘藏,跟我們大藏經裡面「四阿含」一比較,聽說它只多了五十幾部。小乘經有幾千部,只多五十幾部,可見我們翻譯得多麼完整。

為什麼小乘在中國沒落,沒人學?諸位一定要明瞭,從前中國的學佛人都是念四書五經,都念老莊諸子,這些基礎足以取代小乘。儒家講的「禮」跟佛家講的「戒」完全相同,佛教我們持戒,儒教我們守禮,守禮就是持戒。而且儒跟道的心胸比小乘人還要開闊。換句話說,儒跟道接近大乘,它也像小乘,也接近大乘,用這個作基礎入大乘比小乘經還要方便,所以中國儒、道代替了小乘。這是中國唐朝以後,佛門的狀況。

可是現在麻煩大了,現在小乘沒有人學,瞧不起它,輕視它,儒跟道也不學,這一入門就要入大乘,沒有基礎,這問題嚴重了。所以我們在現前的階段要求同學們讀《四書》。因為我們都是中年以上,不是很年輕,從基礎學來不及了。除四書之外,我們選定《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凡四訓》跟《感應篇彙編》足以代替小乘的戒律,而四書可以代替小乘的經典。小乘經,我們選擇《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我為淨宗同學們選了七門功課,這七門功課要精、要熟,要認真把它做到。

淨宗的經典,我們選的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在五經一論裡選這三種。另外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再加上《四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用這七種做標準來修行,我們這一生決定得生。如理如法的修學,我們相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一定相當高。因此,我們不能輕視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礎。

 

資料來源:

沙彌律要節錄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26&web_rel_index=266

 

西林寺文宣組 2009-02-04 18:21:18

經典修學上位次的問題,
在本台的友台連結上有循序漸進式的介紹,
在部落格的左下方,
可以多看多學!

弟子規(儒),
十善業道(釋),
感應篇(道),
一定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