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6 01:47:00嚴老輸

想太多~ 看戲,觀後感。沙發上女孩。

沙發上的女孩。

演出團體/ 台北藝術大學 畢業製作
地點/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時間/ 2004/03/24 7:30pm.

 框。

透過電視的盒子,或電影的影幕,我們看到了畫面中的世界;在一個鏡框式的舞台上,我們也同樣地看到了戲劇的展現。只是往往在觀看的過程,太過入戲,於是我們也就信以為真,認定事實,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在電視、電影裡,身為觀眾的我們,忘了導演鏡頭取捨的這件事---我們的角度是被他人選擇後的產物;同樣地,在『第四面牆』的概念下,舞台上的演出,真的是活生生地被我們透過一個看不見的牆,所窺視嗎?於是---明明已經是在鏡框式舞臺上的演出了,『沙發上的女孩』害怕觀眾的忽略,在戲一開始,還特地在全黑的空間裡,刻意地,打光來凸顯,在鏡框舞台的邊緣多附加的那一層框,提醒觀眾,將下來的表演,只是一個被取捨出來的鏡頭,而事實是否如台上所演出的內容呢?並不是這一場演出所關注的焦點。

於是,舞台上的兩個交錯的時空---過去的與現今的,也在舞台上前後的兩個大小不一的框架下進行。在下舞臺的框架下,是個對自己不斷質疑有沒有能力作畫的女畫家,由於記憶中的創傷,所以選擇與男人分手,以為獨處才能拾回靈感、拒絕去探訪病重的母親,而不斷與已死去的父親對話。現時的動作,在下舞臺的框架下進行,唯有與父親的對話,走出框架之外,才能動作。在上舞臺的框架下,是個囔著『我一定出去走走』卻花大量時間待在沙發上,無事可作,用蠟筆來打發時間的小女孩,鎮日期待航海未歸的父親、或者象徵父親的名信片的到來,卻意外發現了、證實了母親與伯父的曖昧關係。

過去與現今的動作,不斷地遊走在前後的兩個框架下,共時卻不衝突。同時,也在過去的曝露裡,我們明白了現今的局面,所為何來。

框架---這樣的涵義,亦浮現在劇中人物的關係上---每個人透過他/她自己的視野所見,來認定自己所見的事實、包括帶來的感受與採取的行動。於是,中年姊姊如何不解,自己的妹妹是怎樣也不去看病危的母親;父親在目睹了母親與大薄的性愛之後,是如何不肯原諒母親;女畫家希望獲得父親的認同後,一起前去看臨終的母親;中年姊姊亦是如何也不肯接受一個過著偶而嫖妓,住在水手村的骯髒父親等等。

此外,當空間和時間的分割,都可以僅是在不同框架的區別下進行,如此簡約,一如劇中所有的人,都簡化成單一的名詞---小女孩、母親、父親等等時。極簡或存在的概念,呼之欲出,最末卻陷在演員不齊的表演框架裡,失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