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2 16:40:02sen6912sen

第二組報告:沈從文的小說"蕭蕭"

作者: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的祖母是苗族,母親是土家族。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歷史文物研究專家。

生平:
沈從文在1917年高小畢業後,進入當地土著部隊辦理雜事,後任書記。1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同時練習寫作。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同年底,沈從文在上海與胡也頻等自籌資金,創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而後,他改執教鞭,1928年到1930年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青島大學、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48年受到所謂左翼文化人郭沫若等的批判,中止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到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

1949年以後,沈從文沒有進行過小說創作。他的書在三十多年間僅出版過一次。據說他如能多活數月,便極可能在198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中國公學教書時,沈從文愛上他的女學生張兆和,寫了不少的情書追求她,並引發校長胡適的同情,施以援手。最後,據說因沈從文的情書「寫得太好了」,張兆和終於同意嫁給沈從文。


主要著作:
《沈從文全集》(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
《沈從文文集》(花城、香港三聯)
《沈從文別集》(岳麓書社)
《邊城》
《長河》
《湘西》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故事大綱:
本篇小說主要是在描述20年代有關一童養媳的故事。小說的主角,如同篇名,是一位叫「蕭蕭」的女生。蕭蕭從小失去雙親,而寄養在伯父家中,故事的開始,是從丗蕭十二歲時過門當童養媳為開端。故本篇小說所涉及的人物,除了蕭蕭之外,還有她所嫁過去的小丈夫、小丈夫的祖父及一個長工,叫花狗。以下就本篇小說中所涉及的幾個較重要的點敘述如下:

一.故事的開端:童養媳的生活

蕭蕭在過門之後,便過著典型的童養媳生活,就是以照顧小丈夫為已任,要帶著小丈夫去玩。過門時小丈夫年紀還不到三歲,還沒斷奶,而其相互間則是以姐姐、弟弟相互稱呼。而到晚上時,小丈夫實際上是與生母同睡,以方便吃奶,但小丈夫吃飽之後,總是如同一般小孩般常在半夜哭鬧,這時便常由蕭蕭來哄。

二.「女學生」的啟發

而某天,一家在聚在院子裡聊天,祖父便聊起「女學生」的事,而當祖父說話過後,大家便哄堂大笑。就大笑的原因為何?其實就是在當時父權社會之下,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根深牴固,得以讀書的女人少之又少,而女學生即是讀書之人,但如果是讀一般傳統私塾四書五經之類者,那倒還好。女學生所接受著乃是當時尚未普及的西式教育,所接受著乃不被當時封建社會所認同的思想。而因為此等思想與傳統中國社會對女性的認知-保守-,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迭遭砰擊。就小說中的這段即可以看出端倪。而女學生在社父方面所知道的特徵是:

1.穿衣服不管天氣冷暖,吃東西不問饑飽,晚上很晚才睡
2.白天正經事全不做,只知道唱歌打球,讀洋書
3.一年用的錢可以買十六隻水牛,極盡浪費
4.在省京裡想往什麼地方去時,不必走路,只要鏡進一個「大匣子」中,那匣子可以帶她到地。
5.在學校,男女同一處上課讀書,人熟了,就隨意同那男子睡覺,也不要媒人,也不要財禮,名叫「自由」
6.自己不養牛,卻吃羊奶羊奶,如小牛小羊,買那奶時用是鐵罐子盛的
7.沒事時到一個唱戲地方去,那地方完全像個大廟,從衣袋中取出一塊洋錢來(那洋錢在鄉下可買五隻母雞)買了一小方紙片兒,拿了那紙片到裡面去,就可以坐下看洋人扮演影子戲。
8.被冤了,不賭咒,不哭。
9.年紀有老到二十四歲還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歲居然還好意思嫁人的。
10.不怕男子,男子不能使她們受委屈,一受委屈就上衙門打官司,要官罰鍰
11.不洗衣煮飯,也不養豬餵雞,有了小孩子,也只雇個人專管小孩…
從以上祖父所說的話,可以得知在那個年代男女不平等及保守的觀念,是如何的根深砥固。

