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0 18:01:17釋海全

千里迢迢尋師去

第七屆加行靜七心得報告

這一趟千里迢迢尋師的旅程即將結束,最後的一關──加行靜七,亦已平安渡過,自己算是還有一點修行的福報。

有人常會好奇的問:「為甚麼我會老遠的跑來親近師父?」其實,我也想不到很具體的因由。而且從表面來看,師父喜歡品茶,我卻喜歡喝咖啡;師父對書法有興趣,我卻喜愛畫漫畫(但不代表畫得好);師父的生活作息彈性很大,我卻有自己固定的生活作息;師父被大乘經論的寬容廣大所吸引,我卻迷醉於阿毘達磨的嚴密精細之論風。咦?剛好都是各走各路,看不出有何相應、交接的地方。

但假如再自問一次為甚麼,我卻能坦直的說:「就是想來!!」我認識師父不久,相信不是情感的作用,就是說必定有它更深一層的因緣。昨天最後一堂的開示結束,心裡如炸彈般爆發,有一股衝動大喊:「謝謝老頭!」

就是這個,我知道了!

§奇人栽花
有不少人大喊僧教育,現在最流行的僧伽教育機構,應該是佛學院。過去有在佛學院學習,大家研讀經教,文字功力算是有一定的水準,但是給我的感覺,就是缺了甚麼似的,儘管讀了多年,就是嗅不到出家人的氣味。可是到沙巴結夏的時候,與一些跟師父學習比較久的學生相處,縱然他們的能力不是很突出,教理不是很通達,但是卻令我感到相處的和樂──健全僧團的基本條件。

不但如此,到了西馬,與一些師父的學生(出家與在家)交談互動,不能說大家完全相應(人本來就是多元化),但給我的感覺,同樣是和樂的。他們沒有通達甚麼大經大論,但佛法的根本知見,卻在言談中自然流露。回頭看看香港所「碰」到的道友與佛友,實在不少把「佛法說成非佛法,非佛法說成佛法」,我的佛陀啊~~~

也許我在大馬的時間不長,看得不盡全面,但以現有的有緣人來說,不得不叫我說一聲「奇人栽花」,這個奇妙的人並沒有喊甚麼口號,也沒有刻意去播種施肥,但在他的門前,卻是一朵又一朵的花長出來。是人的力量?是法的力量?應是人與人之間,法的熏陶,法的相應,法的交流。

§坦坦蕩蕩
師父常說他生活散散,喜歡品茶養壼,欣賞好戲,也愛玩水等。這些生活方式,很多佛教徒是不堪入目,因為如此,某些出家人即使有一些嗜好,都不會告訴別人,給人知道了,都會找些合理好聽的言詞來掩飾,使言談與內裡不一致。但師父卻毫不掩飾,坦蕩蕩的性格,讓我肅然起敬。

有時候一位老師在教學上,都會有意無意的抬舉自己,使自己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個非常美好,甚至崇高的形象,更嚴重的是不想學生超越他,不要學生離開他。但這次開示裡,師父卻說:

聖嚴法師傳法給我,不是因為我的體驗深厚,而是我會教導...
我的教學是現炒現賣,抓到重點和大綱就教,但對詳細的部份卻不太熟悉...
體驗到甚麼就寫下來,與人分享,不一定要等到有深厚功力才寫...
有人說在這邊是打基礎。這不是很好嗎?替人打好基礎,送給別人深入...
假如不相應的,也可到別的地方學習...

這幾句不但讓我見到人性的坦蕩,如分別來說明的話,第一及第二段是把學生對老師的幻想打破。第三段是一種鼓勵的教育,開放的讓學生去發揮。的確在佛教界,遇到不少法師總是覺得自己不成,永遠的坐在台下,把自己所學的東西好好的儲藏著,甚至永遠的埋藏著,真是很可惜。好比一個人不斷在練劍,但從不敢與人砌磋,得劍有何用?第四及第五段則是對整體教學及運作的表白,從不說我的方法最圓、最妙、最究竟。這一點,除了坦誠以外,更完全符合教學佛法的契機契理。

師父這種風格,讓我想到多年來的理想──不單要教書,更想要教人,不單要當老師,更想要當人師。大約就是這份內心的嚮往,自然與有人師味道的善知識特別相應,把我從老遠的地方吸引過來。

§誰在點頭
最後談一位佛經故事,有一天佛陀開示過後,問舍利弗對佛所說的道理是否信受,當時舍利弗說要經過思惟與實踐,才會完全接受。所以,雖說謝謝老頭,感恩老頭,但是否要完全接受,我卻不然,以下舉一個例子:

師父說:大乘思想就好比一棵大樹,根到那裡,枝葉就到那裡,要伸展多大就有多大,要多遠就多遠,但是一切都回歸到佛法的核心。而部派思想卻如一些籬笆,糾纏不息,就是在那個範圍生長,變化也只是分析再分析。

依我所知,在部派時代的思想,真的是非常龐雜,各有各說,但是每一部派,應有他們自己的修行方法及概念,如後來世親菩薩寫的《俱舍論》,以佛法正義(不少是依經部)修正有部的思想,對很多概念及修行次第,都很清楚的整理出來。所以說,並不如籬笆般找不到頭尾。

不但如此,請問大家,大乘佛法可以懸空成立嗎?龍樹菩薩曾在有部出家,學習他們的思想,很有可能,對《阿含》談到的概念,經過思辯分析後更清楚,但發見「假必依實」的理據,無法究竟解脫,才會重新闡明緣起畢竟空,把最後一關突破。

所以,我有另一個譬喻:大乘思想有如白雲天際,無邊無際,不可思議,而部派思想卻如一種柬埔寨的佛塔,層層漸高,越來越較近天空。剛有白雲天際,只能讓學佛者去賞欣、羡慕,找不到入手處,所以無法達到。另一方面,只有階梯,不管有它多細密,有多高,終歸無法到達天際。假如這個人到了塔的頂峰,看到還有最後的自性見(極微、剎那),把這些也空掉,再沒有絲毫的負擔,就可飛到白雲天際,任運無礙。亦如師父所說,中觀並沒有破一切法,也沒有破一切學說,而只是破斥其中蘊含著的自性見,只要抽掉的話,正是成立一切法,一切學說也沒有與佛法相違。

好了~~~~謝謝老頭說過,誰在點頭也談了,「千里迢迢尋師去」告一段落,再來應是「萬里重重歸山來」。

2002年12月29日 解七靜夜 般若岩


ù 回鄉好開心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