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8 13:55:26海殤君
尊重的根--Ⅰ
什麼是尊重呢?
有人說尊重就是忍讓,就是包容,也有人跟我說因為人各有喜,你不能強迫別人喜歡你所喜歡的,就拿棒球來說吧,就算是最多的象迷,也不可能強迫興農迷跟去喜歡兄弟象,贏了可以喝采、輸了可以再來,基本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上面的。
我相信,類似這樣的想法與說法只要稍有常識,去台北街上隨便抓人問問,十個有七八個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尊重」,也知道要去「尊重」,照這樣講,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尊重的國度摟,但是問題是我們常常還是會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尊重,更別說在公共論壇或者新聞媒體對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滿久前的一陣子,暨大李家同曾感嘆現在大學生的常識低落,不識「戴高樂」、「阿拉法特」等三十個基本文化詞彙的意涵,有趣的是反對者的說法,「我就是不懂那些詞彙,但是李家同就懂得手機的品牌,手機的費率嗎?」「憑什麼李家同說的詞彙就是代表『文化』,知與不知之間的問題,是世代差異的問題。」
這樣的說法,在看似有理的背後,有著一個非常深層的空虛。彷彿許多人,都有著「小小地」喜歡他自己所喜歡的世界,別人喜歡啥是別人的事情,自己也不想知道,自己只要在乎著自己的「小眾」世界,別人去喜歡他的「小眾」,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地「尊重」就可以了。
然而,這就是所謂的尊重嗎?這就是所謂多元文化嗎?我們只侷限於某一領域中知其一,也討厭別人對自己所知領域的無知,但是對其他的也同樣地渾然不知,就如同紀大偉所說的:「不喜歡別人將台灣當成泰國(因為兩者發音相似),不喜歡對我們喊「莎喲那啦」(即,我們被誤認為日本人),不喜歡別人將種族歧視的刻板印象套在我們頭上。也就是說,我們不喜歡別人的文化盲。可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盲,又該如何克服呢?我們甚至無知得理直氣壯…..」
其實,尊重的重要根源,是來自於對別人,包括別人所喜歡所在乎事物的理解,否則口口聲聲所說的尊重,就變得只是一個藉口,一個擋箭牌。然而,這世界何其的大,一個人怎麼可以那麼快的知道與瞭解別人呢?父母可能都搞不清楚自己小孩為啥會喜歡線上遊戲、電玩、動漫,更何況去知道別人呢?
這看似一個大瓶頸的問題,其實是一個最不是問題的問題,因為尊重最重要第一發動的根源,根本不是在於外界的人事物,而還是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未完)
有人說尊重就是忍讓,就是包容,也有人跟我說因為人各有喜,你不能強迫別人喜歡你所喜歡的,就拿棒球來說吧,就算是最多的象迷,也不可能強迫興農迷跟去喜歡兄弟象,贏了可以喝采、輸了可以再來,基本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上面的。
我相信,類似這樣的想法與說法只要稍有常識,去台北街上隨便抓人問問,十個有七八個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尊重」,也知道要去「尊重」,照這樣講,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尊重的國度摟,但是問題是我們常常還是會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尊重,更別說在公共論壇或者新聞媒體對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滿久前的一陣子,暨大李家同曾感嘆現在大學生的常識低落,不識「戴高樂」、「阿拉法特」等三十個基本文化詞彙的意涵,有趣的是反對者的說法,「我就是不懂那些詞彙,但是李家同就懂得手機的品牌,手機的費率嗎?」「憑什麼李家同說的詞彙就是代表『文化』,知與不知之間的問題,是世代差異的問題。」
這樣的說法,在看似有理的背後,有著一個非常深層的空虛。彷彿許多人,都有著「小小地」喜歡他自己所喜歡的世界,別人喜歡啥是別人的事情,自己也不想知道,自己只要在乎著自己的「小眾」世界,別人去喜歡他的「小眾」,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地「尊重」就可以了。
然而,這就是所謂的尊重嗎?這就是所謂多元文化嗎?我們只侷限於某一領域中知其一,也討厭別人對自己所知領域的無知,但是對其他的也同樣地渾然不知,就如同紀大偉所說的:「不喜歡別人將台灣當成泰國(因為兩者發音相似),不喜歡對我們喊「莎喲那啦」(即,我們被誤認為日本人),不喜歡別人將種族歧視的刻板印象套在我們頭上。也就是說,我們不喜歡別人的文化盲。可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盲,又該如何克服呢?我們甚至無知得理直氣壯…..」
其實,尊重的重要根源,是來自於對別人,包括別人所喜歡所在乎事物的理解,否則口口聲聲所說的尊重,就變得只是一個藉口,一個擋箭牌。然而,這世界何其的大,一個人怎麼可以那麼快的知道與瞭解別人呢?父母可能都搞不清楚自己小孩為啥會喜歡線上遊戲、電玩、動漫,更何況去知道別人呢?
這看似一個大瓶頸的問題,其實是一個最不是問題的問題,因為尊重最重要第一發動的根源,根本不是在於外界的人事物,而還是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