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5 01:15:04鞦韆

真理

大家都說這是多元文化,多元價值並存的時代。
事實上,從至古到現今,從來人都是生活在這樣的道理之下,莊子:「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已經講的很明顯,不僅中國如此,修昔底德在編撰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時,或是荷馬在為詩時,也用專門的形容詞形容一個個人,一群生活在特定區域的文化習慣,不加褒砭,不以存廢。我當然可以不斷的將例證編寫成冊,證明這樣子的思想在四千年以前就存在於兩河流域以及恆河流域,不過讓我們回到正題。
真理,絕對不是說在多元價值之下不存在,或是多種真理並存,我認為真理在某方面來說,就好像人的許多細胞生理奠定於核酸及蛋白質協調作用,沒有人是不以此種分子細微的活動而帶動整個生命的,真理也是如此。現代的人有一種錯覺,不同的一群人生活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環境地理因素所致發之不同的文化及生活習慣,這樣子的結果並不能說是有不同的真理存在,因為這些不同都發生在真理之中。人生活在真理中,如同魚生活在水中,因為自然所以不自知,事實上,本來也不需要知道。只是好奇,只是欲以之完整的解釋發生在我們週遭所有的事物。
偏偏許多人誤以為真理在我們生活之外的地方,並且拿其偶然瞥到那遙不可及的星光,向大家說明真理在那兒。一個人舉這個,一個人舉那個,結果我們的社會上就充斥這些各式各樣的思想,由於大家發現各自所相信的真理不同,便以多元文化多元價值作為藉口,說明世界上沒有唯一的真理。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於思考界與藝術界,雖然多所討論,但總是不能達成共識,並且期許要互相尊重對方的想法。其實這是將許多事情攪混在一起的緣故,彼此創作手法不同,思考模式不一樣,本來就是要互相尊重的互相包容的,但這與真理本身無涉。大家共同看一個杯子,你看到杯把我看到杯花他看到杯底,難道就表示有三個杯子麼?我們週遭正在朝著瞎子摸象的道路跌墜,還前仆後繼的相信這是必經的道路。
藝術本身的創作,是創作者藉由感官感知到的所有環境,或是內心所獨創之境,再經由各手法將這些美轉化為旁人能夠欣賞的狀態。轉化的高明程度,通常決定了一個藝術家的水準,若是轉化的過程中參雜太多雜質太多混濁的透鏡,那麼呈現出來的東西往往難以避免的要變形,要奇形怪狀,而致於欣賞者無法欣賞,或是設法詮釋演繹歸納以便自以為在欣賞。(這邊所說的奇形怪狀,是指其作品的內涵,絕對不是形容那些超現實獲後現代主義藝術,後者的奇形怪狀不乏有十分美麗的玩意兒。)
但是,這樣子的創作,不反省自己轉化的過程中有否失誤,反而固執的謹守多元價值這種辭彙來防衛自己,是不符合一個藝術家的精神的。從古到今,那些要描述真理外觀的小說家,無不絞盡腦汁遍尋精準的形容詞,開發那些平凡無奇的事件,避開迭盪的劇情取寵的華麗,只為的是希望自己的摹寫過程中能減少一點失誤,然後窮其一生往前邁進。大家都知道,莫泊桑與杜斯妥也夫斯基風格是多麼不相同,轉化的手法又是大相逕庭,但一點都不影響該兩位在寫實上的地位,只是在描述真理時站在不同一邊而已。
最後我取用一個中國傳統的譬喻:觀山,初看是山,再看不是山,三看復為山。我們的認知也是如此,一開始知道有基本的道理,可是經過學習歷練以及各式各樣的挑戰,開始質疑道理的本相,可是到最後學習夠多了,經驗充實了,就會了解杯子只是杯子而已。切莫因為自尊職業地位年齡以及貧乏的學習,就開始以為雖然自己的想法與他人的想法不同,但是反正現代是多元價值的時代,大家尊重就是。務必要謙和的接受所有未知的角度,平靜的將拼圖慢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