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5 18:28:11小魚
誰搬走了大學?
在<誰搬走我的乳酪?>一書裡,主人翁賴乳酪為生,芝士不翼而飛,自然驚惶失措。但教授發現學生「人間蒸發」,有何感受?
今天大學偏重研究,教授賴出版文章為生,少些學生修讀所教課程,反而多些時間埋首研究,不亦樂乎。即使醉心教學的老師,關心的恐怕並非學生數目,而是感歎心目中的「大學生」,不知被誰搬走了。
這種「大學生」的「理型」大致如下: 有理想抱負、勤奮好學、懂兩文三語。老實說,二十年前的中大不知有沒有一成是這樣的學生。今天在大學教育普及化的情況下,這種理型和現實的差距擴大,不足為怪。
明乎此,我感到失望的,不在收錄的學生「一蟹不如一蟹」,而在於我們的大學沒有好好的在新形勢下教育新一代的年青人,令大學變成中學八、九、十年級。
以前中大以通識教育、自由學風為傲,與外面功利的社會有點格格不入。再加上學生家境清貧,經常留校吃飯看戲,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今天大學講求競爭,爭做「一哥」,強調專業化、市場化,在三年制緊迫的課程下,通識圖具形式而失卻精神。大學越來越像職業先修學校,越來越少學生覺得唸大學是啟蒙的歷程。而隨著學生不斷在校園與周遭的商場間流動,大學的文化邊界亦日趨模糊。這兩年看中大歌唱比賽,無論在創作、選曲、舞台、服裝著眼,都找不到校園特色。張柏芝、許志安出場引來同學大叫大跳的集體迷醉與紅館所見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學生看自己就是群眾,「唔好辦清高」,及時行樂。
所以呂大樂問誰搬走了學生的笑容,我卻不以為然。我經常看見學生歡天喜地,哈哈大笑。直到他們臨近畢業,茫茫然面對前路,才發覺自己頹了三年,學問、自信、抱負好不了中學畢業時多少,才收起笑容。
誰搬走了大學?
文:陳健民
2003年3月,《Renaissance──中大社會學系系刊》
今天大學偏重研究,教授賴出版文章為生,少些學生修讀所教課程,反而多些時間埋首研究,不亦樂乎。即使醉心教學的老師,關心的恐怕並非學生數目,而是感歎心目中的「大學生」,不知被誰搬走了。
這種「大學生」的「理型」大致如下: 有理想抱負、勤奮好學、懂兩文三語。老實說,二十年前的中大不知有沒有一成是這樣的學生。今天在大學教育普及化的情況下,這種理型和現實的差距擴大,不足為怪。
明乎此,我感到失望的,不在收錄的學生「一蟹不如一蟹」,而在於我們的大學沒有好好的在新形勢下教育新一代的年青人,令大學變成中學八、九、十年級。
以前中大以通識教育、自由學風為傲,與外面功利的社會有點格格不入。再加上學生家境清貧,經常留校吃飯看戲,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今天大學講求競爭,爭做「一哥」,強調專業化、市場化,在三年制緊迫的課程下,通識圖具形式而失卻精神。大學越來越像職業先修學校,越來越少學生覺得唸大學是啟蒙的歷程。而隨著學生不斷在校園與周遭的商場間流動,大學的文化邊界亦日趨模糊。這兩年看中大歌唱比賽,無論在創作、選曲、舞台、服裝著眼,都找不到校園特色。張柏芝、許志安出場引來同學大叫大跳的集體迷醉與紅館所見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學生看自己就是群眾,「唔好辦清高」,及時行樂。
所以呂大樂問誰搬走了學生的笑容,我卻不以為然。我經常看見學生歡天喜地,哈哈大笑。直到他們臨近畢業,茫茫然面對前路,才發覺自己頹了三年,學問、自信、抱負好不了中學畢業時多少,才收起笑容。
誰搬走了大學?
文:陳健民
2003年3月,《Renaissance──中大社會學系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