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16 22:46:00嚴老輸

想太多~ 看戲,觀後感。暗箭記

暗箭記。

演出團體 / 浙江崑劇團
演出地點 / 城市舞台
演出時間. / 2003, 12, 11

由於本人對於傳統崑劇演出概念的疏離,所以在觀賞的過程中,不斷有一些新鮮感的產生。因此,這些新鮮感,究竟是在傳統表演中早就具備的?亦或是創新出來的?不確定。若有過於乖離的想法,請見諒,也請笑納。

 就劇本而言,從前面的鋪陳,可以看得到子都的個人性格特質,好大喜功與對名利的追求,當然在他兵敗,爾後,決定要射袖箭暗殺之際,仍看到了,他的掙扎--- 或許這裡應該可以呼應或連結,為何最後會在他看似,名利與姻緣雙收之時,會拗不過內在心理的譴責,而跳下祭壇自盡;而,與其中一再出現的死去的鬼魂的對話,或者更能詮釋成,他內在道德矛盾的一種顯現。
 
 但是,在最末一折戲裡,大篇幅的「亡魂歸來」,甚至還有子都對亡魂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勸教,完全沖淡了,我本以為是內在道德性格拉扯的焦慮收場;反而,我的解讀變成很膚淺的,以台灣民俗的說法,子都最後的死,可說是「被鬼拖去了」或「找交替」的結果。這是很可惜的地方,本以為會類似莎劇《馬克白》那樣慾望性格與道德的一場搏鬥,完全沒有了,又加上,最後還來一個,犯神鬼感應的唱辭收尾,變得很像宗教道德劇。

 就音樂而言,鑼鼓點,下得很精確,尤其是在幾場內心戲的場景,除了烘托出該有的氛圍蘊藉之外,場面節奏的軸線,也控制得很清楚。

 場上道具的使用來說,畫有花鳥的那兩大塊,用得很徹底,從開場鄭國主公宮殿後的屏障、捷徑中兩旁的峻嶺、許國的城門…一直到最後是祭台的兩側;只是,當這樣算是細緻的道具,配上後舞台上方,很像童話式的雲朵時,卻顯得很突兀。還有二者,一是穿著「戰車」的童子,顯得這台戰車,很不雄偉;二是在其中一幕,由兩位身著將軍服的演員,上來檢場,移動那兩大塊道具,很不知所為何然。

 串場的使用,動作都是從前台開始,接著再拉起蘋果黃的中割幕,而展張接下來在舞台上的所有動作。場與場之間分割地清楚和一致,很好;只是這樣的做法,會不會讓其中幾場的開頭,變得與劇情不協調?存疑。

 以場面娛樂性來說,林老師扮演的子都,在武打戲和做工的部分,真的大大滿足了視覺上的享受;在吊祭那一幕中,裝悲哀過度而昏倒的那一動作,清楚讓觀眾從他的眼神看出端倪,甚妙;還有兩兵交戰時,扮演士兵的翻跟斗,亦是令人想「喝好」。然而,到最後一場,當獻祭開始,出來了幾位戴著假面和不同顏色頭髮的演員,配合詭橘的音效和燈光變化,再加上一些舞蹈動作,可以看出應該是企圖要做到一些類似,原始儀式之類的效果出來,可是,看在眼底,不但沒達到所預期,連場面的娛樂,也僅僅流於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