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21:02:11CKL

馬崗漁港

現代文明不斷前進的同時,有些傳統文化也正快速地消逝中

而不少人旅遊的目的,常常淪為單純為了拍出奪人目光的美照

去過一個地方,但卻不一定真正認識那個地方

 

台灣極東之地漁村:馬崗漁村

位於三貂角燈塔下方的小小腹地,除了有特殊的自然海蝕平台,也涵蓋了許多東北角的獨有特色

一、石頭屋(石咾仔):台灣各地不論山地、平原、海邊都有石頭屋的蹤跡,型態也都不同。馬崗、卯澳一代的石頭屋已有百年歷史,先民就地取材至海邊挑選石材,由專業師傅用砌石、堆疊方式蓋屋,且因靠海所以建築呈牆厚、窗小以抵禦海浪海風。但目前保存良好的石頭屋越來越少了。

二、海女文化:海女文化源自韓國日本一帶,日治時期台灣人向沖繩人學習後才開始有這文化。婆婆媽媽們攜帶著各種工具,在潮間帶附近或者潛入海中,採集海菜類、貝類、海膽等有經濟價值的海中生物;其中,在岸上採集稱『站山』,潛水作業稱『藏水』;有的人一做就是五、六十年,可惜婆婆媽媽們年紀漸大,少了年輕人傳承以後海女恐怕要絕跡了。

 

三、石花菜:炎炎夏日來杯冰涼的石花凍最棒了。石花菜是紅藻的一種,每年春夏數量最多,而石花凍正是由石花菜製作而成;海女海男們下水採集石花菜後,經過『七洗七曬』的繁複程序,才能去除石花菜裡的紅色素及腥味並製成石花凍。在馬崗一帶常常能看到許多人家門口在曬石花菜。

四、九孔北海岸常常能看到很像游泳池的矩形九孔養殖場。九孔又稱台灣鮑魚,每年採收季是11月到4月;養殖業者從宜蘭、苗栗、台東等地買進九孔幼苗,灑進有五腳磚的九孔養殖池中,使其附著在磚上面,並餵食藻類、龍鬚菜等食物,待長大後再由潛水夫下去採集。但因九孔怕劇烈溫差,所以其實照顧不易,容易折損,且在大陸箱網養殖鮑魚的競爭衝擊下,養殖業者已逐漸減少,九孔產量也只剩全盛時期的1/10不到

 

來過馬崗大約三、四次了,雖然這裡沒有華麗的景致,但是個令人舒服的地方

推薦大家有空來這裡吃碗道地的海鮮麵、石花凍,並在漁村巷弄好好走一圈

不只是拍拍美照,也認識那些正在消逝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