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1 19:34:19sya

「小說陰陽師」讀後小札

翻開第一頁「說個奇妙男子的故事....」,我的思緒也隨之回到了那個典雅的平安時代,一個擁有安倍晴明的黑暗時代。

窄廊,位於晴明宅邸。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所有的變源自於此的不變,一個讓我感覺永恆的地方。曾想過,若有一天夢枕獏先生要停筆的話,希望他的尾聲放在這窄廊上,那麼,晴明和博雅,仍舊在那兒喝酒賞景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仍舊三不五時跑去塵世攪和一番,在我心裡,他們的故事永不停歇。

我總愛沉溺於晴明的庭院裡,一邊耳裡彷彿還迴盪著他倆的拌嘴聲,一邊隨著文字鋪陳感受著當季應時花草的清新。大自然,永遠洗滌著心靈。這個荒野似的庭院,無一不呈現晴明的個性主張,如果真照博雅嘀咕的而修整了一番,失其原意,也失了晴明的味道了。生死循環,生生不息,多半是無須外力介入的。

咒,其曰束縛。每次聽到這個字博雅就頭大,也許一開始真是因為聽不懂的關係,後來恐怕是自己給自己下咒的結果吧,就算聽懂了,也會莫名對這個字產生過敏。不是我不同情博雅,畢竟讓晴明有玩心去整的人也不多嘛,甚而,說不定這是他倆間的默契,儘管博雅總是表現出一副拒聽的模樣,呵。

一個理性,一個感性;一個玩世,一個正經。我一點也不奇怪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為什麼會兜在一塊兒。說互補嘛是互補,深究其中,我發現晴明和博雅有著很相似的根本特質。

博雅雖然身為貴族,卻亳無自視甚高的驕性,豐沛的性情常常令其垂淚兩行,為悲而悲、為喜而喜,不僅止於人類,對音樂如此,對鬼魅如此,對凋零的櫻花亦復如此,赤子之心一覽無遺。而身為陰陽師的晴明,通透世理,覺悟也深吧,他無法像博雅這般盡情無礙,有時洞徹愈深的人痛苦也愈深,為了杜絕這種無奈,有些人選擇麻木,晴明選擇與之共處,就算偶有麻木之嫌,博雅也會亳不自覺地將他拔出來的。

若以同體大悲來比喻博雅,一切生命與自己一般而起慈悲之心,那麼晴明無疑是無緣大慈,無條件的愛護眾生。晴明,其實是一個很溫柔的人,他的溫柔是一種兼容,對待眾生沒有分別心,所以才會不為人所理解。所謂的善惡好壞,全是人類主觀在區分,在晴明的想法裡,生命就是生命,沒有高低優劣,也沒有人有資格恣意去扼殺。

幸好,覺悟歸覺悟,晴明沒有因而四大皆空去了,時而掛著文質彬彬的微笑,時而露出卑劣的笑容耍人消遣一番,時而....感覺孤獨。人的本質是孤獨,這種空虛不會因為身邊有人而消失,而只是注意力被轉移罷了,這種分心是必要的。人,不能沒有孤獨,卻也不能只有孤獨。

在人前謙恭有禮的晴明,在博雅面前卻常常不自覺地表露本性,博雅呀,你也別惱了,這表示你在晴明心裡是自己人喔,呵。若說晴明是需要博雅的,博雅又何嘗不是如此?文中沒有詳盡敍述他和其他友人相處的情形,可我總覺得他的真性情在離開了晴明之外是很難恣意的。官不及他的不敢亂開玩笑,官比他長的他又謹守著禮法常倫,博雅也是孤獨的吧,若問他為什麼喜歡晴明,也許他只會不用大腦的回答喜歡就是喜歡,壓根兒沒想到除了音樂,他只有在晴明面前才會放心地生氣著。

晴明說的沒錯,存在不能只有一方,一定要有相應的對象,意義才會產生。何其有幸你們遇到了彼此,何其有幸我遇到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