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突破】:〈往最美的地方〉
今年(2015年)五月,島國現代詩壇很受矚目的美女詩人賀婕(她本人可能很不以為然這種封號吧,不過在女神崇拜無孔不入得無邊氾濫嘸操嘸曉的當代,她免不了要擔待起如此莫名其妙卻又近乎原罪的注視與喜愛)繼到底能不能算詩集有點小存疑的小本詩集《賀春木華》以後,終於有了一本正式詩集《不正》誕生──不正,即是歪,一不小心手歪就寫了詩畫了畫,而她盡可能認真去不正經地闡述著女性活在都會裡的種種愛欲歪斜(但又已然是常態)情事。
其中有一首詩〈目標對象〉,我蠻喜歡,內容是這樣子的:
「我們做完
兩個人都變鹹了
親吻彼此 倏地變出的海
像運動員一樣
互相恭維
你知道嗎
規律就是這樣形成的
很少物質像你
碰了就會碎
散了一房間的
我們的居心
就像是杯水打翻
一樣緊急 又一樣無所謂
不過我喜歡你 這樣
長得有點缺陷的女孩子
最好不如我漂亮
因為漂亮沒有用
就像我
好沒用的
愛上了你」
這裡的目標對象隨著文字的推展似乎寫著寫著就沒有了目標就沒有了對象,或者說最後的Shooting target是自己,是那個漂亮無用、愛最有用最強大也因此被征服的自己。於是,詩題鎖定的事物忽然失去了實體,變成一種戀人城市愛與憂傷的景色,幽魅飄忽,神祕疏離,顛倒了漂亮與愛的內容與定位。這或者是賀婕的愛自道愛自白也未可知。而至於愛到究竟會不會慘死不知道,但鐵定讓人容易丟失堅持、自我守則和尊嚴,變成無用狀態吧。
奇怪的是,我這會兒就想起黃易在《龍戰在野》卷15、由楊清仁追求術數的一番話:「……於我來說,是個找尋、發現、得到和啟發的過程。若要形容,就如一個沒有特定目的地的旅人,位處起點時不知何去何從,起行後不住找尋,朝風景最美處走。……」再搭配本卷符太與柔夫人的情場大戰暫告一段落,龍鷹分析符太的心境一起看就更能瞭解黃易的良苦用心:「……此正是愛情最使人顛倒迷醉的地方,不具特定的形式,沒人能徹底了解,像水映明月,隨浪紋不住變化,也沒有比男女愛戀更能打動人心,皆因那種感覺太深刻了,瞬那間一切痛苦、創傷、迷惘、熱情全體呈現。你剛才等於將自己交了給她,此後就看她如何將她自己還給你……」
兩段呢乍看是說不同的領域,但實際上一以貫之,它們還是同樣的立論立場啊。黃易延續《龍戰在野》卷14對愛情的思維撈捕,設法呈現出更多對情愛能見度的觀照箴言──《覆雨翻雲》時期韓柏對道心種魔大法的修煉(尤其是與秦夢瑤的仙魔戀)原就是愛情的精彩隱喻,到了《龍戰在野》黃易更精研媚術體系,不但完成武學和色情學的交會,使男女間情慾的表裡扣合,更大舉進軍到愛情不可說不可解妙不可言的堂奧。龍鷹、符太與玉女宗的靈肉大戰就完全演示了給與還、失與得千絲萬縷不能斷分的情境。
而如此一來呢,有與無的複雜辯證也自自然然地於焉綻放開來,往往人在出發以後,路上的經驗就是終點的本身,是了,一直是這樣子的,迷人的是路,而不會是終點站。亦即,目標並不是完成,那些過程才是真真正正的完成,猶如《堂.吉訶德》誓言要打擊邪惡的那位騎士一般,縱然什麼都沒有打倒(一切是他的妄想痴心罷了),但他的至誠他的不動搖意志他的高尚情操終究使他成為文學史上最偉大最常被提起的騎士。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也曾寫道:「不快樂的感覺要比幸福感覺容易表達得多。身陷悲苦之中,我們似乎能夠覺察到自身的存在,即使這種存在是以一種怪誕的自大形式出現:我的痛苦是我個人的、這痛澈我心的神經是唯我所有的。而幸福卻會消滅我們:我們忘了自己是誰。聖人們曾用凡人愛的語言描述他們對上帝的看法,因此,我猜想我們也可以用祈禱、冥想、沉思的語詞去解釋我們對一個女人的愛情強度。我們也會拋開記憶、知識、智慧,我們也會經驗到一種被剝奪的感覺、一種『暗夜』的感覺、以及有時候被當成一種報酬的平靜感覺。愛的行為本身就被人形容為『具體而微的死亡』,而愛侶有時候也會體驗到小小的平靜。……」
也許吧,人總是用傷痛印證自己的存在感,縱然是到了愛情之中,仍然禁不住要玩悲痛莫名、要進入不自覺的表演程序,去顯性自身的價值。Graham Greene的觀察要更深入也更讓人難堪難忍地發現:我們或者不如自己所想像那樣的想要幸福,我們想要的是在不幸福裡點燃起來的自我龐大形象。而那可以說是最美的執迷不悟吧。是的,迷路才是最美的。在愛情裡,人人都願意睜眼如盲,走入那漫漫無境的大霧,拒絕清醒,寧可墮落到那全面攻佔內部的霧氣,一再地接受具體而微的死亡,也不願凝視真實人生裡愛情的盡頭。
對啊,我們始終只傾向往最美的地方。愛情,是最美的地方。而那裡,蘊含著教人憂愁痛苦艱難悲傷哀慟之能事。人卻一點辦法也沒有,心甘情願無知無覺的持續去撲火,去焚燒自己的所有,只為看見黑暗以後的光亮風景。即使一瞬間。
本文同步發表於「黃易作品集」臉書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