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10:48:03生活點滴

更年期症狀-甯夏3萬失能老人安養困局待解

更年期症狀-甯夏3萬失能老人安養困局待解
爲了讓84歲的母親得到更安養中心好的照顧,銀川市民梁女士可謂用心良苦。在養老院不收、自己無力照看的情況下,她選擇了讓老人住在裏,請護工精心護理。這樣的日子沒過幾天,又催著讓老人出院,梁女士懇求再寬限幾日,她和家人正在聯系老年公寓。

“不是我不孝順,的確是有心無力才出此下策的”,梁女士一臉的無奈和悲傷。梁女士的母親因患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照顧了5年多,如今兩人年過六旬,身體狀況欠佳,且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很難負擔一個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兩人拿著老人的體檢證明,跑遍了銀川三區兩縣的老年公寓,得到的答複都是沒有床位。後來他們才明白,老年公寓拒收失能老人幾乎就是一個行業潛規則。知情人士解釋,公辦養老機構也有他們的難處,在編制有限、經費不足、護理工工資很低的前提下,收住失能老人的成本太過高昂,所以幹脆以沒有床位的理由拒收。

梁女士的困難並非個例,來自自治區老齡辦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區共有失能老人32765人,其中城市4765人,農村2。8萬人。試問這樣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沒有了公立養老院的庇護,應當何去何從?

2006年,銀川下崗女工何甯紅面對失能老人入更年期症狀托難這一社會難題,貸款租房在唐徕小區籌建了一所愛心老年公寓,平均每年入住80多人,且以失能老人爲主。5年多來,何甯紅的愛心老年公寓一直負債經營,但卻有180多位老人在這裏得到了臨終關懷。

無獨有偶,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下崗女工張巧玲在自家辦了個托老所,她和家人精心照顧著入住的老人,一年之後慕名而來的老人絡繹不絕。此外,甯夏工人療養院開辦的老年病托護中心,不僅爲老人提供生活護理,還能得到保健、康複等專業醫療服務。

民辦養老機構的出現,給許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帶來了希望,但由于缺乏長效機制的支撐,它們不僅先天不足,後天發育也不盡如人意。同時,沒有一家保險願意爲60歲以上的老人開通意外險,這讓很多民辦養老機構更加謹慎。


據悉,外地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政策支持頗有借鑒意義。以北京、上海爲例,社科專業的畢業生分配到民辦養老機構工作後,兩年內月薪1500元及“三險”由財政支付,不足者由用人單位補貼,這失眠些大學生可做院長助理或辦公室工作;民政部門負責免費培訓等級社工工作;政府爲入住老人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這些長效機制保障了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營運。

今年,我區部分民辦養老機構的床位補貼費有所上漲,雖然是杯水車薪也能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他們期待政府能夠從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傾斜,讓失能老人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