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4 17:38:13♂城市中の隱匿者ξ★
般若心經2
亦無無明盡
無明是解脫的相反,無明盡則是正解脫。但是在絕對的解脫境中,空即是法爾如是,又那來無明或無明盡的對立或分別呢?故心經簡明扼要的告訴我們:離開了一切的解釋、分別、妄想、批判、臆測、預設、盼望等等的心意識作用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體悟、證入空。
------------------------------------------------------------------------
乃至無老死
佛是慈悲與智慧圓滿的象徵,而且已經脫離了生死輪迴的強大束縛,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生住異滅變化、沒有生老病死、沒有悲歡離合、沒有一切執著的永恆。
------------------------------------------------------------------------
亦無老死盡
凡夫眾生,如果不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是難以證入不生不滅的空性。這樣的空性,是沒有老死、沒有去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當然也就沒有老死盡、沒有去來盡、沒有時間盡、沒有空間盡了…… 。
------------------------------------------------------------------------
無苦集滅道
人世如無邊的苦海,眾生如無依的落海者,在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的八苦,甚至千苦、萬苦、億苦中載浮載沉。善緣聚合的時候,或有短暫的自在與快樂,但是畢竟於生死苦海中,這一點點的甜味根本微不足道。總而言之,這五濁惡世即是一個大苦聚,充滿了黑暗、痛苦、挫折、殺戮……,只要睜開肉眼,就知道世界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和平,一切都在浮盪不安的氣氛中迭蕩。但是啊!大部份的眾生都沒有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的污濁與殘酷。人們為了名利,不惜巧取豪奪;一場天災,可以奪去無數人身寶;一次戰爭,可以死去多少二十餘年辛苦成長的年輕生命。啊!這多麼痛苦的五濁惡世,實無一值得留戀,也從來不曾留下什麼。這是真正的實相。問題是,眾生多半已經習慣了這樣充滿無盡無邊苦痛的無常世間,半麻木、半昏沉、半自欺、半無知、半無奈的一天又一天的過著日子。只有比例不多的修行人,在過去生功德福報的導引之下,聽聞了帶來滅苦究竟方法的珍貴佛法,遵循著偉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一步一步走向覺醒之路--明白了人生真的是「苦海無邊」,然後積極的修行、滅苦、證道。一心一意嚮往著那沒有痛苦的佛國淨土、那沒有一切憂悲苦惱的永恆之樂。在這樣無憂的境界裡,當然也沒有苦集滅道的修行必要了。因為,一切已經圓滿,一切已經具足。
------------------------------------------------------------------------
無智亦無得
智慧第一!在這無明的五濁惡世,唯有憑藉佛法的大智慧,才能讓我們順利的出離三界。故智慧如明燈,能夠驅散黑暗;如船筏,能夠得度彼岸;如橋樑,能夠越過窮山惡水;如良醫,能夠治癒宿疾;如良藥,能夠藥到病除;如良馬,能夠千里奔騰;如利劍,能夠削鐵如泥;如盔甲,能夠保護慧命;如珍寶,能夠買得法身……但是在已經究竟解脫的境界中,智慧法爾具足,一切任運,故也就沒有智慧或不智慧的分別了。既然智慧通達,一切圓滿,當然也就不會缺少什麼,既不缺少,也就無須獲得。
------------------------------------------------------------------------
以無所得故
那麼,空的重要特性在那?一言以蔽之--無所得。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本不生,一切圓滿,一切具足。當你已經是空,你還缺乏什麼呢?當你已經不缺乏任何時,請問你還需要終日汲汲營營,席不暇暖的去追尋什麼呢?既已無需追求,又何需獲得什麼呢?
