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00:21:17野生綿羊

有趣的部落格:研究所完全求生手冊

http://www.wretch.cc/blog/gradlive

瀏覽網路新聞時看到的推薦網站,裡面說到關於研究生的點點滴滴,”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各種研究生所遇到的機車教授被作者用漫畫記錄下來,的確十分有趣。

目前只看了兩三篇文章,其中一篇”相信硬碟容量、掌控系統配置、勇敢安裝升級”裡把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用電腦來比喻,非常生動:

依照多元智慧理論的說法,人有這七種智慧
語文智慧(這種人的word程式應該是版本升級最快的---適合報考中文所、外文所)
邏輯-數學智慧(這種人的cpu性能應該很不錯--適合資工所、數學所)
空間智慧(這種人影像卡買的很頂級-設計所與藝術所)
肢體動覺智慧(這種人主機板與機殼很堅固,撞不壞---適合報考體育所)
音樂智慧(這種人聲霸卡是pro的---音樂所、多媒體研究所)
人際關係智慧(網路功能十倍速,還外加無線傳輸---企管所、外交所、政治所)
內省智慧(基本輸出入系統BIOS、監督程式與作業系統很強--哲學所與宗教所)
長的很好看,但沒有智慧(顯示器與顯示卡很讚,不過用不久會當機)

作者說每個人出生到世界上時經費有限,能向上帝購買的設備自然也有限,所以好好閱讀自己的說明書,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並努力升級,每個人都有出頭的一天,因為「系統說明書一開始就都沒在看,才是「智障」最大的
原因啦!!」(哈哈)。

PS.某篇文章中作者還把建構式數學說成賤狗式,哈。

By the way,美國教育家杜威Dewey卻主張人類智慧之不可分割,不像Gardnern所強調的多元智慧,人類在解決任何問題都不可能只單獨用到一種智慧,就像聽一首流行歌曲,除了音樂智慧,還用到語言智慧了解歌詞,搞不好肢體也能用到隨之舞動,又或者歌詞與聽者心有戚戚,引發內省智慧,再者,或許一開始聽這首流行歌曲的動機就是為了與朋友有共通話題,也是人際關係智慧的運用。所以杜威認為教育必須靠實做,從做中學,這也是現在流行的”建構式”(people only learn when they figure out things themselves)與”跨學科課程統整”(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的源頭之一。

到底是要統整還是要分科,我的確是越了解越迷糊,教育部裡的頭頭們在制定各項政策前,自己到底了不了解各種理論的產生背景與適用環境呢?課程及考試能力分級?高中延後分組?聽到越來越多人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念私小,也有許多有能力的學長姐一開始就決定去私小當老師,先不論私小貴族般的價格,或許這些半體制外的私小反而讓他們有發展空間吧,商業化的私小各自有自己的特色與主張,大家就各取所需,付錢了事,就像買其它商品一般?我不知道,也糊塗了。

上一篇:關於幸福的回應

hubert 2008-02-22 23:34:20

good blog

I will vote to your blog every week

我的投票名單:115...&.....我的積分:3079
http://huberthsu.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20.html


hubert

huberthsuson@yahoo.com.tw

http://huberthsu.blogspot.com/

以下獎品將由所有已投票會員中抽出,
您必須投中「週冠軍」(或16強、8強等)才符合抽獎資格,
而中獎率則是由您的積分而定,積分越高中獎率越高。
請注意,「週冠軍獎」並非由當週的週冠軍獲得,
而是由投中週冠軍的會員中抽出,
「16強獎」也不是16個晉級者獲得,
而是從投中16強的會員中抽出16名得獎者,以此類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