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WaIi課外研究: 言靈-2
PIC: 詛咒
言之力(語言的力量)
目前,能追朔到最早發現的時間為二世紀(西元前200年至前101年),而”言靈”二字是由日本所出,據信應是指在古事記中所出現一言主。「吾雖惡事一言,雖善事一言,皆以言斷之神。」(原文:「吾は悪事も一言、善事も一言、言い離つ神。」)1
而早於二世紀前所存在,能與神祇溝通為盧恩文,盧恩文總共有24個字母,每個字母都代表一位聖者,當時只有跟神祉溝通時能使用或書寫,人民不能隨意使用盧恩文書寫或溝通,再加上基督教的傳入,盧恩文漸漸被拉丁文所取代,後來就漸漸失傳於平常。
隨後日語發展出五十音,正式讓多數人使用,而後眾人所知的陰陽師所使用的言語,透過個人與天地之力注入後的力量益發強大。日本言靈派學者(高橋殘夢、中村孝道)主張,人從口中發出聲音後,就會有靈的存在,透過文字跟聲音結合後產生力量。但這並不言靈的靈代表有靈魂的意思,而是說出來後的意念傳達到對方身上產生一定的影響。
類似的生活情況,例如誓言(對天發誓……)、詛咒、忌語(不直接說出負面的話)2、讖語(預言)。因為當下的情緒、專注力、堅定意念,透過言語來表達,達到負面的應驗。像是發誓時說出自己沒做到某件事,然後就會……,是常常能聽到、見到或自己對某人許下諾言,很能快速理解。
詛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常常聽到A因為怨恨B,每天都用言語詛咒B,導致B變很倒楣甚至喪命,例如香港橋下的打小人、日本半夜到樹林點兩根蠟燭用釘子打進寫名字(或貼照片)小紙人詛咒、平日A對B的詛咒都是相同的模式,相信在眾多的台灣本土劇、港片、日本鬼片、伊藤潤二的漫畫裡都能尋到類似的蹤跡。
忌語則是源自因為不想發生那件事,經歷不可以說的過程而形成。A跟B家人看到B因為生病可能要與世長辭,但不想發生那件事而不說出”死”,可是越忌諱那個字(死)的意念,反而因為沒說出口產生極大的力量傳遞到對方身上。許多人不願面對、討論死亡之事,覺得那是晦氣的事情,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但越忌諱誰知是否越早發生。
籤語源自希臘神話中卡珊德拉 (Cassandra)擁有預言能力的女子,被阿波羅賦予預知命運的能力,作為回禮她被要求同阿波羅發生肉體關係,但她拒絕了。阿波羅氣惱地向她施以詛咒。因此卡珊德拉的不吉的預言百發百中,然而誰也不信以為真。所以人們不但不相信她,還嘲笑她並憎恨她。從此''Cassandra''便意味“烏鴉嘴”。(此段截自女巫神算館)
PIC: 厲陰宅2 據國外友人參與區魔儀式,看到的畫面真的是這樣。
以驅魔(鬼)、超渡、修行的儀式來說,陰陽師、巫師、僧人、牧師、神父、道士等等所使用的語言,會隨各種情況改變文字、聲調與動作。目前所知,以驅魔儀式針對言靈使用時,各方人士都為簡短、字體、聲調重為主,同時需要進行溝通、交換條件或物件(動物屍、藥草、藥水、聖水、符水、金紙)等等來取回主體(被驅魔者的意識),也依照驅魔者個人的意念大小,讓儀式成功或失敗。
被驅魔(鬼)者經過堅定的言靈後永久免疫嗎?答案其實不然,不管在東方或是西方,被驅者還是有可能再度被其他意識入侵,以我目前所閱讀的一千多例,大部份能在主、神明的代言人的幫助下恢復正常,但仍有極少例子反覆被同一個意識或其他意識所入侵,歸類出來就是個人意識較敏感、薄弱、身體虛弱、時間、地點、自體能量或因能感覺其他意識等等交叉結合而受干擾,當然不代表身體健康堅定的人就不受影響,而是較少。
PIC:耳語
在很多故事裡都會提到whisper現象,就是有人在耳朵旁說話,或不是真的聽到,而是靠著意念傳達。耳語的現象可大可小,以科學角度來說就是幻聽,或是意志薄弱心理影響生理的狀況,許多精神科醫師認為是心理或生理狀況間接產生的情形。許多西洋驅魔片,常常因魔鬼入侵到身體(通常是群體,聖經認為他們是集體行動,很多片在飾演附身者時,聲音是多重相疊的),使主人本身意識受到壓迫,又魔鬼不時在耳語,使人做出違反自身意志的事情,或是完全忘記自己做過甚麼事(西洋大部分為性行為的挑逗、暗示、殺人、個性反差、伴隨幻覺……等)。
亞洲地區的靈異片,大多也充斥著耳語所帶來的影響,常有人提到自己明明就不想做傻事,但耳邊常傳來『去死、去死、跳下去……』等的耳語,進而變成耳語的情況,其實我認為耳語跟言靈有很大的關係,前面提到言之力分為四種,耳語的情形比較偏向詛咒,由其他意識所帶來的執念,堅定且直接的意念傳達到人身上,造成許多無法避免的結果。天主教的驅魔方式為祈禱跟唱詩歌一起服用,進行驅魔後會歷經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可能也需要進行好幾次儀式而基督教則是利用聖靈的名字來進行儀式(下一段會詳解)。比較大的不同是伴隨宗教信仰所形成的輪迴說、因果報應等,因為信仰的關係,常常能聽到真人真事的輪迴、因果故事,但是基於個人隱私請恕我留在心中。
亞洲地區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所舉辦的法會,在冗長的誦經、祭拜、為期不少時日中,運用法師、道士、眾人誦經之力,語調、字語結合各方力量,讓眾多意識從中得到解脫,或消失於平常。
PIC: 南鯤鯓普渡
2. 《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又言入門而問諱。《禮記•曲禮上》。這種忌諱心態強化了言靈的實現可能性,也提升了言靈的一個重要特性,即越避諱的言語越有干涉現實的能力。
(待續)
上一篇:SaWaIi課外研究: 言靈-1
下一篇:SaWaIi課外研究: 言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