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6 12:26:47sangrab

心與明覺(之四續)

前面所提是願菩提心,接下來行菩提心,行菩提心講的就是實踐,行菩提心主要的項目就是六度,六度當中第一度就是佈施度,佈施講的就是施捨,所有眾生都有貧窮的痛苦,但是講到佈施,是不是有必要解除每一個眾生的貧窮,當然這是目標,但是以實際狀況來說,這是做不到的,這世間有無數的佛曾經降生在這世間,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佛把祂世間所有的貧窮都給解除,所以可見得解除所有一切眾生貧窮的苦,第一是做不到,第二是不是絕對必要?當講到佈施度的時候,他強調的是說,你一個人在行佈施的時候,心要做到究竟圓滿。所以六度講的是心的究竟圓滿,比如說你在做佈施時,你要徹徹底底的能捨、願捨,沒有執著,沒有保留的去做佈施這樣一件事情,而不是說你要有充分的財物,讓每一個眾生都沒有貧窮的痛苦,同樣的守戒也是這樣,所以講到菩提心,重點就是說你要有那樣一個心,所以我利益的對象是所有的眾生,沒有一個眾生被遺漏,所以是平等的去看待一切眾生,願意利益每一個眾生,沒有一個眾生被遺漏。

有這樣一個心,當時沒有那種能力,但是你不斷去修行,你要把這個願力時時刻刻掌握住,那一天你真的成佛有那個能力,你就願意照你當初的願望這樣去做,所以當我們在檢視自己有沒有菩提心的時候,要檢視的重點是菩薩是不遺漏任何一個眾生的,就是他利益眾生是沒有偏私的,這樣的話,我們進一步來看自己,你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你願不願意去利益他?或者你看到些強盜或小偷的時候,你心裡會不會產生一些強烈的憤怒?或者你看到警察抓壞人的時候,你心裡有沒有一些快感?認為壞人就該有這樣的下場,你心裡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有的話,你已經落入偏私當中,這是很細微的地方。

你自己有沒有菩薩的心腸,有沒有菩提心,就從這裡去看,所以對這菩提心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到,這個戒自己有沒有真的去守,就要這樣反觀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偏頗?看自己對自己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有沒有差別?當然我們要練菩提心,是從四無量心去練,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如果要修要先從捨做起,捨講的是平等,你有沒有辦法平等去對待一切眾生,你是不是對待自己喜歡的人,和對待仇人有很大差別?你會不會有親痛仇快的心情產生?自己喜歡的人有受到一點點痛苦就非常捨不得,自己的仇人受到很大的痛苦一點同情心都沒有,這樣就沒有做到菩提心所要求的平等對待一切眾生。

很多人都接受過密法,接受過密法的人,基本就有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咒戒在你身上,當然我們在受戒那一刻是得到了戒,比得戒更重要的是,這個戒有沒有留在修行當中,也就是說留在自己心裡頭,如果說沒有很徹底或很認真的去守這個戒的話,得戒後失戒也是很快,尤其是要失去菩薩戒是很容易的,因此受了菩薩戒之後,要每天次再受戒,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太容易喪失了菩提心。

別解脫戒一般來說要犯戒是比較困難的,我們說的別解脫戒和皈依戒,其實就類似殺、盜、淫、妄就不會很容易去犯,所以犯戒的情況就不會很容易發生。我們會覺得犯殺生很容易,殺一隻蚊子,踩死一隻螞蟻是殺生呀!但是別解脫戒的殺生並不是這樣,解脫戒的殺生戒如果破了最主要是指殺人,其實要犯妄語戒也是很容易呀!別人問路的時候明明往東我就告訴他往西,我就打妄語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破妄語是指大妄語,所謂大妄語是指未證言證,自己沒有證悟騙別人說證悟,自己沒有見到本尊,騙別人說自己見到本尊,自己沒有神通騙別人說有神通,這個是大妄語,打這種妄語才是破了妄語戒。打妄語基本上是你騙的對象相信你的謊言這才成立,說打妄語不容易破戒,因為騙子太多,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大多數的人,所以打妄語在沒有人相信的情況下妄語戒也不容易破,所以這樣來看別解脫戒,別解脫戒要真正得戒是很困難的,必須要有出離心,所以得到別解脫之後要破別解脫戒也使很困難的,因為不容易去犯。

如果你破了別解脫戒要恢復是不可能的,因為破別解脫戒那情形就像一個瓷器被摔破一樣,摔破的瓷器就沒有復原的機會,所以持戒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在接受灌頂時就得到三昧耶戒,三昧耶戒最重要的是清淨相,基本上要接受三昧耶戒的人,他必須要有別解脫界和菩薩戒的基礎,沒有別解脫界和菩薩戒的基礎就沒有辦法接受三昧耶戒,在接受密宗灌頂的時候,有些人之前沒有別解脫界和菩薩戒的基礎,都會在灌頂當中得到解脫戒和菩薩戒。

三昧耶戒最主要講的是清淨相,所謂清淨是純淨的意思,這個淨相主要講的就是我們所見、所聞、所想三部分必須要清靜,我們所見的只有兩種,一個是外器世間,一個是內情世間。外器世間是指我們生活的環境,以我們現在所在地方是台灣,所以我們的外器世間就是台灣這個地方,我們怎樣看臺北這個地方,你可以說台灣是個小島,在海中間的一個小島,沒有對外的道路。從一個角度來看她好像是一個監獄無處可跑,地方很小、很擠、人很多,天氣熱的時候很熱,冷的時候很冷,你可以說你看到臺北是這樣子,你也可以強調說這是實際狀況,但是修行密法的人就不可以這樣去看。當我們覺得它像監獄,監獄就不是清淨的想法,是關犯人的地方。

