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7 14:24:43雪.倫

領教自然施威

從沈陽出發進入內蒙的庫倫旗,安頓好行李後,便向塔敏查干沙漠進發,它位於科爾沁沙地南緣,號稱八百里瀚海。沙漠前三公里地是綠油油的田野:長得及人高的糯玉米﹑蔥綠的水稻﹑悠閒的土狗﹑咯咯的大母雞﹑和煦的微風……一派美麗和諧的農村風光──不禁讓人萌生“久在樊籠裡,复得返自然”的念頭……咳,人際紛爭,俗務纏身,想回歸自然?早得很哩。

正想著,當地的幾位養馬人牽著馬兒向我們走來。在庫倫旗,蒙古族佔大多數,其次是漢族﹑回族和滿族。在庫倫暫住的幾天,所遇之人如市場賣肉的婦人﹑奶茶店的姑娘﹑還是騎三輪車的大漢,大多是蒙人,漢人卻沒怎麼遇到,所幸他們都懂普通話,溝通不成問題;這回在沙漠遇到的馬主也是蒙人,從小就生活在塔敏查干,從沒有離開過,說話的語氣裡透露著自豪,也許城市的繁華對他們來說只是無謂的喧囂。

午後二時的塔敏查干,驕陽似火,烈日當空,我們騎著馬走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裡,卻沒有大汗淋漓。四周不時刮起勁風,瞇著眼,但見眼前黃沙飛舞,咱一行人的影子,倒映在這片廣闊的沙海上,特別清晰也特別渺小。大夥兒都是第一次騎馬,第一次來到沙漠,對周圍一切充滿新奇和興奮。

  塔敏查干面積之大,橫跨通遼、赤峰、庫倫旗、奈曼旗、科左後旗,且大部分地段在庫倫旗境內,馬主說塔敏查干可連接至新彊,但沒什麼人敢隨便穿越這片“死亡之海”,只有勇氣還不遠遠不夠,沙漠──危險而又神秘,稍不留神可喪命卻又讓人心馳神往;雖然荒涼,卻非寸草不生,只是植被稀少,除仙人掌及被當地人稱做“巴勒嘎拉沙”等的沙生植物外,嬌弱的植物根本無法適應沙漠惡劣環境,更別提生存了。因此,沙生植物便成為萬褐叢中一點綠。由於長期生活在風沙大﹑雨水少﹑氣候多變的嚴酷環境裡,加上水分和營養物質的缺乏,沙生植物生就種種奇特的體形,普遍如巴掌般大小,有的僅一截拇指般高,其嬌小的體形都是為了躲避經常吹來的風沙﹑強烈的日照,使其葉片面積縮小甚至退化,如仙人掌。它們都翠綠得可愛,小小的葉面沾滿細沙,飽受風吹雨打仍頑強地生長著,對這片“死亡之海”似乎毫不畏懼,其生命力令人驚嘆。

馬兒慢悠悠地踱著步,風沙不停,一會兒便感到臉頰頸子耳朵全是沙子,眼睛也只能半瞇半睜,一恍惚,似乎見到海市蜃樓,這是大自然的迷幻。思忖著,眺目極望,連綿起伏的沙丘,廣袤無際,我著實很好奇──沙丘後會藏著什麼呢?好奇人皆有之,也許就是這份好奇讓那些可憐的人魂斷沙海。隨手抓起一把淺駝色的細沙,噝噝地又從手的隙縫中流走,彷彿見到了流逝的時光,想起外頭那個鋼筋水泥的世界,很精彩又充滿無奈,抬頭仰望,不再是被棱棱角角切割的灰沉,而是無邊無際的蔚藍,萬裏無雲,一片澄淨,視角不受限制,彷彿心境也頓時豁然開朗。

一切是那麼的靜謐,叫人直想融化在這片沙海。

太陽西斜,馬主告誡適時回頭,因夜晚的塔敏查干氣溫急降且充滿危險,不宜久留,我們只得不情不願地聽從馬主的話沿路返回。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只見天色驟變,風起雲湧,不遠處烏雲密佈。親身感受和領教大自然的威力,大家嚇得面面相覤,是說不出的驚詫,登時策馬狂奔,揚起陣陣飛沙。匆匆忙忙逃離塔敏查干,雨點打在臉上身上,抵達出口處時早己全身濕透,狼狽不堪。

 

(澳日2010.2.23新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