------------------------------------------------------------------------
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是〝菩薩〞--一個澈見諸法實相的有情。他是一個智慧通達的人,他是一個悲願深切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澈底明白萬事萬物背後的真相,已經不再作繭自縛,已經能夠於這虛幻不實的世間,保持看清一切幻相的如如不動,然後再以這樣的智慧為出發,繼而去教導猶迷戀三界的芸芸眾生。這樣的人是稀有的、難得的,這樣的作為也是稀有的、難得的,誠如阿彌陀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一個覺悟的有情,是一個完全沒有執著的人,他雖然活在這個五濁惡世裡,可是他的心啊!就宛如一輪皎潔的明月,發出瑩澈清淨的光輝,普照十方。雖然有時會有幾朵烏雲遮蔽,但是明月還是如此的清澈、圓滿,並不會受到烏雲的影響。他又像一朵潔淨芳香的蓮花,雖然生長在污濁的泥沼裡,卻開出最美麗清香的花朵。為什麼他能如此呢?那就是因為他擁有「般若波羅蜜多」的緣故。因為,般若是出三界必備的條件,是佛家不共的法門,唯有佛法能夠究竟解脫三界,因為佛陀所傳下的真理,並不是佛陀所發明,而是發現。這個偉大的發現,為人類帶來無比的光明與希望--天不生佛陀,萬古如長夜!這實非溢美之詞,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如果沒有般若,我們就不可能明白宇宙的究極真理--空,如果不了解空,我們就會永遠在〝有〞的現象中打轉、迷失、流浪,不知醒轉、振作、出離,那麼,輪迴便成為一個難醒的漫漫長夜,而佛陀所帶來的般若教誨,正如一輪照亮無盡無邊黑暗的太陽,驅散了障蔽眾生的無明,帶來無比的光明。故知般若是多麼的珍貴、是多麼的重要。心經的主旨,正是字字句句都在重複這個訊息──般若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大智慧!
------------------------------------------------------------------------
心無罣礙
心是主宰,心是心王,心是一切的開始,心是一切的源頭。宇宙的森羅萬象,都是心意識的變現,都是心王的遊戲,都是心的作用變化。心是真正的修行重點所在,所以我們的修行須臾不能離開心的修行--這才不是盲修瞎練,心外求法。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一切的本質就在於心,心解脫了,一切就解脫了,心不解脫,生命就無從解脫,足見心才是修行的主要方向,而非枝枝節節、變化無窮、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毫無頭緒、亂無章法、不知所云的現象界。其實啊!現象界就像一場夢,夢中的情節毫無規則可言,因為這些情節都只是心意識的反射罷了,可是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層道理的話,我們就會把這些紛云的情節,當作千真萬確的事實來對待。這時,得與失就變得十分鮮明、高與下就變得十分差異、美與醜就變得非常不同、尊與卑就變得非常不一樣……。然而呢,我們都上了大當--上了自己心意識遊戲的大當,因為站在心的本質立場來看,這些都是虛幻的,猶如看一場電影,總不能為了劇中人物的悲喜而悲喜不已吧!?猶如作了一場夢,總不能為了夢中的主角得失而得失不已吧!?然而,道理說起來明白易懂,可是一旦我們被業力牽引、被隔陰之迷障蔽,任你是大修行人來轉世,如果你不夠用功的話,一樣只是口說空而行不空、拾人牙慧罷了。所以,對於諸法實相的認知,我們實在需要一分一秒都不離開的自我警--一切的一切,不論是眼所見、鼻所聞、耳所聽、身所觸,……儘管當下是多麼的栩栩如生、千真萬確、驚心動魄……其實啊!都只是心的妄念投射罷了!如果我們能安住於這樣的正知見,那麼我們當然就是一個心中沒有罣礙的人了,這樣的境界,是多麼的輕安自在啊!但是,如果我們只要還有一絲執著--任何方式的執著,包括對於某種觀念強烈的主張、某個人非見他不可、某種食物每餐必吃不可、某種娛樂每周非作不可、某種行為非完成不可、某種想念非想不可……內容儘管千萬變化,依個人習氣而不同,但是它絕對可以歸納二個字,就是〝執著〞。只要有一絲的執著,就有一絲的罣礙,只要執著全部沒有了,那就是解脫三界的莊嚴神聖時刻的降臨了。故「心無罣礙」,是多麼的稀有難得啊!願身為佛子的我們,精進再精進,早日達成一絲不罣的超凡入聖、解脫境界。
