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9 23:39:55貓頭鷹

Art Studio [雪倫 Sharon]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鏡像 

雪倫的辦公桌卡在一個具有設計感的藝術家/設計師工作室中,這是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創意工作者的工作室應該有的樣子。若雪倫的辦公桌代表一種藝術世界中的「非虛幻」—  藝術世界的「現實面」— 「現實面」即為「行政」事務這些與藝術本身無關的雜務;那相對而言,雪倫辦公桌之外那光鮮亮麗的擺設就是一種「虛幻」。因此,藝術家羅智信以一種鏡像的方式,左右對稱這個「理想型」工作室於雪倫辦公桌兩側,這兩側互為鏡像,誰也無法分清楚哪一側為真,在虛實相照中,卡了一個雪倫的辦公桌,似乎在說明一種在藝術世界裡「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因為雪倫並不是真的為了藝術而工作,她只是為了生活糊口罷了,不可否認,她當然熱愛她的工作(筆者加入了雪倫的Line,她的狀態顯示:Busy in the studio. I love my job. I love my job.)但她在工作的時候,並非想著我正在為藝術犧牲奉獻, 而只是想著我該如何做好我份內的工作。在藝術世界中,這樣的狀態與處境,好像掉進去異次元空間一般,她身處藝術世界,卻做一些和藝術毫不相干的事情。雪倫辦公桌和兩側藝術家工作室形成一個「鏡像異構物」(enantiomer),兩者相似卻又相反,光鮮的藝術家工作室與雪倫辦公桌分別代表著「檯面上」的藝術世界與「檯面下」的藝術世界。 


何謂藝術行政經理?

雪倫在工作室到底都在做些什麼呢?是否跟一般上班族一樣需要朝九晚五規律地上班呢?我想我該換個方式來問,藝術行政到底是什麼呢?一般人想像中的藝術家行政經理都在做一些什麼樣的事呢?非藝術圈的人或許會認為藝術圈圈內人的生活可能跟「正常人」不一樣,他們在處理的事情一定都跟藝術、創意或美感有關,他們好像不用像一般人一樣吃喝拉撒睡。但其實藝術家行政經理(如雪倫)在處理的都是「一切在創意工作中與創意無關的人事物」;說得更直白一點,雪倫在做的事情,其實都是藝術家不情願去做的事。因為藝術家只需專心「創作」,其他的報帳、核銷、申請補助、文書、合約都交給雪倫來做就好了,如此一來,藝術家只需把空下來的時間好好拿來創作,不需要煩惱這些有關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雪倫下班後的生活也與藝術無關,她不會去藝廊的開幕,也不會在假日去美術館看展覽。雪倫下班後最喜歡和朋友聚聚餐、逛逛街,放假在家中睡覺,因為藝術世界要處理的繁事太多,導致雪倫一放假只想好好休息。「雪倫(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計劃點出了在藝術世界的你我,都曾經/即將擔任的角色,人人都可以是雪倫;就連藝術家也(曾經)是雪倫,當他還沒有能力請得起行政經理的時候,他只能自己動手做這些瑣事,所謂的「檯面下」的事,這些看似與藝術無關緊要的瑣事;卻至關重要並且無可避免。雪倫就是羅智信的分身。


那當藝術行政經理,到底需不需要拿一個藝術行政碩士呢?好像不盡然需要,因為雪倫在做的事情,一般高中畢業生也可以做到。而雪倫的學歷也跟藝術沒有太大的關係(T大圖書館系畢業)。「雪倫計劃」點出當下藝術世界的一些特殊現象:產學不能結合、高學歷低就、專業知識不被重視等。非藝術類科系畢業,不需要有專業藝術知識也可以做藝術行政;與拿了藝術行政碩士學位卻從事其他不相關工作的大有人在。 「雪倫計劃」同時想要告訴有志朝藝術領域發展的人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要忽略藝術世界光鮮亮麗的背後那些令人咬牙的苦雜役,而這些苦雜役才是佔去藝術生產中大量時間的元兇。



誠品信義 Art studio,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誠品信義 Art studio,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誠品信義 Art studio,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Sharon的名片


誠品信義 Art studio,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Sharon的辦公桌


誠品信義 Art studio,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誠品信義 Art studio, 一個想像中的工作室, 整個空間是以鏡像的概念來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