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5 08:01:33自渡

心靈捕手

不眠的清晨 焦躁
我想到今日的行程 提醒我治療師

http://210.60.194.100/life2000/lesson/3/36/364/364_881018.htm

http://lib.tngs.tn.edu.tw/fish/reports/rp-8904/rp-8904a/427.htm

在某一面談時間,尚恩教授帶威爾到湖畔,在談話中,尚恩說:「…
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有關米開朗基羅,你
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負,他和教皇…性傾向、或所有作品,對嗎?但
你不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你從沒站在那兒觀賞過天花板。我看過
!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八成會說出個人偏好的謬論;你可能上
過幾次床,但你說不出在女人身旁醒來,那種很幸福的滋味。問戰爭
,你會說莎士比亞的話─”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過
戰爭,從沒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最後一口氣。問愛情
,你會引述十四行詩,但你從沒看過女人的脆弱;她能以雙眼擊倒你
,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她能從地獄救出你,你不了解當她天使
的滋味;擁有對她的愛,直到永遠。經歷這一切,經歷癌症,無法體
會在醫院睡兩個月;因為醫生一看到你就知道會客時間的規定對你無
效;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於自己才能體會。…」是的
,生活中的經驗是無法從書本中閱讀而得到的,那都是必需歷經一次
又一次的嚴刻考驗和無法計算的失敗中去穫得教訓,才能懂的去愛人
、被愛,去感受那雕塑家、畫家、作家、建築師…等等藝術家所想呈
現的心情、表達的感受;也才能夠深刻體驗那愛情的美和人那生離死
別的激動情緒。而如今的我們,卻忘了那人類最原始的學習方式,反
而只專注於書本上的字句,造成人與人之間機械化的交往關係,使得
人類世界的僵硬化。

由此可知,人生要學到東西,不只是在書籍上,而是在於生活,生活
中許多人、事、物,是在書本中無法體會、接觸到的,但在生活上,
若你能注意週邊的人、事、物,將會學習到更多。時事,能幫助你,
更了解世界的動態,在書本上的僅為已發生過、且過整理,融入作者
的想法所結合成的,世界上的任何事雖並非每一件皆能為你所知,但
你到的地方愈多,你經歷的愈多,注意的事情愈多,感受的愈深,縱
使讀了千本、萬本有關名勝的書,也絕對不及到當地去體驗、去感受
,可謂「行百里路,勝讀萬卷書。」我們的五官和神經系統是上天給
予我們人類別於動物的最大差別,就是要我們去──感覺,去感受上
天擁有神力的手指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學會珍惜、愛護、取捨…等等
。在一些我們天天都可以接觸到且必需面對的一切事物,讓我們體驗
屬於人所擁有的最美的權力。



<人生要學到東西,不只是在書籍上,而是在於生活>

我聞過西斯汀教堂的氣味,站在那兒觀賞過天花板
我抱過外公輕如絲的龐大身軀 我知道什麼叫隕歿 悲涼
人生中的讀書 是因為現實的需要
不是因為想像的需要才讀書的
是想要解讀這個現實 我想 企圖 去合理什麼 去瞭解人生
才去閱讀
我自己說過:閱讀是種宗教
讓人清明 潔淨
是一種自我洗滌的過程
是一種人生的對白 
淘洗 瞭解 懂得

瞭解 懂得是一回事 親身經歷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先在書本演練一回人生 才在實體人生獲得映照嗎?

對我而言 其實不
我的周遭有太多苦難
讓我不得不去面對 正視

只是 我仍惶惑不安



母親從海外撥電話 問家人:我有沒有吃飯?



關於死亡這個議題常在我腦海中盤旋
我總是覺得:死者已矣 生者可悲
或許就是這樣地沒有來生 或後世
我對死亡 只是一種消失之感 一種絕滅
我覺得寧靜而安心
只消疼痛的消彌 我覺得死亡是一種休息
累了 睡眠是好的

我見著很多人 為來世後生做準備
念頌經書 用一種利益交換的方式
我不是要批評
我只是覺得累
活著 好累
不肯對旁人付出
只對來世努力
這些人 真正虛妄 
常叫我覺得悲涼 無奈
 
人生有其苦難 歡喜
為人亦有其不得已之苦衷
但是我不喜歡虛偽
磊落坦蕩 認真努力 純真簡單
是我珍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