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子的修行 ◆
140610aa.JPG
◆ 梅子的修行 ◆
前幾年,前往排練的場所,經過一處小市集,
市集的攤子上賣著應景的青梅,它讓我想起阿嬤的果園...
梅子樹在阿嬤家是隨時可見的樹,小時候就覺得它們一直都在,
只是阿嬤的山林消失後,梅子樹成了記憶中的一部份。
生青梅當天就要處理,無法久放,所以一般市集只賣像水泥包一樣,
不零賣,太重了,我根本扛不回來,只好做罷。
老士官在上個月獨自回診時,行經另一處市集,看見青梅,
他想起曾聽我提起此事,就當場扛了一包十斤重的青梅回來"送我"。
這禮物還蠻特殊的,呵~~~
只是回診已夠辛苦了,其實不用這麼勞累。
一個從不跟男人要薪水、禮物、金銀飾品、...的女人,
這份心意就收下了。(我只希望老士官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本來已洗淨要回收的瓶瓶罐罐,全部都再拿出來利用。
釀梅子像修行一樣,每年的梅雨季,它才會出現,還要有機緣,
有緣份才能相遇,季節不對也見不著,或是錯過了這一季,
來年又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逢。
洗淨、晾乾、搓鹽、去苦澀、再去水、去鹽...梅子的修行正開始。
把一身的苦澀味去除...還需要糖一再的覆蓋,
一生的酸處,正要開始轉換、發酵和改變。
同樣是梅子,糖的份量、溫度、發酵、釀製方式的不同,
釀製前的想法和設定,也將使梅子轉換成什麼樣的成品。
於是這十斤的梅子,成了梅醬、漬梅、梅酒、梅醋...
各別入了瓶瓶罐罐裡。十斤的份量,發酵後越變越少...
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轉換一生的酸苦更需要時間。
梅子在玻璃瓶裡變形了,貢獻出自己的身體,
湯汁和糖溶合轉換發酵,時間在驗證著修行的結果。
修行後,利他~ 貢獻出自己的一生,
梅子的香味,梅子的甜美,帶給人與人之間快樂的分享。
送給朋友們的梅子,朋友來訊說: (((真是好吃!)))
梅子的一生,功德圓滿。
---------------------------------------------------------
140610cc.JPG
◆ 梅子的修行 ◆
近期聽一位劉先生的講座,
他曾提起一個發動志工蓋茅草屋的故事~
近60歲的老班長,7歲時他的父親修整茅草屋時,
要他好好看清楚如何蓋茅草屋,將來有一天會用上。
50年來,這老班長才第一次為地方老前輩的老屋翻修,
蓋茅草屋的技術,從他7歲一直存放到現今,從來沒有忘記過。
小時候,我看過阿嬤的釀製法,
阿嬤從來沒有教過我,小小的我只是看過而已。
到現在,我才用這方法用在釀製梅子上。
原來,每個程序步驟,每顆梅子的甘甜,
都有著阿嬤的手路在裡面。
想起十年前在日本唸書時也是每年都會釀一桶梅酒
用來冬天暖身用
回到台灣後就想不起這味道了
雖然也有市販的日本梅酒,但和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同...
自己釀的,會有安心和舒適感,真的!^^
上回電視介紹日本梅酒的梅子是從台灣出口的,
台灣的梅子頂好的,價錢又比日本的便宜,
所以原料大部份都是來自台灣,
待釀成梅酒後,再賣來台灣,賺更多。
很可惜,台灣有好梅子,好水果,但很少有中下游的搭配廠。
朋友出國遊學打工回來,也說老外的水果大小,
成熟或不熟的或全採收,各自分類,好的當頂極水果賣,
青或熟的,其它各自有出入,不用擔心賣相不好,
有的做果醬用....很多用途,
還有,他們都是用工讀生,大家還搶著做,
工資對台灣人而言是很不錯,但對當地而言是低價,
很划算。
台灣有好東西,好像就是沒有一貫的流程。
多了,怕賣不出去,價錢不好,
收成少了,瘦了農民,肥了特定。
梅雨季過了,要釀梅子要快喲!^^ 2014-06-12 12:30:40
市售的梅酒,裡面有一顆梅子,
那應是酒裝好後,再塞進梅子的。
釀梅酒的梅子都會萎縮皺皺的,不會那麼青美,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