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7 13:55:02雪.倫

真實與虛構



部落格專用相簿




故事發生是
2003年的215日,星期六,即英國宣佈對伊拉克戰爭的前一天,也是亨利·貝羅安不同尋常的一天:倫敦爆發了反對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並導致交通管制,在他開車去壁球俱樂部的路上遇到了不少麻煩,還發生了一起交通小事故,被三名街頭小混混纏上,後者甚至找上門來,差點毀掉他的幸福生活。故事主人公亨利·貝羅安是位神經外科權威,事業有成,名利雙收;妻子羅莎琳精明賢淑,是位小有名氣的報業律師;女兒是頗有前途的詩人,美麗聰穎;兒子是英俊的藍調音樂家,才華橫溢。在旁人看來,這個家庭擁有足以讓別人嫉妒的美滿幸福,可是,就在星期六──短短的一天內,貝羅安的生活似乎翻天覆地,面對不斷發生的突發狀況,他陷入不安﹑焦慮﹑惶恐和疑惑之中。普通的星期六,不普通的二十四小時,在作者──伊恩·麥克尤恩筆下彷佛外科醫生眼中的毛細血管般明晰,主人公每分每秒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有條不紊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從他錯覺地以為911劫機重演到由於遊行改路而遇上三名小混混繼而發生的小插曲﹑失利的壁球比賽﹑探視因中風導致認知障礙的母親﹑兒子的音樂會﹑短暫的天倫之樂──接踵而來的問題和一系列的麻煩,周遭熟悉的一切似乎都在改變。

911事件使西方國家把眼光更多地投向世界各個角落,也使他們開始自省自國的外交政策和國際形象,與此同時,911文學應運而生。雙子星大廈的轟然崩蹋,多少無辜生命化為灰燼,從全球的震驚﹑哀悼,到英美聯合出兵伊拉克宛如復仇東征,以此為題材的小說陸續出現,真實與虛構,映射出911事件後整個西方社會對恐怖主義的恐懼和焦慮,《星期六》也對這種情緒做了入木三分的細節描繪,無論直接描寫或側面烘托,不安與惶恐儼然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然也包括對恐怖襲擊的反思﹑階級差異和觀念衝突的迷茫與疑惑:從威脅逼近到危機解除,以往的堅定信念卻似乎受到動搖,如主人公的反思“擁有一切卻沒有給予這個幾乎已經被殘疾基因奪取一切的可憐人一點點幫助,後者將一無所有”﹑“巴格達正等著被炮彈的降臨。但是先前要推翻暴君的堅定到哪裡去了?”,主人公的疑問也是不少世人的疑問,正義與邪惡﹑道義與責任──“現今的世道已經變成何等模樣?”

伊恩.麥克尤恩作為英國當代文壇重要作家,其作品曾四度入圍曼布克獎決選名單,《星期六》秉承了麥克尤恩一貫的風格且更臻成熟,細膩、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筆勾勒出的卻是現代人內在的種種不安和恐懼。

(澳日200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