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9 11:37:03烏橋

關漢卿的悲喜劇

關漢卿,元代大都人,其相關生平資料缺乏,且學者討論已多,本文不再贅述。但就其作品觀之,關漢卿在十三世紀時,即建構完整而成熟的戲劇藝術,比西方的莎士比亞還早三百五十多年,其作品量也比莎翁約多出一倍,無疑是元代雜劇最優秀的創作者,亦是中國戲劇史上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秉持文人敏銳的感受和思想,融入群眾真實情感,其戲劇的內涵不僅有知識份子移情作用的深刻寄託,亦展現出民間新鮮自然的原始活力。透過戲劇的通俗魅力,為下層社會的苦難,表達不平的抗爭。更特出的是,在他現存的十八種劇作中,「旦本」戲佔了十二種,我們驚訝於在那樣封建的文化背景下,關漢卿能以人道的關懷同情,和深度的理解,去為下層婦女發出不平的呼喊,甚至塑造一個個尊嚴、自信、活潑生動的女性形象,這是前瞻的,也是對人性的深刻反省。

關漢卿「旦本」劇作下的女性,經常用以控訴並揭露社會的黑暗,主要特點有二:﹝一﹞出身卑微,社會地位低下,如妓女、婢女、乳娘、農婦、寡婦、弱女等;﹝二﹞性格充滿反叛精神,在惡劣環境威逼時,敢於反撲。在這些鮮明的人物中,尤以<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竇娥,和<救風塵>﹝全名<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中的趙盼兒最為突出。面對黑暗社會的威逼,趙盼兒反撲得勝,以「喜劇」收場;反之,竇娥幾度抗爭,終告失敗,便成了「悲劇」,儘管結局不同,但其間反應的社會意義卻極為寫實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