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9 12:08:47惜別會

色戒‧情之所至 (中篇)

三毛曾以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故

事為背景,寫成《滾滾紅塵》。而《色‧戒》就是張愛玲本人對愛情的表白。她曾對胡蘭成說:「我自將萎謝了」。那萎謝,就是一代才女曾乍現的熱情,正如王佳芝為愛而犧牲的性命火炬,是她體內碩果僅存的火燄。

張愛玲的一生,也就如她的首部小說集《傳奇》般,也活生生是個傳奇。她,雖然來自顯赫的世家,卻沒有快樂的童年。在父母不愉快、不協調的婚姻下,她於中西文化的爐煉中成為舉世觸目的非凡人。孤僻而不愛說話的女孩,在我行我素之餘卻偏偏有著現代底下西洋少女的生活習慣 - 愛穿獨特自設的華麗衣飾、愛吃冰淇淋、愛跳舞…那似乎是外表濃豔、內裡冷漠的靈魂,事實上卻是一個盛滿了沸水的瓶子,一不小心就會傾瀉出來。然而,只是一出生便像要不愉快的人生,捏造了包裹著這顆玲瓏白玉心的冷琉璃,將這壺熱開水分隔而構成一雙不溫不火、冷眼旁觀的眼睛,把自家、身邊以及其他人的經歷,透過於嘲諷和刻薄的筆觸,竟可寫得如絲淡然、卻又那麼細緻動心。與生俱來的才情,再加上後天在華洋文庫下的浸淫,她就是個無庸置疑的天才。她曾對弟弟張子靜說:「我一個人假使沒有什麼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我認為與其做一個平庸的人過一輩子清閒生活,終其身,默默無聞,不如做一個特別的人做點特別的事,大家都曉得有這麼一個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壞,但名氣總歸有了。」明顯地,一個不折不扣的資優氣質派,再伴上一顆不甘平常的心,令張的戀愛故事充滿了刺目的色彩,也為她愛上一個不應愛上的人鋪下無法回頭的路。

四十年代,當二十歲出頭、有品味、有智慧以及長得清秀的張愛玲,遇上同樣具備才氣與性格特別,並早已傾慕她文才的胡蘭成,頓然為人世帶來多一闕戀之悲歌。明知他身份敏感兼惹人憎惡、明知他已有妻室,但張愛玲,好像一時被腦筋中那種根深蒂固的反叛性掌舵了她的心智。從言語上的大膽表白、報張上的熱烈稱讚,以及最重要是懂得偷心的技倆,胡對張,彷彿是一盞於晦暗小巷中的巴黎水晶吊燈。那種既刺激又新鮮、既浪費又淒美的感覺,於兩人之間一觸即發、不可收拾。直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三十八歲的胡蘭成與元配離婚後立即跟年僅二十三歲的張愛玲共訂終生。他們的婚書上還寫著:「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可是,就如老掉牙的舊故事,才子佳人,且往往成恨,更何況是一名出賣家國與同胞的漢奸?他們僅僅過了一年甜蜜的夫妻生活,就於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汪偽政權隨即倒臺時而終止。本來,對胡而言,在此大難臨頭之際,他更應珍惜妻子對其之真心。然而,天生多情薄倖的他,早在因局勢變動而遠走於武漢時,跟一名周氏女子關係曖昧。及至四五年後當他因漢奸罪而潛逃到浙江溫州時,他更很快就和一名當地女子范秀美同居。可憐寫盡男女間角力賽與人世蒼涼的張愛玲,卻對愛夫盲目至此,更把稿費寄上以助他生計﹗

最初,張只在意胡跟小周之間的瓜葛,更叫胡在二人之間作出選擇。可是胡卻只回應說跟小周相見無期。張聽到此般刺心的說話,再控制不了而嗚咽道:「你是到底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後來,當這名徹底負心的男人向她道出還有范秀美時,張可謂傷心欲絕。而胡更砌詞推諉說他和愛玲的愛是在仙境中的愛,與小周、秀美的愛是塵境中的愛,本不是一檔,沒有可比性。事已至此,即使張還是很深愛胡,她仍然決定於一九四七年六月,向胡蘭成寄出了一封分手信,了結了此段不應開始的姻緣。但她隨信還附寄了三十萬元,那是寫電影劇本的稿費。

雖然曾經有學者說,愛情讓張愛玲整個人凋謝了,而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風而逝。但我卻認為,這位一代才女,對這段情感是有點義無反顧的。即使最後分開,張也只是解脫身體上的牽絆,在靈魂內,她可能從未停止對胡蘭成的愛。她曾於《惘然記》小說集的序中談及《色‧戒》、《相見歡》和《浮花浪蕊》:「這三個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多年,甚至於想起來只想到最初獲得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因此結集時題名《惘然記》。」

此情可待成追憶…雖然性格更趨內向封閉的張愛玲,於一九五六年定居美國時跟相識只有半年、比她年長三十歲,但熱情外向的共產主義作家賴雅結婚。可是這種性格上的對比,政治上的衝擊,是一種妥協嗎?我看更似是張素來一種對外世的反抗。可惜是,這段互知互惜的關係,也隨著賴雅去世而只維持了十一年。道盡人情冷暖的才女,似乎跟情字沒什麼緣份,只可憑筆寄意,把心內滿腔的澎湃,附諸於文章中。

事實上,在眾多張愛玲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她的影子。一生也像寂寞的張,其所描述的女主角多是冷冷的、對世事看透的獨立女性。因此,當她走到人生中段,抱著千帆已過的落寞心態,一次又一次改寫這篇由最愛胡蘭成所提供的《色‧戒》時,是應該更為參悟箇中之情,還是對人對事的看法已經因自我封閉的生活而變得更為固執呢?曾有學者說,當張提筆改寫這故事時,難免會回首前塵往事,而因為經過長時間歲月的淘洗,當時的傷痛多由平和甚至美好的回憶來處理,只是有些創傷是永難復元的,因此張愛玲在此時更有著清醒的自省。因此故事名為《色‧戒》,不單是指易先生的好色之戒,也是王佳芝的情之戒,是所有女人的情之戒,當然更包括張愛玲自身。

然而,這可是真的嗎?在看過李安導演所拍的《色‧戒》電影後,我仍然相信,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是義無反顧的。而王佳芝,即是張對愛情的表白…

(待續)

(惜070929)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momo 2007-10-05 00:50:26

很詳細的介紹偶~ (^ - ^)
我一向也很愛張愛玲的作品

唯有醬對愛義無反顧的人
才能吐出如此曠世之作
椎心的矛盾
卻只有自己最清楚其中的燙度

色戒一片
最令我覺得不捨是王佳芝為了接近對方
而犧牲自己與沒有感覺的對象預先演練未識的情慾
或許是我保守吧~ :p
那樣的方式
以及
親眼見到明明有好感的對象 此時卻如此退縮膽小
實在令我的心
不舒服阿~ :(

愛情
真沒有道理可言

百易靈 2007-10-04 12:55:45

沒打緊 ...

慢工出細貨! 我期待 ...

努力!!

2007-10-03 23:51:29

因為工作忙,完結篇而遲一些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