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下
重點來了,褪黑激素的測量結果正說明了,夜晚應避免使用高色溫、尤其是藍光比例較高的光源如日光燈、LED燈,如果能採用與蠟燭光類似的低色溫產品,就能確保褪黑激素保有80%以上的分泌量。
高色溫的燈並非不好,只是這兩者僅適合白天使用,例如辦公室或是公共場所等,入夜後,尤其是晚上九點過後,就應該避免再使用這類照明,讓體內的褪黑激素保持正常分泌,降低罹病的風險。
積習難扭轉? 倡導夜間照明重要性不遺餘力
2012年底,周教授投稿美國的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以一篇名為Candle Light-Sty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的文章在耶誕夜前夕刊登出來,周教授提出的「類燭光」概念得到該編輯團隊的高度關注,並以最快速度將這篇文章發表出來。
「妳想想,歐美國家的人民在自己家裡,照明有使用日光燈嗎?」周教授問道。
教授說,他知道台灣的民眾習慣使用日光燈,因為又便宜又亮,絕大多數的家庭都以日光燈為主。所以有好幾年,周教授只要有機會就分享、作介紹,有研討 會就去參加、有媒體訪問更是多多益善,國內已有幾家新聞台、報紙都介紹過這個觀念,但是這還不夠,還是有太多消費者不知道夜間照明對身體健康的重大影響 力。
「就像兩百年前的英國,那時沒有人喜歡吃雜糧麵包,因為口感不好,階級高的人們都喜愛吃白麵包,認為雜糧麵包是下等人在吃的。可是經過了一百年,人們用這麼長的時間才證實,原來,雜糧麵包、黑麥麵包才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
照明也是啊,日光燈的普及也就這幾十年之間的事,更早以前大家都還用著電火球(電燈泡)呢,而現在罹癌率這麼高,就像是重演當年為了口感只吃白麵包犧牲健康的故事,這一回不知道又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人們才能明白照明之於健康之間的關係,選擇真正對人體友善的光源。
周卓煇教授大力主張,夜間照明應該採用低色溫光源,比如以OLED原理產製的類燭光照明設備,透過選擇染色料,避免採用對人體影響最大的藍光,也減少紅光的比例,讓燈具更加節能。
結論
只要是以發光為原理的商品,都有機會將OLED結合進來,常見的比較與探討重點包括:解析度、眼睛觀賞的舒適度、成本與售價,還有因應趨勢愈發熱門 的可撓式商品等等。若回歸到光源的討論,OLED的低色溫與超高演色性會是夜間照明的好選擇!要亮,OLED可做到蠟燭亮度的300~600倍,效果如同 日光燈;要柔和,它是「面」光源,光線柔和勻稱;要避免光源對褪黑激素的干擾,它也能藉由選擇染色料將藍光濾除;要節能,它能省略紅光,因為紅光既耗電、 肉眼也看不見。
家裡的電腦螢幕也應該選用OLED的,因為晚上在家使用電腦的機會較多。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頻率高、夜晚時段滑手機、上社群更需要OLED加持,若手機大廠把OLED轉化成貼心的特色,為使用者的健康把關,相信會是一大賣點。
而居家照明設備更是如此,家中裝置OLED燈具,讓全家人夜裡開燈也不擔心因為不當光源照射而使褪黑激素驟降,越夜越精彩的生活型態更多一層保障。
不只周教授在默默耕耘,產業界也有幾位大老闆共同為照明的未來而努力。例如曜凌科技利用原有的生產線著手開發醫療用的OLED照明設備,並期望將來 能將商品跟”服務”作結合,進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舉例來說,假如燈具的零件其中一個損壞,業者將以保固的方式幫忙換上新零件,讓燈具其他部分能繼續使 用,達到環保效益。預計在2014年底量產的這批OLED商品,可望在年底推出示範商品。
OLED能否在數年後,幫台灣在「照明」與「顯示器」兩大市場、加起來達6.6兆元的偌大商機中佔領主場優勢?我們拭目以待。
色溫與光色
色溫計算法是由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Lord Kelvin所制定,色溫是以絕對溫度「凱氏溫度 °K」表示,色溫0°K即-273℃的黑色物體(不會反射、入射光的黑色材料),加熱後會發出光線,隨溫度不同,光線顏色也會改變,當加熱至2000°K 時,物體散發的是紅色光線,3000°K時顏色由紅橙轉為黃,到5000°K時為白色,一直到8000°K時為藍色,當溫度越高,光線中藍色的比例也越 高;溫度越低紅光就越多。
參考文獻:
1許訓榮 1997 舞臺 燈光 之相位控制
2陳怡璇 劃時代HD攝影燈光器材技術淺談
3梁靜謙 2003 舞台色彩感性認知之探討
資料來源:CTIMES零組件雜誌
http://www.sheng-lin.net/news_view.asp?News_ID=223&Class_ID=2
上一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上
下一篇:戶外照明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