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1 16:31:54蘇彩惠

*德國的『阿爾佈雷希特.杜勒』畫家*

         

                      杜勒﹝祈禱之手﹞名畫

「祈禱之手」是德國著名藝術家杜勒的一幅名畫。畫中合攏的雙手,在沒有任何裝飾的背景襯托下,更顯出背後主角的深沉、寧靜和專一。據說,這幅畫的來歷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真摯故事。

杜勒年輕時喜歡學習藝術,但由於出身貧寒,常常在艱苦的生計和學畫中彷徨掙紮。一天,杜勒結交了一位年長的朋友(也有一說是他的兄弟),這位朋友對藝術也有濃厚的興趣。年長的朋友看到杜勒對藝術的酷愛,於是提議說:「我倆既無法同時學習藝術,不如由一人去找工作,維持兩人的生活,另一個人安心專攻藝術,等到畫可以賣錢,生活問題解決後,另一個人也可以習畫。」

這位友人為了使杜勒的藝術才華不被埋沒,主動建議自己首先去工作掙錢,維持兩人的生活。杜勒有感於朋友的誠摯,欣然的接受了建議。在這位友人的幫助下,杜勒專心致志的學習藝術。而友人則在飯館中幹洗碗擦地等笨重的工作。儘管工作辛苦,但這位天性樂觀、而又樂於付出的友人,看到杜勒能實現他的藝術夢想,所以非常的充實和快樂。

四年之後的一天,當杜勒賣出木刻,賺到的錢可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所需時,才發現朋友的雙手因為長久的從事勞役的緣故,變的又粗又硬,手指關節甚至已經發炎變形動彈不得。杜勒很傷心,想到要用一生的愛報答這位友人,儘管如此,卻無法贈與友人一雙靈巧健康的手,使他也可以雕刻或畫畫。

一次偶然中,杜勒看到友人正跪在地上,合著粗糙的雙手虔誠的祈禱著,雖然雙手已無法讓他實現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但他懇求上帝將他的才華和能力加倍的賜予杜勒。誠摯的畫面,映入杜勒的眼睛。

他想:「我雖然無法還原給友人一雙健康的手,但我要向整個世界表示這份真摯的愛與感激,我要畫下這雙正在祈禱的手,畫下它的高貴與無私;當人們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個世上所有做過苦工的粗糙的雙手,都是高貴而美麗的,人們應該尊敬和感激。」

感動心際的故事,濃縮成一幅簡單而又深刻的名畫,享譽世界各地,流傳至今450多年。祈禱的雙手,因為他的誠摯,敢於為了他人的夢想和美好捨棄自我,使得祈禱真的應驗了,杜勒成就了美麗的藝術人生,也成為北歐藝術界的一代宗師。

因為這雙虔誠祈禱的手,感應了生命的高處,引來對杜勒的恩賜與眷顧,也使得杜勒在以後的繪畫中,能以極其客觀準確的精神、謙和的態度,一絲不苟的表現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神態,因為那是上蒼締造的,不能隨心所欲的更改事物的本來面目。

祈禱的雙手帶給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感,體會著現實中美好的一面,來自心靈的誠摯和勇敢,敢於為了成就別人的美麗境遇,坦然的捨棄自己。祈禱的雙手沒有任何的顏色修飾,沒有任何附著的背景飾物,只是單純的粗糙的一雙手,因為心靈的勇敢捨棄,而高貴動人。

                     杜勒─﹝威尼斯少女﹞版畫

杜勒,他被視為北方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對西方藝術有很多深遠的影響。在版畫方面的才華,給了拉斐爾、提香等人很大的啟發。此外,十五世紀末年,杜勒前往義大利遊學,穿越阿爾卑斯山的時候,畫了許多水彩的風景寫生,成為已知西方藝術中最早的風景畫研究。晚年他致力於著述,1525年出版了「畫家手冊」,探討幾何學與透視法,成為日爾曼第一本寫給成人的數學相關教材。

由於當時版畫廣受民眾喜愛,杜勒為了生活,把大多數心力放在版畫創作,相形之下,他的水彩畫和油畫產量稀少。這幅「威尼斯少女」應該是杜勒於1505年秋天或冬天剛到威尼斯不久所畫,被認為是杜勒義大利之行的第一幅創作。

