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0 06:17:00丁素素

屈原現身囉

作為一個中國人,大家對於端午節的由來應該都耳熟能詳吧?話說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忠心愛國,曾多次上書楚王,闡述國是,無奈楚王卻聽信小人言,遠離屈原,屈原因感懷局勢動盪、國事不振,竟投汩羅江自盡。而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避免他的屍體被江中的魚蝦分而食之,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據說屈原是在五月五日投江,於是後人在每年的五月五日端午節時划龍舟、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操,又因屈原是名詩人,所以端午節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最令人期盼的活動便是划龍舟,在這一天,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奮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的延續。
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以及「鍾馗」的畫像,成人飲雄黃酒,並讓小孩身配香包,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而台灣的「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小的時候每年端午節外婆都會包粽子,我們包的有肉粽、紅豆粽、以及鹼粽。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外婆就會買好葉子跟繩子以及所有材料,媽媽跟我們小孩就在旁邊幫忙,只見外婆熟練的身手,每個大小分毫不差,又緊又漂亮。阿姨家則是包豆沙粽,然後兩家各分一半,這些粽子夠我們吃上好幾個星期呢。長大以後,就有去外面買台灣粽來吃,跟我們包的完全不一樣,還分南部粽跟北部粽喔。反正不管哪裡的粽子,我都超愛,加上甜辣醬,真能一餐吃上兩三個呢!
來到加拿大,常常這些節日都記不得了,而且也吃不到道地的粽子,這裡賣的都是廣東口味,要到溫哥華才會有台灣的粽子,但是還是沒有台北家裡的好吃,我也漸漸習慣吃不到粽子、月餅的日子。
七月中的時候,朋友告訴我維多利亞在每年八月中都有划龍舟(前兩年我都因故錯過),我一聽到眼睛睜的跟龍眼一樣,嘴巴也張的大大的,還好口水沒有滴下來。有沒有搞錯啊?這裡?加拿大ㄟ?龍舟比賽?不會吧!
果然在八月初就看到馬路上懸掛著Dragon Boat Festival的布條,告訴大家八月十二到十四號是龍舟節,除了划龍舟比賽外,還會有一些表演活動以及相關紀念品販售。這是我在維多利亞的最後一個暑假,說啥都不能錯過任何一項活動,更何況是這個跟我們有淵源的節日呢。八月十四日那一天下午我帶著照相機,走路一小時從家裡走到downtown,進了inner harbor活動區,真是人山人海啊。我到了information的帳棚拿了活動時間表以及地圖,發現今年參加划龍舟競賽的隊伍多達八十四隊喔!除了維多利亞當地的學校以及公司團體組成的隊伍之外,還有很多是來自海的那一邊華盛頓州呢。有一位朋友W也有參加,但是她是家庭主婦,所以自己找了一堆朋友組成一隊,一個人要出三百元加幣ㄟ,而且毎一場比賽還要再付五十元加幣,一艘船有二十個人左右,總共就要出六千多元,還真是不便宜呢。
我透過重重人群,經過兒童遊戲區、各國美食區,音樂表演區以及販售T-shirt(上面寫有中文龍舟以及畫有龍的圖案)、帽子、袋子以及別針等紀念品區,被舞台上大聲的廣播吸引住,停下來看看到底在幹麻。原來主持人正在問觀眾有關划龍舟的問題,像是龍代表什麼意思?端午節的由來?,只見大家爭相舉手,答對的就可以得到贊助單位提供的獎品。這些歷史的問題老外當然不知道囉,就只見那些中國人在回答,感覺很是有趣,這也是另外一種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好方法呢。
離開舞台,我擠到岸旁石頭砌成的矮圍牆找到一個空位坐下來,準備開始搖旗吶喊。低頭一看,下面碼頭旁邊一排站了很多服務人員,協助毎一艘龍舟人員上下。結果好巧喔,我加拿大同學跟他老婆竟然就站在我正下方,我大聲的叫他,打了招呼聊了一下,想到去年在Folk Festival也有看見他在那邊當義工。外國人很喜歡當義工,不管什麼活動都會招募大批義工,而博物館、旅客服務中心等地方,也是很多義工,從年輕人到銀髮婆婆都有呢。他們很願意主動付出,並不在乎有沒有酬勞,這種態度真的很令人感動,所以我也跟著女獅子會去當了義工(唐氏症兒童募款早餐會—大家都穿睡衣喔)。雖然那天冷風颯颯,早上六點多就要到活動場地準備,然後八點開始不停地忙著提供早餐,但是心是暖暖的,忙了一早也不覺得手酸腳酸,看見參加的人也很自然流露出從心底發出的微笑,深深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唉呀,真是扯遠了呢,我不是在講划龍舟嗎?坐在那裡舉目四望,大部分參加比賽的人都是華裔人士(在這裡出生長大的學生、公司職員等),也有一些老外組隊前來挑戰。我不知道朋友是在哪一隊,其他人也都不認識,就跟旁邊的外國女生聊天,問她是哪一隊的,然後跟著一起幫忙加油大喊GO!GO!。
這裡龍舟比賽跟台灣一樣,也是有一個人在船上負責打鼓,但是終點並沒有奪旗,只有在終點河道之間插上有顏色的旗子,標示出終點所在。有時候很多隊伍幾乎同時到達,讓人很難分辨出來誰勝出,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要像台灣一樣奪旗的方式,不僅增加使競賽更加刺激有趣,也很容易計算成績。
連續三天的活動在四點半決賽結束,五點半頒獎,只見獲勝的隊伍排成一排興奮的邊走邊唱歌或是歡呼,旁邊的觀眾則大聲叫好,此時看到兩層樓高的充氣龍隨風左右搖擺,像是也是在旁邊給他們鼓勵。我心裡想著,屈原一定沒有想到,在這遙遠的北方國度,竟然也會過端午節划龍舟,他真是紅到國外啦!
雖然這個活動已經行之有年,也稍有規模,但是在活動的當中並沒有深刻的讓人感覺到這是中國人的重要節慶,對我們有深遠的含意。大部分的表演還是洋人那一套—搖滾樂、街舞,甚至喝啤酒比賽。我在想要是有人扮成屈原的樣子走來走去,而且有攤位賣粽子、立蛋,國樂以及相關舞蹈表演,一定更有節慶的味道。
在網路上找到一篇英文介紹端午節的文章,把它貼在這裡,不僅大家可以練習英文,有機會也可以介紹給老外知道,讓他們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喔。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Double Fifth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on of the lunar calendar.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festivals, the other two being the Autumn Moon Festival and Chinese New Year.
The origin of this summer festival centers around a scholarly government official named Chu Yuan. He was a good and respected man, but because of the misdeeds of jealous rivals he eventually fell into disfavor in the emperor’s court.
Unable to regain the respect of the emperor, in his sorrow Chu Yuan threw himself into the Mi Low river. Because of their admiration for Chu Yuan, the local people living adjacent to the Mi Lo River rushed into their boats to search for him while throwing rice into the waters to appease the river dragons.
Although they were unable to find Chu Yuan, their efforts are still commemorated today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