------------------------------------------------------------------------
無罣礙故
沒有執著的人,就是沒有罣礙的人,也就像一個在空中運動的人,不論他抬起右手、放下左腳、快走、慢跑、前進、後退……對他而言,統統沒有任何的障礙,因為,沒有東西能夠阻擋了空啊!說得更具體一點,一個沒有罣礙的人,就是沒有得失心的人,因為,當你放下了一切的得或失,那麼你才是真正在修〝般若波羅蜜多〞的人。因為,現象界的一切變化都只是一場終須謝幕的戲劇,真正透視掌握了此點,這個人便不再受任何得或失的影響而產生憂悲苦惱了。請不要小看憂悲苦惱對於眾生的傷害,當我們陷於這樣的情緒之中時,一切的實相都將模糊不清,那麼〝果中生因〞的無奈悲劇,便將生生不息的隨著我們六道輪迴,難有出頭的一天。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得失心理。天氣放晴也好、下雨也好;自己有錢也好、沒錢也好;別人喜歡自己也好,不喜歡自己也好……既然一切都是過去世的因感召今生的果,既然這些結果也都沒辦法影響心的如如不動,那人又何必作一個自我困閉的春蠶呢?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是非心理。別人的對與錯,自有他對與錯的因與果,我們又何必強烈批判或無法見容呢?因為,如果我們真的希望世界上只有美好與光明,那麼,請不要從要求別人開始,而是從要求自己作為開始吧!既然都只是這夢幻舞台的臨時演員,又何必太計較別人的演技不好呢?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高下心理。別人比我高也好、比我美也好、比我有錢也好……。既然一切都是作一場夢,我們又何必太在意情節的起伏呢?所以,既沒有了得失、是非、高下……心中當然也就無所罣礙了。這樣的人,就是沒有任何牽絆的人了,是世上稀有難得的人,是眾生的依皈,是眾生的指引,是眾生的模範。
------------------------------------------------------------------------
無有恐怖
一個沒有罣礙的人,心中就必定安然,隨處自在。既無得失,就沒有得或失的不安與恐懼;既無是非,就沒有是非與否的焦慮或迷惑;既無高下,就沒有大小評判的分別與差異……這樣的人,是完全從恐懼的陰影籠罩中走出來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難道假的老虎真的會把人給吃了嗎?難道假的魔鬼真的能夠傷害人嗎?難道假的玩具拿到手就快樂了嗎?難道假的名聲有了就不缺少什麼了嗎?他深深明白,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一切都不再是問題,一切都可以安心了。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已經從生命的隱隱不安以及最深層的恐懼──莫明的恐懼、不知所以然的恐懼、茫然的恐懼、微細的恐懼… …之中澈底脫離了出來。生命不再是一個囚籠或苦聚,生命成為無盡的幸福與喜悅,而這所有的關鍵都在於--心。
------------------------------------------------------------------------
遠離顛倒夢想
心完全解脫妄念的糾纏之後,變得清明、自主、理性,此時,當幻化網撤開之後,一切才開始顯現其本來面目。黑白不再顛倒,一切都已回到其本應擁有的位置;主客不再易位,心不再誤認妄念為主人;本末不再混淆,心終於明白了自己是--佛。人世如幻,浮生若夢,如果我們不趁早認知這個事實,我們依舊會陷在黑白顛倒、主客易位、本末混淆的生命困境中不能自拔。故既已聽聞佛法,即應精進、慈悲、智慧,永遠的告別那令人憂悲苦惱不已的顛倒與夢想。
------------------------------------------------------------------------
究竟涅槃
三界流浪,何時是休息的家鄉?孩子啊!你不覺得累了嗎?──佛菩薩如是問。孩子啊!你不想回家嗎?--佛菩薩如是關懷。孩子啊!心就是家鄉,就是永恆的家鄉,充滿了無限的平安、幸福、喜樂。--佛菩薩如是說。孩子啊!心就是佛,就是涅槃。--佛菩薩如是叮嚀。孩子啊!如果一切都已經具足,一切都已經圓滿,請問你還需要流浪嗎?如果家鄉就已經在腳下,你還需要家鄉嗎?--佛菩薩如是慨歎。是的,是心作佛,心即是佛。只要我們的心放下了一切的執著,而且安住於這樣如如不動的狀態,那麼,家鄉早已經在溫馨的等待我們--從無始劫以來,直到今天。如果你想回家,如果你想不再回到這憂悲苦惱的人間,其實,你只要回到你的〝心〞就可以了,你的身體可以繼續在人間生活的,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只在於心啊!一切的答案、一切的奧秘、一切的終點、一切的開始……都在於--心。心是涅槃,眾生皆有佛性。
