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0 11:14:27肉鬆麵包

藍染活動--事前準備

事前準備
對於國小六年級小朋友而言,藍染對他(她)們來說,非常陌生,二十四位學生中,只有兩位實際接觸過藍染,一位曾經耳聞過。如此懸殊的比例,對我而言並不驚訝,因為在早期一條鞭式教育下,許多臺灣人早已對自己的鄉土完全陌生,甚至帶著漠視和敵意,而染藍鮮為人知的事實,我早能用平常心看待。

在MSN上與攝影高手葫蘆敲定時間後,便決定了兩個半月後九月十八日,
在本班,舉辦藍染體驗活動。

也許我是個八股老師,早在活動前兩週,我已經請班上小朋友,上網查詢藍染的相關資料,並將相關的藍染製品帶來學校,並且請學生撰寫藍染體驗活動前的期待日記,雅予找到了大菁的資料,柏安將儲存在磁片中的藍染圖片交給我,請我幫他列印出來,而玟瑜穿著一件藍染上衣讓班上同學感到新奇有趣,我則寫了一小段文章,引導班上學生,寫下對藍染活動的期待。

為了讓當天活動進行的更順暢,活動前一週李老師特別要我先指導小朋友雕刻型紙,而這個活動正好可以做為活動前的熱身,我們由構圖開始,並且叮嚀小朋友設計圖案時必需使用簡單的線條,小朋友興高采烈畫著自己心目中的夢幻圖,但草稿給李老師過目後,卻發現那些錯綜複雜的線條,實在很難將它修飾加工成為可以雕刻的圖案,但有少數幾張昨品,透過李老師的妙手回春,立即成為可雕刻的素材,在解說的過程中,老師詳細告訴我,那帶有淡淡木頭味的型紙,在製作過程中,上了無數回柿子液,一張優質的型紙是完全出自手工,它良好的防水 排水性,正是型染時不可或缺的要件,而日本早將「藍染」這個傳統產業,振興為觀光產業,說著說著老師得意的從桌上紙袋中,細心的抽出那又薄又精緻的型紙書籤,書籤上佈滿0.1公分整齊的洞洞,透過設計後的排列組合,可以是海浪可以是山巒更可以是漢字。

返回學校後,我再度為學生講解構圖的注意事項,並做了示範,果然一回生二回熟,學生們終於掌握設計圖案的技巧,而我在一旁忙裁切星期一要發給學生的型紙,趁放學前,請學生將教室課桌椅按座位排成四組,一組六人剛好可以分散在教室四個角落,在中間預留藍桶的位子,以及當天的藍染區,正當放學時,接獲送藍液的游小姐夫婦的來電,我趕緊派四位學生,到停車場協助他們將藍液送至三樓,所幸營養午餐專用電梯還沒有關閉,四位學生分工合作先將裝滿藍液的大桶子推入電梯,抵達三樓後又小心翼翼沿著走廊,將桶子推進教室,一共來回兩趟,好不容易才完成這項艱巨任務。游小姐說:「因為藍液是活菌,要餵它吃葡萄糖為了不讓它挨餓,週末兩天必須有人到學校攪動藍液。」他一邊說一邊示範著,看他熟練的拿起長棍往桶中間一放,開始以順時針方向快速攪動起來,看他輕而易舉的將底層沉澱的藍泥和起,我也想試試看,不料換手之後,我才發現藍泥堅硬如石,需要耗盡力氣才能完全攪動。
連續兩天我都到學,攪動著藍液,掀起蓋子有一種淡淡的青草味,我拿起長棍開始攪拌看著攪拌後產生的藍色漩渦,我的思緒也捲入染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