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0 18:11:27釋海全

短兵相接『知情意』~ 精進靜七報告

常說從人到佛就是淨化知情意,使之成為智悲願。這一回精進靜七,果然又與知情意短兵相接,讓我對三者更為了解。

§知的局限
靜七進行中,師父一直在提醒我們不要與人比較,我也對此非常慎重。禪堂內,每支香的入靜前與出靜後,發現自己的眼睛不太受控制,總是有意無意的「瞄」一下旁邊的人,幸而不停在觀察著自己的起心動念,縱然控制不了眼門,也知道這是不必要,甚至不對的,所以沒有造成甚麼影響。但有一些同修卻是我認識的,而且之前都跟他們一起生活,對於他們的一舉一動,就更「份外留神」。為甚麼?都是平日造下的因:「懷疑著以他們的生活,怎麼會跟禪修相應的呢?當然到了任渾自在,動靜一如的時候,不再被這些相來規範自己,那就另作別論。」心裡有數,自然不會隨這些多餘的念頭滲在一起,但這些浮現的念頭,卻讓我反思:我明明只看到他們片段的因緣,單是今生過去的種種事,我已無法知曉,何況是他們過去世的修行歷程呢?但內心偏偏就是以片面的印象來衡量別人,究竟這個心的思惟方式是怎樣一回事?

最粗淺的人對待別人,可能只因一件事而恨對方一世,不管過去種種因緣;又或眷戀著對方「曾經」對自己好,即使現今如何傷害、節磨自己,還是會愛對方一世。翻開報章,這類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稍理智分析的人,都會較為恰當的處理這些因緣的變動。

學佛的人,聽聞緣起的道理,就更能見到這種人類的一大缺陷──思惟的東西與現實不符合,往往都把過去放到現在,甚至延伸到未來。其實這種記憶、分析及推論,本來就是我們人類之所以超越其他眾生的其一要因,不過我們必然要知道這只是相對的作用,相對的看法。待人方面,多給一些空間別人去改變,不要把他視為死性無救;處事方面,明白其相對性的手法,更能聆聽不同的意見,吸收新的經驗。假如我們能保持這種心態,定可從局限、片面、二分的知,漸漸提昇至寬擴、全面、統一的智慧。

§情的困惑
來大馬的主要目的在打七,但之前隨不同的朋友到處走走,不知不覺身累了,心也累了,自然想到家鄉的一切。所以這次打七可以說身心的狀況都不是很理想,但也因為如此,讓我更了看到自己的弱點,更了解自己。

實際上,打七前我已有些心理準備,那些念頭會在禪修過程中干擾自己,所以在第一、第二個七,還是過得蠻輕鬆。精進七就不太一樣,休息不足,體力進一步減弱,心力也多少受到影響,所以妄念也就更猖獗,決心回到方法上,但就是敵不過妄念的威力,心常拉走。不過這些妄念都是同出一脈,來自心底裡的思鄉之情。

自己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切待靜七後再想吧!況且現在想的東西,都是缺乏資料,憑舊日的經驗,甚至憑空想像出來,沒有甚麼用的。但是妄念就是不斷的湧出來,怎辦?我開始轉換方法,去觀察這些思鄉的念頭,背後的因緣是甚麼。是了!就是因為對現狀不太適應,如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等。這時候,我就想到也許之前用的方式,雖說要自己暫時放下,但深層意識可能帶有「不理不睬」的成份,才會讓心終於作一次大反撲。所以我對心說:這些思鄉之情是正常的,我很同情、體諒你的感受。一直朝安慰、安撫的角度去與心話。漸漸感到心想哭,情緒被釋放出來。之後,這些思念休息了,好像酣睡一樣,再不成為用功的不速之客。

§意的陷阱
意是指人的意志作用,即學習的動力,這是我舊日的理解。有天師父開示,要我們注意禪修用功的動機,是否為了勝過別人,假使如此的話,功夫也許會用得很好,但到了某一階段,便會停滯不前。這些話不是沒有聽過,但師父分析的同時,卻令我從另一角度,切入佛教不共世間的地方。
 
世間有云:有競爭才有進步。因為如此,世間常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比賽、競爭,為了勝過別人,窮盡身心,激發人類的潛力,這樣的確可以造就不少英雄。如古代的狀元、將軍;現代的全優生、奧運金牌得主、世界盃的神射手等等。但有人注意到這些只是相對的英雄嗎?而且英雄卻只有少數人,敗者卻比比皆是。究竟這些塑造出來的英雄是真的,還是內心痛切的失敗者是真的呢?

這就是世間以對外競爭為動力的陷阱!

學佛人就是願意面對事實,步向真實的實踐者。過程中的對手只有自己,不斷的改善自己,提昇自己,比較是與自己的過去比較,力求進步。最後,每個都是第一,都可拿到金牌,都是全優生,而且是真實的「上天下地,為我獨尊」。

知情意就談到邊,不理想也得停筆,因為加行七隨即來臨,好好睡過飽!飽!飽!

2002年12月15日 加行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