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8 23:47:54短褲俠

二二八事件 ----- 台灣精英的重大損失

二二八事件的悲慘,不只是許多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無端遇害,它更造成
無數的台灣精英從此消失.這些精英,有律師,醫生,記者,學者,教授......無數的
社會賢達在事件中因種種不同原因而被捕殺害,有的至今仍屍骨無存.這些人是
台灣當年最主要的一群知識分子,中產階級.他們的遇害,對日後台灣政治和社會
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這群具改革理念的知識分子遇害,導致台灣本土精英的斷層.尤其是地方
政治生態,早期台灣地方政治生態是士紳政治,這些知識分子多為地方士紳,他們
多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自己本業發展有成後投身政治活動,回饋社會.參與政治
以及從事社會運動對他們來說,是種良心事業,目的不在求取名利,而是回饋鄉里,
伸張自己的政治理念.早期台灣地方政治生態相當清明,主要原因就是這群有理想
的知識分子的努力.

然而,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屠戮和日後長期的白色恐怖統治,讓這群社會精英
大多不是遇害,就是避走海外,有的則在土地改革後家道中落.到了民國50年後,
士紳政治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地方派系為主的派系政治,這些地方派系
成員,幾乎是為利益而結合,所求取的不外乎個人及派系利益,而非社會公益.
尤其這些派系成員,許多不學無術,知識程度低落,缺乏理想性.從事政治活動之
動機只在求取功名利祿,非回饋社會或伸張政治理念.台灣地方派系分子,在日據
時期被日本殖民政府收編,做日本[以台制台]的工具;光復後又快速地向國民黨
政權輸誠.這些人可以為了利益而轉變政治認同,假如有一天老共統治台灣,他們
向老共輸誠也是可以預期的.也因此,地方政治生態逐漸惡化,演變成日後的黑金
政治.試想想,如果這些台灣早期的精英沒有遇害,他們的後代繁衍下來,可以孕育
出更多精英,台灣的政治環境,或許會有很大不同.

事件中遇害的精英,林茂生(台大文學院院長,國民參政員),宋斐如(人民導報
社長),張七郎(醫生,花蓮縣議長),吳鴻棋(高等法院法官),阮朝日(新生報總經理)
.....他們都是當年台灣社會的中堅,在各自專業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在社會上
享有崇高的名望.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台灣文化協會的成員,早年跟著蔣渭水一起
從事文化運動,與日本殖民政府採取和平抗爭,對祖國中國也抱有很高期望.他們
一面從事抗日運動,一面也期望中國有一天能強盛起來,打敗日本,讓台灣早日脫離
殖民地的悲情.只是國民黨政權接收台灣後的所作所為,讓他們祖國夢逐漸幻滅.

日據時期至光復初期台灣最主要的知識分子就是這批具有中產階級背景的
精英.當時台灣的精英尚有少數是左派精英,他們信奉馬列主義,早在日據時代
就成立台灣共產黨,從事抗日運動,光復後亦繼續與代表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政權
對抗.但台共分子和前述中產階級精英相比,仍佔少數,影響力有限.早年國民黨
政府的官方資料將二二八事件描述為共黨分子的顛覆活動;以及中共官方資料
將該事件描述為台灣人民反抗資產階級政權的革命活動,都是以偏蓋全的解讀.

這場血腥屠殺,對台灣精英界的影響太大了,讓台灣知識分子,尤其是從事
政治社會運動的精英,出現斷層帶,其影響至今仍存在著.一方面如前所述,地方
派系取代精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不少存活下來的精英不是選擇對政治沉默
就是避走海外.到了蔣經國時代雖然國民黨政府開始大量起用具專業知識背景的
新一代台灣精英加入政府,但他們多對國民黨的威權獨裁噤若寒蟬,不敢反抗,
不復早期台灣精英的風骨.

如今,相關歷史文獻一一出爐,歷史真相逐漸被還原.希望政府能早日確認
二二八事件的完整始末,並確認執行屠殺的真正元兇,已告慰罹難者在天之靈.
今後政府及朝野各界也應致力於族群融合,大家不分先來後到,都是台灣人.願
類似的歷史悲劇不要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