------------------------------------------------------------------------
無明是解脫的相反,無明盡則是正解脫。但是在絕對的解脫境中,空即是法爾如是,又那來無明或無明盡的對立或分別呢?故心經簡明扼要的告訴我們:離開了一切的解釋、分別、妄想、批判、臆測、預設、盼望等等的心意識作用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體悟、證入空。
------------------------------------------------------------------------
乃至無老死
佛是慈悲與智慧圓滿的象徵,而且已經脫離了生死輪迴的強大束縛,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生住異滅變化、沒有生老病死、沒有悲歡離合、沒有一切執著的永恆。
------------------------------------------------------------------------
亦無老死盡
凡夫眾生,如果不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是難以證入不生不滅的空性。這樣的空性,是沒有老死、沒有去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當然也就沒有老死盡、沒有去來盡、沒有時間盡、沒有空間盡了…… 。
------------------------------------------------------------------------
無苦集滅道
人世如無邊的苦海,眾生如無依的落海者,在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的八苦,甚至千苦、萬苦、億苦中載浮載沉。善緣聚合的時候,或有短暫的自在與快樂,但是畢竟於生死苦海中,這一點點的甜味根本微不足道。總而言之,這五濁惡世即是一個大苦聚,充滿了黑暗、痛苦、挫折、殺戮……,只要睜開肉眼,就知道世界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和平,一切都在浮盪不安的氣氛中迭蕩。但是啊!大部份的眾生都沒有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多麼的污濁與殘酷。人們為了名利,不惜巧取豪奪;一場天災,可以奪去無數人身寶;一次戰爭,可以死去多少二十餘年辛苦成長的年輕生命。啊!這多麼痛苦的五濁惡世,實無一值得留戀,也從來不曾留下什麼。這是真正的實相。問題是,眾生多半已經習慣了這樣充滿無盡無邊苦痛的無常世間,半麻木、半昏沉、半自欺、半無知、半無奈的一天又一天的過著日子。只有比例不多的修行人,在過去生功德福報的導引之下,聽聞了帶來滅苦究竟方法的珍貴佛法,遵循著偉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一步一步走向覺醒之路--明白了人生真的是「苦海無邊」,然後積極的修行、滅苦、證道。一心一意嚮往著那沒有痛苦的佛國淨土、那沒有一切憂悲苦惱的永恆之樂。在這樣無憂的境界裡,當然也沒有苦集滅道的修行必要了。因為,一切已經圓滿,一切已經具足。
------------------------------------------------------------------------
無智亦無得
智慧第一!在這無明的五濁惡世,唯有憑藉佛法的大智慧,才能讓我們順利的出離三界。故智慧如明燈,能夠驅散黑暗;如船筏,能夠得度彼岸;如橋樑,能夠越過窮山惡水;如良醫,能夠治癒宿疾;如良藥,能夠藥到病除;如良馬,能夠千里奔騰;如利劍,能夠削鐵如泥;如盔甲,能夠保護慧命;如珍寶,能夠買得法身……但是在已經究竟解脫的境界中,智慧法爾具足,一切任運,故也就沒有智慧或不智慧的分別了。既然智慧通達,一切圓滿,當然也就不會缺少什麼,既不缺少,也就無須獲得。
------------------------------------------------------------------------
以無所得故
那麼,空的重要特性在那?一言以蔽之--無所得。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本不生,一切圓滿,一切具足。當你已經是空,你還缺乏什麼呢?當你已經不缺乏任何時,請問你還需要終日汲汲營營,席不暇暖的去追尋什麼呢?既已無需追求,又何需獲得什麼呢?