而蕭蕭在聽完祖父說的這些話後,和其他莊稼人的反應並不相同。一般莊稼人的反應是「豈有此理」,但蕭蕭並不這麼覺得,心中反而有了一種模模糊糊的願望,以為倘若她也是個女學生,是不是照祖父說的女學生一個樣子去做那些事情。此後也常夢到女學生,且夢到和這些人並排走路,彷彿也坐過那種會自己走路的匣子。

而蕭蕭之所以不害怕,或許是她內心有那麼一絲絲崇尚自由的天性所致,這點將可以從後面劇情中觀出端倪。

三.和花狗的邂垢

在家中有著許多長工,其中有個年紀二十三歲,名叫花狗者。

最初蕭蕭之所以會認識他,是因為小丈夫從花狗大那邊學了首山歌,但蕭蕭聽不太懂歌中意義(因為花狗大教的是有關性暗示的成人歌曲),並詢問小丈夫教授者為何人,蕭蕭才知道是花狗大。而蕭蕭得知後,便請花狗大唱一道歌給他請,花狗大便唱了一首「十歲娘子一歲夫」的性暗示歌曲給她聽,但蕭蕭也沒聽懂。

而花狗也告訴他有關女學生的事,雖然這是花狗故謅的話,但也把蕭蕭樂壞了,因為花狗說這個就叫做「自由」

而蕭蕭和花狗的交易也越來越深厚。後來花狗對蕭蕭也生了愛慕之心,蕭蕭也有點明白,常常覺得惶恐不安。但花狗是男子,凡是男子的美德惡德都不缺少,勞動力強,手腳勤快,又會玩會說,所以其實蕭蕭也對他有點好感。

後來,在一次的到山上採集中,花狗支開了小丈夫,使他到遠處去找材料,便向蕭蕭說了情話,進而又唱了許多歌給蕭蕭聽。蕭蕭在這情況下,心也慌了,同時又加上花狗的發誓,又覺得心安,便與花狗發生男女關係。

後來,蕭蕭發現自己有了身孕,便著急的和花狗討論。但此時卻發現原來花狗是個個子大、膽子小、不負責任的男人,完全拿不定主意,此時蕭蕭的處境是越來越危險了,因為在當時保守的思想,私通男女之情是非常嚴重的事情,而且蕭蕭是人家的童養媳,做出這種事在當時的時空背影,更是不可原諒。

四.危險出現

後來過了半個月,花狗不辭而行,引起了家裡的一陣慌恐,但是沒人知道是因為和蕭蕭之間的事所致。

而蕭蕭肚子也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危急,便嘗試各種方法想要墮胎,例如吃香灰、喝冷水,但很明顯的,當然沒效。後來便激起逃家的念頭,可惜失敗。

失敗後被拘禁,同時也引發了家人的大驚動,大家熱烈討論要如何處置。大略的見解有二,一是「沉潭」,二是「發賣」,即再轉嫁出去,同時可以收回一筆錢當作賠償。後來祖父決定交由蕭蕭的唯一親人任父來決定,而伯父不忍心把蕭蕭處死,便選擇後者,即讓蕭蕭改嫁。

然而,或許是因為蕭蕭之事,始終沒有人來看蕭蕭,但或許是如此,使蕭蕭因禍得福,蕭蕭在過完年之後,生了一個兒子,而生下來既是兒子,家人也就不讓蕭蕭嫁別處了。

五.結局

等到所生兒子十歲,蕭蕭正式同丈夫拜堂圓房。而其兒子十二歲時也成了親,媳婦年長六歲。而之後蕭蕭也有了丈夫的孩子毛毛,在毛毛滿三月後,包著他在屋前榆蠟樹籬笆間看熱鬧,就如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哄著他:

「哪,毛毛,看,花轎來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體面!不許鬧,不講道理不成的!不講理我要生氣的!看看,女學生也來了!明天長大了,我們討個女學生媳婦!」