相較於杜勒早期的作品,這幅畫對於細節頗為抑制,使得整體色彩更有連貫性,並凸顯畫中人物性感的膚色。畫家不強調手臂和肩膀,這種構圖屬於典型的威尼斯肖像畫,因為如此可促使觀賞者的目光更聚集在畫中人物的臉孔。女子臉龐兩側有下垂的捲髮,頭部有以髮網固定的髮髻,這些都屬於15001510年之間威尼斯婦女流行的髮型。有人將畫中女子視為經常出入宮廷的貴族情婦,甚至認為,血氣方剛的畫家也許與畫中美女有相當親密的關係。

   

             阿爾佈雷希特.杜勒繪於1500年的﹝自畫像﹞

集畫家、版畫家與理論家於一身的『阿爾佈雷希特.杜勒』,是十六世紀初期極重要的北歐藝術家,他誕生於德國紐倫堡(Nuremberg)地區,最初的藝術啟蒙乃來自於以金匠為業的父親。一四八六至一四九○年間,杜勒於畫家沃格穆特(Michael Wolgemut,1434-1519)的工坊學習,在此他不僅認識當時德國藝術潮流的脈動,也精熟了蝕刻與木刻版畫之技法。一四九○年,杜勒首次遊訪科馬(Colmar)、巴塞爾(Basel)和史特拉斯堡(Strassburg)等地,一四九六年他又前往義大利,這些遊歷經驗皆對其藝術風格的養成產生重要的衝擊與影響。

一四九五年,杜勒於紐倫堡成立自己的工作坊後,名聲迅速蔓延開來。一四九九年他開始專攻金屬蝕刻畫與木刻版畫,由於版畫容易複製且便於流通的特性,使其作品廣泛地流傳至各地,甚至也傳到了義大利。而他作品中獨特的北方風格,尤令當時的藝術重鎮佛羅倫斯地區的畫家們受到相當程度的撼動與影響,儘管他們對北方風格多感到怪異、陌生與排斥,卻也不得不震驚其強大的表現力量。身為天主教徒的杜勒,卻結交了多位新教教派的重要人物,以致其後半輩子不斷地受到兩派教義的衝突與困擾。一五一二年,杜勒成為馬希密裏安皇帝(Emperor Maximilian)的宮廷畫師,終生備享榮耀。

杜勒曾暫留於義大利,不僅吸取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養分,在藝術表現上更較一般北方畫家注重真實性、客觀化的描繪,作品中易見畫家極細密的刻畫,其一絲不茍的精神令人折服。杜勒曾經描繪過許多的自畫像,其中的一件(Self Portrait,1500)以正面半身像呈現自己,面長瘦削,眼神嚴肅且銳利,一頭長捲髮披肩,身覆毛領大衣,模樣相當寫實。他刻畫細節的能力全然表現在毛髮質感的營造上,钜細靡遺,讓顏色單純的畫面上仍舊保有層次感與豐富性。

此外,熱衷木刻與雕版的杜勒也創造許多令人激賞之作,其木刻版畫充斥繁複且剛硬有力的線條,如《啟示錄四騎士》(The Four Riders of the Apocalypse,1497-98)和《基督受難記》(The Large Passion,1497-1510);而金屬版畫則具細膩的風格和觸感,成功地營造細微陰影與層次,極像畫風細膩的鉛筆素描,如《人的墮落》(The Fall of Man,1504)、《書房中的聖傑洛姆》(St. Jerome in his Study,1514)與充滿複雜象徵寓意的《憂鬱 I(Melencolia I,1514)等。

第一本記載杜勒的刊物是西元一五○五年出版的德國編年史,其版畫作品被認定對義大利的藝術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除了身為畫家與版畫家,杜勒同時也是理論家,他從事許多關於測量與比例的著作,其測量論著出現於西元一五二五年,而人體比例書則在一五二八年死後出版,在書中,他試著使藝術研究合理化,並以義大利先驅者的藝術理論為基礎,其突破南北風格的巨大藩籬,不惜向義大利取經與借鏡,融合吸納兩地風格之優點,進而開創西洋藝術史上所謂的「北方文藝復興」。

   

 

       杜勒─賢士來朝﹝Adoration of the Magi﹞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