------------------------------------------------------------------------
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是〝菩薩〞--一個澈見諸法實相的有情。他是一個智慧通達的人,他是一個悲願深切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澈底明白萬事萬物背後的真相,已經不再作繭自縛,已經能夠於這虛幻不實的世間,保持看清一切幻相的如如不動,然後再以這樣的智慧為出發,繼而去教導猶迷戀三界的芸芸眾生。這樣的人是稀有的、難得的,這樣的作為也是稀有的、難得的,誠如阿彌陀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一個覺悟的有情,是一個完全沒有執著的人,他雖然活在這個五濁惡世裡,可是他的心啊!就宛如一輪皎潔的明月,發出瑩澈清淨的光輝,普照十方。雖然有時會有幾朵烏雲遮蔽,但是明月還是如此的清澈、圓滿,並不會受到烏雲的影響。他又像一朵潔淨芳香的蓮花,雖然生長在污濁的泥沼裡,卻開出最美麗清香的花朵。為什麼他能如此呢?那就是因為他擁有「般若波羅蜜多」的緣故。因為,般若是出三界必備的條件,是佛家不共的法門,唯有佛法能夠究竟解脫三界,因為佛陀所傳下的真理,並不是佛陀所發明,而是發現。這個偉大的發現,為人類帶來無比的光明與希望--天不生佛陀,萬古如長夜!這實非溢美之詞,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如果沒有般若,我們就不可能明白宇宙的究極真理--空,如果不了解空,我們就會永遠在〝有〞的現象中打轉、迷失、流浪,不知醒轉、振作、出離,那麼,輪迴便成為一個難醒的漫漫長夜,而佛陀所帶來的般若教誨,正如一輪照亮無盡無邊黑暗的太陽,驅散了障蔽眾生的無明,帶來無比的光明。故知般若是多麼的珍貴、是多麼的重要。心經的主旨,正是字字句句都在重複這個訊息──般若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的大智慧!
------------------------------------------------------------------------
心無罣礙
心是主宰,心是心王,心是一切的開始,心是一切的源頭。宇宙的森羅萬象,都是心意識的變現,都是心王的遊戲,都是心的作用變化。心是真正的修行重點所在,所以我們的修行須臾不能離開心的修行--這才不是盲修瞎練,心外求法。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一切的本質就在於心,心解脫了,一切就解脫了,心不解脫,生命就無從解脫,足見心才是修行的主要方向,而非枝枝節節、變化無窮、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毫無頭緒、亂無章法、不知所云的現象界。其實啊!現象界就像一場夢,夢中的情節毫無規則可言,因為這些情節都只是心意識的反射罷了,可是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層道理的話,我們就會把這些紛云的情節,當作千真萬確的事實來對待。這時,得與失就變得十分鮮明、高與下就變得十分差異、美與醜就變得非常不同、尊與卑就變得非常不一樣……。然而呢,我們都上了大當--上了自己心意識遊戲的大當,因為站在心的本質立場來看,這些都是虛幻的,猶如看一場電影,總不能為了劇中人物的悲喜而悲喜不已吧!?猶如作了一場夢,總不能為了夢中的主角得失而得失不已吧!?然而,道理說起來明白易懂,可是一旦我們被業力牽引、被隔陰之迷障蔽,任你是大修行人來轉世,如果你不夠用功的話,一樣只是口說空而行不空、拾人牙慧罷了。所以,對於諸法實相的認知,我們實在需要一分一秒都不離開的自我警--一切的一切,不論是眼所見、鼻所聞、耳所聽、身所觸,……儘管當下是多麼的栩栩如生、千真萬確、驚心動魄……其實啊!都只是心的妄念投射罷了!如果我們能安住於這樣的正知見,那麼我們當然就是一個心中沒有罣礙的人了,這樣的境界,是多麼的輕安自在啊!但是,如果我們只要還有一絲執著--任何方式的執著,包括對於某種觀念強烈的主張、某個人非見他不可、某種食物每餐必吃不可、某種娛樂每周非作不可、某種行為非完成不可、某種想念非想不可……內容儘管千萬變化,依個人習氣而不同,但是它絕對可以歸納二個字,就是〝執著〞。只要有一絲的執著,就有一絲的罣礙,只要執著全部沒有了,那就是解脫三界的莊嚴神聖時刻的降臨了。故「心無罣礙」,是多麼的稀有難得啊!願身為佛子的我們,精進再精進,早日達成一絲不罣的超凡入聖、解脫境界。
------------------------------------------------------------------------
