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2 11:14:02NINA
现代文学名著朱光潜
现代名著介绍
NINA 搜集整理
------------------------------------------------------------------------
Zhu Guangqian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
桐城人。1897年 9月19日生。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
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
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
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
《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
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
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
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
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二、三、四、
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
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
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朱光潜出身书香世家,幼承庭训,熟读经书。后来
偶然得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这部书给朱光潜启
示了一个新天地。他“开始向往‘新学’”,并“对于
小说戏剧发生兴趣”(《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在
国外留学期间,他又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文化,主要兴趣
在文学、心理学和哲学。当他发觉美学是这几门学科的
共同联络线索后,终于走上了美学研究的道路。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
前的代表作。前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文艺心
理学的专门著作,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书中
除了提供大量西方美学史上的思想资料,介绍克罗齐的
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
摹仿说等各派学说外,还从中归纳出一些文艺批评的原
理,运用于分析文学现象,从而开阔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和
思路,在当时学术、文艺界有较大影响。根据《文艺心
理学》改作的通俗读本《谈美》,曾在青年读者中广为
传播。《诗论》从建立诗学的角度着眼,广泛涉及诗的
起源、诗的性质、诗的特征等诗学基本理论问题;又从
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入手,着重研究了中国诗歌的节奏和
声韵;并从汉赋的影响和佛经的翻译、梵音的输入,探
讨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诗论》的写作包含着推
动新诗创作的目的。朱光潜认为当时迫切需要研究两个
问题:“一是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
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受”。这两个问题的正确解
决,对于推动新诗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他
采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既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纵向
比较,又以中外诗歌进行横向比较,即用西方诗论来解
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朱光潜在写作
1933年朱光潜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
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
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
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同
时,他还加强了和作家们的联系。约在1936年初,邀集北
平的一些诗人学者梁宗岱、朱自清、冯至、俞平伯、卞
之琳、何其芳、沈从文、李健吾、曹葆华等,组成“读
诗会”;同年5月,又与胡适、顾颉刚、罗常培、吴世昌、
沈从文等发起成立“中国风谣学会”。1937年5月,《文
学杂志》创刊,朱光潜任主编。他在发刊词中提出了“自
由生发,自由讨论”的口号。这个刊物成为“京派”作
家的主要阵地,在当时文艺界有过较大影响。这一阶段,
朱光潜在文学理论研究中一方面明确表示反对文学创作
以侦探、色情、黑幕、风花雪月、口号教条为内容,反
对作家抱“无病呻吟”、“油腔滑调”、“党同伐异”、
“道学冬烘”、“涂脂抹粉”的创作态度;另一方面又
主张文艺要与生活保持“距离”,提倡“冷静超脱”,推
崇“静穆”。他过去美学著作中的“人要有出世的精神
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的“无所为而为”的思想,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
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
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
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
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
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
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
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
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
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尹敏)
NINA 搜集整理
------------------------------------------------------------------------
Zhu Guangqian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
桐城人。1897年 9月19日生。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
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
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
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
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
《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
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
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
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
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二、三、四、
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
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
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朱光潜出身书香世家,幼承庭训,熟读经书。后来
偶然得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这部书给朱光潜启
示了一个新天地。他“开始向往‘新学’”,并“对于
小说戏剧发生兴趣”(《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在
国外留学期间,他又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文化,主要兴趣
在文学、心理学和哲学。当他发觉美学是这几门学科的
共同联络线索后,终于走上了美学研究的道路。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
前的代表作。前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文艺心
理学的专门著作,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书中
除了提供大量西方美学史上的思想资料,介绍克罗齐的
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
摹仿说等各派学说外,还从中归纳出一些文艺批评的原
理,运用于分析文学现象,从而开阔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和
思路,在当时学术、文艺界有较大影响。根据《文艺心
理学》改作的通俗读本《谈美》,曾在青年读者中广为
传播。《诗论》从建立诗学的角度着眼,广泛涉及诗的
起源、诗的性质、诗的特征等诗学基本理论问题;又从
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入手,着重研究了中国诗歌的节奏和
声韵;并从汉赋的影响和佛经的翻译、梵音的输入,探
讨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诗论》的写作包含着推
动新诗创作的目的。朱光潜认为当时迫切需要研究两个
问题:“一是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
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受”。这两个问题的正确解
决,对于推动新诗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他
采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既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纵向
比较,又以中外诗歌进行横向比较,即用西方诗论来解
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朱光潜在写作
1933年朱光潜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
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
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
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同
时,他还加强了和作家们的联系。约在1936年初,邀集北
平的一些诗人学者梁宗岱、朱自清、冯至、俞平伯、卞
之琳、何其芳、沈从文、李健吾、曹葆华等,组成“读
诗会”;同年5月,又与胡适、顾颉刚、罗常培、吴世昌、
沈从文等发起成立“中国风谣学会”。1937年5月,《文
学杂志》创刊,朱光潜任主编。他在发刊词中提出了“自
由生发,自由讨论”的口号。这个刊物成为“京派”作
家的主要阵地,在当时文艺界有过较大影响。这一阶段,
朱光潜在文学理论研究中一方面明确表示反对文学创作
以侦探、色情、黑幕、风花雪月、口号教条为内容,反
对作家抱“无病呻吟”、“油腔滑调”、“党同伐异”、
“道学冬烘”、“涂脂抹粉”的创作态度;另一方面又
主张文艺要与生活保持“距离”,提倡“冷静超脱”,推
崇“静穆”。他过去美学著作中的“人要有出世的精神
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的“无所为而为”的思想,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
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
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
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
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
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
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
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
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
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