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7 00:25:03Duke - 渡客
[善友為依] 能行真智慧:修無師的故事
能說不能行,
不是真智慧。
~ 修無師
修無師 / 淨空法師講
具有真實智慧的人,與世智辯聰的人不相同,真智慧是與性德相應,其成就如師子幢一樣,令見聞者自然生景仰之心。譬如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念佛往生。倓老(他的老師是諦閑法師)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做為慶祝,並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忙大眾。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你能做什麼?」修無師說︰「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傳戒當中,戒子傷風感冒,或是身體有不適時,都必須要有人照顧。他發心做這個工作,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機會。
修無師不認識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雖發心出家,也不懂得經教,就老實念佛。待人謙虛恭敬,什麼樣苦的工作,他都很歡喜、很樂意去做,從來沒有推卸過,別人不願意幹的苦活,他去做,這是他的德。
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可是過了沒幾天,他就跟倓老與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是很有修養的人,你是外面來的法師,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不以為怪。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就責備他:「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傳戒才兩個月,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沒幾天,怎麼就退心想走了?」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你要往生?」修無師說:「是的!」並求老和尚給他準備一、兩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聽,這是大事情。定西法師說︰「大概多久?」他講大概十天。到第二天修無師又來說︰「稟告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他要求:「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送我一程?」當然,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個不歡喜?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修無師,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作幾首詩,留給後人做紀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人,不認識字,也不會作詩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助念,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後還有舍利子。諦閑老法師對他非常讚歎。
《念佛論》是倓虛老法師講述,大光法師記錄。我們看到深受感動,這不就是法幢高樹?所以,佛法要真修!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8【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不是真智慧。
~ 修無師
修無師 / 淨空法師講
具有真實智慧的人,與世智辯聰的人不相同,真智慧是與性德相應,其成就如師子幢一樣,令見聞者自然生景仰之心。譬如倓虛法師在《念佛論》中講到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念佛往生。倓老(他的老師是諦閑法師)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極樂寺建立之後,以開堂傳戒做為慶祝,並請諦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最殊勝莊嚴的法會,需要很多人幫忙。修無師也是從外面來,發心到戒壇修福、幫忙大眾。當時的當家師是定西法師,定西法師就問修無師︰「你能做什麼?」修無師說︰「我願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傳戒當中,戒子傷風感冒,或是身體有不適時,都必須要有人照顧。他發心做這個工作,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機會。
修無師不認識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雖發心出家,也不懂得經教,就老實念佛。待人謙虛恭敬,什麼樣苦的工作,他都很歡喜、很樂意去做,從來沒有推卸過,別人不願意幹的苦活,他去做,這是他的德。
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可是過了沒幾天,他就跟倓老與定西法師告假。倓老是很有修養的人,你是外面來的法師,你願意來就來,願意走就走,不以為怪。定西法師就有點沉不住氣,就責備他:「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恆心,傳戒才兩個月,你要幫忙就幫到底,來了沒幾天,怎麼就退心想走了?」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你要往生?」修無師說:「是的!」並求老和尚給他準備一、兩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聽,這是大事情。定西法師說︰「大概多久?」他講大概十天。到第二天修無師又來說︰「稟告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他要求:「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送我一程?」當然,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個不歡喜?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修無師,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作幾首詩,留給後人做紀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人,不認識字,也不會作詩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助念,念不到一刻鐘,他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後還有舍利子。諦閑老法師對他非常讚歎。
《念佛論》是倓虛老法師講述,大光法師記錄。我們看到深受感動,這不就是法幢高樹?所以,佛法要真修!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18【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