無罣礙故
沒有執著的人,就是沒有罣礙的人,也就像一個在空中運動的人,不論他抬起右手、放下左腳、快走、慢跑、前進、後退……對他而言,統統沒有任何的障礙,因為,沒有東西能夠阻擋了空啊!說得更具體一點,一個沒有罣礙的人,就是沒有得失心的人,因為,當你放下了一切的得或失,那麼你才是真正在修〝般若波羅蜜多〞的人。因為,現象界的一切變化都只是一場終須謝幕的戲劇,真正透視掌握了此點,這個人便不再受任何得或失的影響而產生憂悲苦惱了。請不要小看憂悲苦惱對於眾生的傷害,當我們陷於這樣的情緒之中時,一切的實相都將模糊不清,那麼〝果中生因〞的無奈悲劇,便將生生不息的隨著我們六道輪迴,難有出頭的一天。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得失心理。天氣放晴也好、下雨也好;自己有錢也好、沒錢也好;別人喜歡自己也好,不喜歡自己也好……既然一切都是過去世的因感召今生的果,既然這些結果也都沒辦法影響心的如如不動,那人又何必作一個自我困閉的春蠶呢?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是非心理。別人的對與錯,自有他對與錯的因與果,我們又何必強烈批判或無法見容呢?因為,如果我們真的希望世界上只有美好與光明,那麼,請不要從要求別人開始,而是從要求自己作為開始吧!既然都只是這夢幻舞台的臨時演員,又何必太計較別人的演技不好呢?所以,心中沒有了罣礙,就是完全擺脫了一切高下心理。別人比我高也好、比我美也好、比我有錢也好……。既然一切都是作一場夢,我們又何必太在意情節的起伏呢?所以,既沒有了得失、是非、高下……心中當然也就無所罣礙了。這樣的人,就是沒有任何牽絆的人了,是世上稀有難得的人,是眾生的依皈,是眾生的指引,是眾生的模範。
------------------------------------------------------------------------
無有恐怖
一個沒有罣礙的人,心中就必定安然,隨處自在。既無得失,就沒有得或失的不安與恐懼;既無是非,就沒有是非與否的焦慮或迷惑;既無高下,就沒有大小評判的分別與差異……這樣的人,是完全從恐懼的陰影籠罩中走出來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難道假的老虎真的會把人給吃了嗎?難道假的魔鬼真的能夠傷害人嗎?難道假的玩具拿到手就快樂了嗎?難道假的名聲有了就不缺少什麼了嗎?他深深明白,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一切都不再是問題,一切都可以安心了。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已經從生命的隱隱不安以及最深層的恐懼──莫明的恐懼、不知所以然的恐懼、茫然的恐懼、微細的恐懼… …之中澈底脫離了出來。生命不再是一個囚籠或苦聚,生命成為無盡的幸福與喜悅,而這所有的關鍵都在於--心。
------------------------------------------------------------------------
遠離顛倒夢想
心完全解脫妄念的糾纏之後,變得清明、自主、理性,此時,當幻化網撤開之後,一切才開始顯現其本來面目。黑白不再顛倒,一切都已回到其本應擁有的位置;主客不再易位,心不再誤認妄念為主人;本末不再混淆,心終於明白了自己是--佛。人世如幻,浮生若夢,如果我們不趁早認知這個事實,我們依舊會陷在黑白顛倒、主客易位、本末混淆的生命困境中不能自拔。故既已聽聞佛法,即應精進、慈悲、智慧,永遠的告別那令人憂悲苦惱不已的顛倒與夢想。
------------------------------------------------------------------------
究竟涅槃
三界流浪,何時是休息的家鄉?孩子啊!你不覺得累了嗎?──佛菩薩如是問。孩子啊!你不想回家嗎?--佛菩薩如是關懷。孩子啊!心就是家鄉,就是永恆的家鄉,充滿了無限的平安、幸福、喜樂。--佛菩薩如是說。孩子啊!心就是佛,就是涅槃。--佛菩薩如是叮嚀。孩子啊!如果一切都已經具足,一切都已經圓滿,請問你還需要流浪嗎?如果家鄉就已經在腳下,你還需要家鄉嗎?--佛菩薩如是慨歎。是的,是心作佛,心即是佛。只要我們的心放下了一切的執著,而且安住於這樣如如不動的狀態,那麼,家鄉早已經在溫馨的等待我們--從無始劫以來,直到今天。如果你想回家,如果你想不再回到這憂悲苦惱的人間,其實,你只要回到你的〝心〞就可以了,你的身體可以繼續在人間生活的,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只在於心啊!一切的答案、一切的奧秘、一切的終點、一切的開始……都在於--心。心是涅槃,眾生皆有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