你覺得台灣太狹窄,人和人間很擠,擠也是不舒服的,我們說修行人重事實,是不是修行人要顛倒來看,明明是這樣子,你要他倒著來看才算是,這樣的說法來看也不完全,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顛倒人。我們看到的事情本來就是顛倒的,我們認為我們所看到的是事實,就是因為我們是癲倒人,我們可能對這點很不能接受,但是看看那豬圈很髒,但是豬都認為那兒是天堂,它有辦法躺在那裡,它有辦法在當中非常快樂,我們看到那豬圈的情況,不要說在那裡睡覺,就是站在那裡也站不下去。我們認為是很髒的,豬認為是天堂是很快樂的,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心的不清淨,心的清靜和不清淨的差別,不清淨的心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清淨的,清淨的心看見的都是清淨的。我們所看到的山呀!樹呀!或者房子呀!我們都覺得是很實在的有,但是以大乘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虛幻的,這跟我們的看法又好像相違背,
我們剛說台灣的情況有些特別,但是以佛法觀點來看,特別是大乘觀點來看一切都是空性。

外內器世間一切都是空性,沒有什麼絕對的不清淨存在,以密乘的觀點來看更是,認為說任何地方都是淨土,台灣和彌陀的淨土沒什麼兩樣,是清淨圓滿的。我們常常說要去觀淨相,要去練習觀淨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要去把我們原來錯誤顛倒的想法,不斷的轉變,最後轉成對的方向,這叫「觀修淨相」。

所以我們要練習的,就是把我們認為不清淨的外器世間及內情世間,不斷的以清淨的方法去觀,觀到後來真正顯出它清淨的相來。外器世間我們觀成淨土,內情世間我們要想,我們看到很多畜生道眾生或者人當中,有的長得實在太不好看,或有些人實在太不善良,總是看到很多缺失,這些也是不清淨相。真正以清淨觀來看,所有一切有情眾生,它都是菩薩男、菩薩女都是佛,所以在看內情眾生的時候,也要去淨相觀去看,這是我們說修生起次第法的時候所做的練習。

比方說我們修升起次第的法,首先我們要觀空,在空當中觀蓮花,蓮花的上面,如果你觀的是彌陀淨土,要觀阿彌陀佛以及祂周圍的眷屬,還有淨土當中的宮殿或者百尊要觀出來,這是我們說的練淨相觀的方法。這是生起次第的修行,在接受灌頂之後,開始要修行的時候,往往要做這些練習。再來說到聞的部分,也就是聽的部分,我們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在台灣你可以聽到汽車的聲音,飛機的聲音,你可以聽到各式各樣機器的聲音,在房子裡面可以聽到冷氣的聲音。

總之,你聽到的聲音實在是非常多樣,不管聽到什麼聲音,我們也是要把這些聲音觀成是清淨的。怎樣把聲音觀成清淨的,我們要把所聽到的聲音觀成是咒語的聲音,比方說你現在在阿彌陀佛的淨土中,就將聲音觀成是阿彌陀佛念咒聲,觀成彌陀淨土當中,隨時流轉的法音。再說到心的部分,我們心想的不是善就是惡,有時不思善、不思惡,做離戲的情況。我們要把一切所想,想它和空性是相契合的,這就是我們所說,在修大圓滿將心離一切妄,讓它留在不造作離戲的狀況,這就是清淨觀的修行方法。所以我們從所聽、所見、所想三方面來修行,這就是修生起圓滿次第的法。這就是我們接受密法灌頂後修行的內容,自己有沒有修,自己必須要看看。

從前面看起來,求戒在得到三種戒律以後,對三種戒律的內容自己有沒有去守?這都是在修行時候要檢視自己的,得了戒之後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情,但是真正有沒有確實去守戒是更重要的。這都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自己要時時看住自己的地方,當自己發現自己做的不夠好的時候,就要設法去改進它,當然要改變是不太容易的。

當你覺得自己不容易改變的時候,你也有其它的方法可以用,它就是不斷對自己上師和三寶去祈求,藉著自己的祈求,就會得到幫助的力量,讓自己真正可以進步。至於到底對那尊佛來祈求呢?有些人說佛、法、僧到底是那尊佛,對佛、法、僧也不是很熟,這樣祈求好像不是那樣順手,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所以對釋迦牟尼佛來求,有些人是修淨土法門的,也可以阿彌陀佛為祁求的主要對象。對釋迦牟尼佛祈求或對阿彌陀佛祈求其實都是一樣的,有些人學密就可以對自己本尊蓮花生大士或是觀世音菩薩等等去祈求,不管你是對那尊佛或菩薩或本尊作祈求,你都要想其實祂們本質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的,會分別是自己去做分別,分別是最不必要的。所以在祈求的時候,不管你是針對那一尊佛菩薩或本尊祈求,他們都是一樣的,所有諸佛菩薩都集中在你祈求的對象。

如果我們可以這樣去做的話,對自己在守三種戒律上會有很大幫助,會令我們的戒律和我們的修行越來越穩固。以上就是大成就者優渥甲札在檢視自己過患的部分,他所做的開示,一般我們要檢視自己範疇非常的廣,也很不容易掌握可以此為檢視的方向,今天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