分析:
在沈從文的小說世界裏,女性是最重要的藝術形象,而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當是湘西女性。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女性,有這樣幾種不同的性情或命運,其中的一種是以原始生命形態存在的自在蒙昧群體。她們勤勞、樸素、善良,具備傳統鄉村女性的一切優點,但由於受童養媳制、賣淫制以及其他社會惡習、舊的觀念的迫害,及她們自身主體精神蒙昧的影響,她們的身心自由受到束縛,從而不得不接受一份悲慘的人生命運。符合這一特徵的女性有蕭蕭、王嫂、《夫婦》中的年輕媳婦。《蕭蕭》是體現“鄉下人”理性蒙昧的典型作品,除了想到過私奔外,自始至終,蕭蕭都在接受著命運的擺布,不能自主把握自己的人生。《王嫂》裏的王嫂從表面看是一個遇事沉著冷靜勇敢的婦人,實則是受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宿命論和無為世界觀的支配。
文章解析:
1.〈蕭蕭〉中童養媳的任人支配命運,年紀還只有12 歲,就嫁給了一個3 歲的小丈夫,成天的工作除了家務打掃,洗衣、燒飯,還要背著小丈夫到處蹓逛,儼然像小丈夫的媽媽或者是大姊。雖然也曾羨慕起女學生的自由又自主,想當女學生,但是童養媳還是童養媳,這個身份不是一個小女孩有能力改變的。她還是本分的盡守童養媳的責任,直到花狗誘騙了她的身,她還是對小丈夫十分照顧,蕭蕭代表了湘西百姓面對生活困境,不幸際遇時仍保有的一份善良和純樸,她生下花狗的兒子,小丈夫也把這個孩子視如己出,兩人互愛互親的關係絲毫未曾改變,他們的心是開闊又純潔的,小丈夫明白蕭蕭的苦難,蕭蕭也不忍離開小丈夫,兩人的愛使人動容。
2.《蕭蕭》是一幕悲劇,蕭蕭本人童養媳的身分是她第一層命運悲劇,沒有得到真正的性愛是她第二層悲劇,花狗的引誘,人性的自由被宗法社會所蒙蔽,蕭蕭在最後成了一個麻木接受宗法社會的女性。
3.《蕭蕭》中娶童養媳是湘西常見的風俗,寫的是一種自然古樸的人情世態,鍾情的是蕭蕭的渾沌無知、天真純淨。
角色分析:

蕭蕭------ 她是文中的主角 , 她是一個才十二歲的女孩子,生長在種田莊,出嫁對她而言就是從這家轉到那家。作為一個任由命運任由人支配的童養媳,成天除了打理家務以外,還要抱養不到三歲的丈夫,儼然像小丈夫的媽媽或大姊,不過她也不為這婚姻愁煩,蕭蕭畢竟正值活潑愛玩的年紀所以也會做這種年齡人所做的夢, 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煩,待十多年後小丈夫長大便圓房,夫妻年紀差這麼多,註定就要悲劇收場。
而蕭蕭正是一個十來歲的女生,正在身體發育成熟的階段,沈從文描寫蕭蕭的成長:「像一枝長在園角落不為人注意的蓖麻,大葉大枝,日增茂盛。這小女人簡直是全不為丈夫設想那麼似的,一天比一天長大起來了。」這時那個打零工的「花狗」也正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壯丁,早被蕭蕭這一朵盛開的花朵深深吸引住,於是,蕭蕭在丈夫與花狗之間的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她有時覺得害怕,不許丈夫走開;有時又像有了花狗在身邊,打發丈夫走開反倒好一點。”這一句已經說出這個糊糊塗塗的女孩子心裡,隱隱地有了害怕與快樂的爭執。在花狗的山歌聲中,她變成了一個婦人,諷刺的是在這兩個半大不小的男女間傳情的卻是那個對男女情愫完全懵懂無知的小丈夫。這時的蕭蕭已經和「花狗」發生了關係,之後還懷了孩子,但是蕭蕭並沒有想到自己卻會被人出賣被人放棄,全都是因為「花狗」他逃跑了,他不辭而別,他忘了自己對蕭蕭的賭咒,結果卻要蕭蕭一個女生去承受了全部的痛,全部人的白眼。
最後她想逃走,她想離開這個地方,但卻被人發現了,還被人發現了自己的肚子裡面卻有另外一個男人的孩子,之後她就被家裡的長輩處罰她,想要把她賣到別的地方去,把她改嫁,賺一筆錢當作是賠償,但是到最後卻沒有人要她,她只好在這個家裡面生了她的孩子,當她生了孩子之後,家裡的人卻好像忘了她犯了的事,把她母子兩都照顧好好的,還照規矩吃蒸雞同江米酒補血,燒紙謝神。

