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WaIi: 看到世界的第五個層次
價值觀絕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與行為,接下來請Mr. Jamie老師來跟我們上一課!(看到世界的五個層次)
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運作,都不在你眼前發生。
在 Tom (王文華) 的夢想學校,我第一次認識到這個模型,它是由 MIT 學者 Daniel H. Kim 在 1999 年發表,用來描述一個人看世界的五種層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深度」。
最淺的叫做「事件」,也就是在我們眼前發生的種種,例如:白天變短了、夜晚變長了。事件看多了,你會開始察覺到「規律」,例如:每年的這個時候,夜晚都會開始比白天長。在沒有工具的幫忙下,人類天生能夠觀察到的,大概只到這裡,所以為什麼在上圖的冰山裡面,接下來的三個層次是埋藏在海裡面的。
在眾多感受到規律的人裡面,有少數好奇心強的人會想要知道是什麼讓規律發生,他們開始製作種種的工具,幫助他們更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界,所以望遠鏡被發明後,有些人開始知道原來我們住在地球上,地球傾斜的繞著太陽公轉,所以會出現四季,這就是所謂「結構」。
再往下是「心智模型」,也就是始作俑者的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結構。當然以上述的例子來說,我們得把創造宇宙的那個「人」搬出來,但那樣的討論難免觸及難以證實的推論 (上帝為了讓祂的子民過著有意義的人生,所以設計了這樣的結構),所以我們得換個例子。假設你觀察到的事件是「滿 5000 送 500 的週年慶」,規律是每年都會發生兩次,結構是因為百貨公司每到了這時候都需要刺激買氣、去化庫存,所以有了這樣的規律。
所以這個結構的背後,又是怎樣的「心智模型」呢?首先,一定是百貨公司老闆想要「賺錢」(買氣),不想「賠錢」(庫存、機會成本)。另外,會選擇使用「滿千送百」這樣的優惠方式,而不是直接打折,應該是它對於品牌價值的傷害力較低,況且消費者得到百元禮券之後,往往還需要再選購更多商品,會進一步讓百貨公司賺到更多的錢。那既然這樣的活動有效,為什麼一年只辦兩次,而不是天天辦?當然是因為如果太常辦,消費者覺得不稀奇,那就失去了刺激買氣的作用。當然這樣的思考還可以繼續下去,不過到此為止,我想你大概抓住了「心智模型」的意思。
最後、最深的一個層級,叫做「容器」,它是什麼,就是「限制心智模型的那個東西」,也就是始作俑者的「價值觀」。以上述例子來說,百貨公司老闆的價值觀,應該是自己能夠多賺一點錢,遠比很多其他的事物來得重要。辦活動帶來了周邊交通的阻塞,消費者一大早起床冒著酷熱與寒冷排隊,或是因此買了很多用不到的東西帶來的浪費,都只是為了百貨公司老闆賺錢必須要有的犧牲。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那都是他人的「心智模型」與「容器」的所造成的行為,不是百貨公司老闆應該負的責任,至少在百貨公司老闆的「價值觀」裡,應該是如此的。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由每個人 (包括造物者) 的「價值觀」所產生的「心智模型」,相互影響、磨和之後所產生出的各種「結構」,互相碰撞再產生出的各種「規律」,互相交錯而產生出大大小小無數的「事件」所組成。所以當你眼睛看到一個「事件」時,你必須要能夠再往下挖四個層次,才能找到這個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每個事件最終都是由某一或多個人格,和他們的價值觀所造成。
而身為創業者,你大概很難改變別人的價值觀,但最厲害的人是創造一種結構,去 Hack別人的心智模型,這就是每次百貨公司週年慶都讓消費者趨之若鶩的真相。最差的就是看到一個事件,然後單純的想要複製事件的發生 — 別人的行銷活動都有 Show Girls,所以我也要請幾個美女來穿比基尼。
在我看來,一個失敗的創業者,與真正能夠長期成功的創業家相比,說穿了,其實也就只是他們到達的層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