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3 17:51:59£★_♀羿琳♂_☆£

*╮吳尊╭* ☆〞 國家介紹

一、汶萊國家機關的歷史發展


在1984年獨立的汶萊,其實是一個老國家,也是最早與我國通商的國家。在我國史籍記載,5世紀出現的婆利國即為汶萊,10世紀後,我國稱他為文萊或汶萊、勃泥或渤泥,亦稱婆羅乃。它位在福建泉州的正南方,昔日中國稱此為東洋盡頭,自此以西稱為西洋。
(一) 淪為英國殖民前的汶萊


14世紀汶萊成為爪哇島滿者伯夷(Majapahit)王國的藩屬,定期向滿者伯夷進貢,以表效忠。15世紀初(明朝初年),滿者伯夷衰落,此時,正當馬六甲蘇丹王國建立,成為東南亞伊斯蘭教的傳播中心。當時在位的汶萊國王艾旺·阿拉克·貝塔塔爾為了發展同馬六甲王國的貿易關係,增強政治勢力,親自訪問馬六甲,皈依伊斯蘭教,改號為穆罕默德一世,成為汶萊的第一個蘇丹,命國名為汶萊,成為伊斯蘭教的蘇丹王國。16世紀,汶萊國勢達到最繁盛時期,幾度遠征爪哇、馬六甲和呂宋等地,其疆域包括沙巴、砂勞越並向加里曼丹島的其他區域擴張。


然而,汶萊的繁榮並沒有長久。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殖民者的入侵打斷汶萊的獨立發展,國勢因而衰退。1521年,麥哲倫環球遠征隊到達汶萊,這是最早到汶萊的歐洲人,遠征隊受到蘇丹的友好接待,遠征隊卻劫持了一些居民和若干貨物揚帆而去。葡萄牙殖民者佔領馬六甲後,也把殖民勢力伸展到汶萊,他們脅迫蘇丹簽訂一項協定,使汶萊成為葡萄牙往返於馬六甲和香料群島的中轉站。西班牙佔領菲律賓後,也曾幾次進攻汶萊,但在汶萊人民英勇的抵抗下,始終沒有在汶萊站得住腳。


19世紀英國殖民者開始向汶萊滲透和擴張,這時汶萊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統治者互相傾軋,汶萊統治者的腐敗和國家的衰落給了英國可乘之機。經過半世紀的侵略,1888年英國和汶萊、沙巴、砂勞越簽訂保護國協約,汶萊、沙巴和砂勞越從此淪為英國殖民地。
(二)英國殖民下的汶萊


1906年,英國為了加強對汶萊的控制,脅迫汶萊簽訂新條約。英國援用對馬來西亞「間接統治」的經驗,英國掌管國防和外交,蘇丹處理內部事業,從此汶萊形式上保留蘇丹王朝世襲統治的地位,但實權掌握在英國的手裡。


1929年,斯里巴加灣區發現大油田,英國殼牌(Shell)石油公司壟斷汶萊的石油業,石油開採成為汶萊經濟支柱。由於英國的殖民掠奪方式,使汶萊的經濟成為一種極為狹窄單一化經濟,以生產適應英國壟斷組織利益的石油產品為主。隨之而來的是汶萊的農業技術落後,耕作水平低落,即使到了20世紀60年代收穫的稻米也僅可供2/5的汶萊居民,這可說是英國殖民者一手造成的。
(三)日本的侵佔和掠奪


1941年,日本帝國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汶萊居民積極投入防備日軍侵略活動中,但是作為「保護國」的英國,不但不防備,還對抗日民眾進行限制和迫害,以致使日軍迅速佔領汶萊。日本的佔領使汶萊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石油開採停頓,貿易一片蕭條、交通癱瘓、疫病流行。1944年英國開始反攻,到了1945年,汶萊又再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四)英國殖民統治的恢復


英國在進行殖民統治中,依然保留汶萊蘇丹的統治地位。以蘇丹為首的封建統治集團,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和經濟利益,接受英國的「保護」,採取與英國合作的政策,這有利於英國對汶萊的殖民統治,但卻也影響汶萊國家獨立的進程
二、汶萊民族獨立運動


汶萊長期處於英國殖民主義和本國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之下,其政治發展遠遠落後於鄰近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1957年汶萊的第一個政黨人民黨誕生,人民黨的目標是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希望取得國家的獨立,並主張汶萊與砂勞越、沙巴聯合共同組建一個統一國家,並堅決反對汶萊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58年人民黨被排除前往倫敦商議汶萊憲法的代表團之外,人民黨的領袖為此感到憤怒,並積極在國內發展組織。英國政府為平息人民反英情緒,頒佈了汶萊的第一部憲法,憲法中英國繼續負責汶萊的國防和外交關係,國內政治由蘇丹負責。這部憲法主要還是為維護蘇丹及其家族的統治地位,使英國殖民者的統治地位更趨穩固,但卻完全違背汶萊人民的民主要求。


1962年,舉行一次全國普選,由人民黨獲勝。人民黨為了奪取蘇丹的統治地位,遂發動政變。蘇丹藉著英軍的力量很快鎮壓造反,並發佈緊急命令。


不過,後來在國際上第三世界充斥著反帝國、反殖民的力量,英國政府被迫放棄對汶萊的殖民統治。到1984年元旦,汶萊終於擺脫英國長達96年的統治取得獨立。同年2月23日,全國舉行獨立儀式,這一天是汶萊的國慶日。獨立後的汶萊採取君主立憲,蘇丹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這是吳尊的國家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