小丈夫--- 是一個當時只有三歲的小男孩,當時的習俗就是要幫他娶一個老婆,來當童養媳,之後長輩們就幫他娶了蕭蕭來做他老婆,但是他一直都當她是姐姐,只是一個經常照顧他,哄他,陪他去玩的一個姐姐,他根本沒想到蕭蕭卻是她的老婆,但他也會關心蕭蕭,把好食的東西給她,最後他還原諒她所做的錯事,還接受蕭蕭和另外的男人所生的孩子。

祖父----- 他是一個經常坐在屋子外面,游手好閒的人,他知道的東西一定比蕭蕭所知道的要多,因為蕭蕭所知道的「女學生」的事情都是從祖父的口中所得知的,他也會去過問一下工人的事情,因為那時候當「花狗」不辭而行的時候他也有去問一下另外長工啞巴, 「花狗」是為甚麼要逃走,但是最後也不知道原因。

花狗----- 他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工人,他經常都會帶「小丈夫」去摘果實,又經常教他唱歌,是因為他喜歡上蕭蕭,他去引誘了蕭蕭跟他發生了關係,之後當蕭蕭跟他說她肚了的肉怎樣的時候他卻不理,蕭蕭叫他帶她到城裡去自由的時候他又不敢,因為他是一個沒膽子的人,所以他最後是選擇了逃走,不管蕭蕭的存亡,不管他們的骨肉。

女學生-- 作者在文章中對女學生的敘述完全是虛寫,她們沒有真實的出現過,只是故事不時掠過鄉間生活的「女學生」形象。說出那個時代已是「五四」之後。而鄉下人以傳統農村價值觀去衡量都市女學生的行為,農人有著關於她們的種種荒誕不經的傳聞,在他們眼中看來,女學生就是那些「近於另一世界中活下來的人,裝扮奇奇怪怪,行為更不可思議」,他們對女學生的感情是複雜而有趣的,而對於這群他們不瞭解的人,他們不瞭解的生活,保持著距離與好奇,但蕭蕭卻覺得她們很自由,而她在後期的時候就是想要這種自由。

牛兒---- 蕭蕭的孩子。

心得:
蕭蕭這篇文章,是描述一個鄉下小地方童養媳的故事,蕭蕭在12歲時被迎進她小丈夫家的門,那時,她12歲;而她的丈夫,不到三歲。故事就是從這裡展開的,文中是以蕭蕭與丈夫的互動、祖父說的女學生形象、與花狗與她的糾葛為主軸,而間接夾雜一些鄉下人的淳樸與天真。

我覺得文中最重要的點是在女學生身上,女學生,依祖父所講是一種「穿不問冷暖,吃不問飢飽,白天正經事不做只會唱歌打球讀洋書;很會花錢去看洋鬼子演影子戲;與男生熟了就一起睡覺,不需媒人聘金;還有的老到三四十歲還不嫁出去……」總而言之,稀奇古怪的事很多,但都美其名為『自由』的象徵。其實這說明著鄉下人對知識分子的誤解與反感,鄉下人無法以他們純樸的心理解這種破壞風俗的事發生,卻又無力對此提出反抗,只好以妖化的方式表達他們的不解與無奈。

而蕭蕭也從一開始被祖父叫著女學生產生的反感到後來漸漸產生好奇憧憬可以看到就算鄉下人如何封閉,還是會有人想衝破這道牢籠追求那所謂的『自由』。於是之後與花狗所發生的失身、懷孕、想逃去城市都在在反映蕭蕭對『自由』的追求……但作者並不希望他們成功,於是故事結局可想而知了!蕭蕭被發現她懷了不是她丈夫的孩子,縱使大家感到震驚、不解,但最後還是以鄉下人的樸實接受她跟她的孩子。

其實這故事我覺得並不算一個愛情故事,而是一個作者想要表達某些思想而寫的故事。作者覺得鄉下人是可敬也可貴的,他們單純、善良、純樸,而文中的知識分子(女學生)則是與鄉下人相對的,她們整天忙著梳妝打扮讀洋書,與鄉下人的樸實相比,落差很大。所以作者在最後寫到蕭蕭最終還是留在鄉下,表達他對鄉下的熱愛與留戀!

學生 2008-04-23 22:33:56

我很想知道如果蕭瀟生的是女生,結局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