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2 22:29:07花拔拔

《黃金屋與真實世界》

註:這是台長在研究所就學期間所寫的心情記事,純粹是我的心得與感想,所以請輕鬆看待這篇文章吧。

我一直很喜歡看看書,聽音樂等等,
所以對這兩種東西的出手也不手軟,
這是一種無形的投資。
我也喜歡看看路上的風景,
去發現一些小人物,小感動,
但是我常常發現最多的是一種我自己稱作
對比畫面」的景象。
 
台灣人有太多的矛盾,
這樣的矛盾來自於民族的,
還是傳統的思維束縛我並不想深入了解,
我只知道當我看到這些畫面時,
往往第一個衍生出來的感覺是「荒謬」,
然後是一陣搖頭苦笑。
 
近幾日學校陸續的開學,
我每次前往研究室經過一旁的國小時,
往往看到兩種甚至三種以上的畫面,
一邊是各個安親班、托兒所派出來的接送車不停地接送一群群的「小鬼」;
一邊是三三兩兩、邊走邊玩,
還要學校老師或是義工家長忙著提醒注意安全的小鬼頭;
還有就是一或兩個引頸盼望等家長來接送的小孩,
或是另一頭也在找小孩的孝子父母。
 
為什麼我會有感觸,
「現實」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
往往會壓的一個人喘不過氣而不得不低頭,
屈服於它的淫威中。
所以我們會羨慕、會欽佩那些敢於實現夢想的人。
因為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過往那個曾經也是意氣風發,
想要完成夢想的自我。
 
當我看到一群群的小孩與家長時,
不單純只看到那一個個的親子互動,
我還會思考在那互動的背後,
雙方是投入了多少的期待與被期待、希望與被希望的未來。
 
我看書,但是我不會刻意去引用、去背誦當中的嘉言良句,
因為我只是想看書的作者他(她)自己寫作之後的生活體驗,
去想像書中的意境與美妙,
所以我也不諱言很多書往往我只是看個大意,
去了解書中的背景而已,
而不會逐字逐句深入的琢磨。
 
我自己認為別人寫出來的東西會引起某些人的共鳴,
那是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生活經驗,
但是「相似」不代表「完全一樣」,
因為自己的生活是由自己的態度去創造的,
而不是別人幫你安排的。
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態度各異,
才會有不同的生活互動,
而產生一個群體的「社會網絡」。
 
所以說當我看著父母,小孩,學校老師,安親班老師彼此間一瞬或有或無的交集,
我想到的對比畫面背後所延伸的故事發展更讓我尋味不已,
然後也許在不經意間從書上或是新聞中發現一個熟悉的情節竟也曾在生活週遭中出現。
此時到底是書中道裡去驗證生活,
還是生活去驗證書中道理就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