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way》張東健,從“票房保證”淪為“票房未知數”

頂級明星張東健(40歲)正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

張東健主演的韓國大片《My way》自2011年12月21日上映後到上周為止,3周時間內僅吸引約188萬人觀看(電影振興委員會統計),讓人們紛紛質疑該影片“票房慘敗”。該影片投入的純製作費就高達280億韓元,票房人數達到1000萬人次才能達到損益分歧點。從這一點看,這部作品所處的情況非常嚴峻。

▲從“票房保證”淪為“票房未知數”

張東健最近接二連三地吞嘗票房苦果。在《My way》之前,於2010年上映的《武士之路(The Warrior's Way)》的票房成績更加凄慘。

同樣,《武士之路》也是投入數百億韓元的全球作品,但是在韓國國內的票房卻不到50萬人次,簡直是一場“災難”。

《武士之路》在開始時大為宣傳製片中使用的好萊塢技術等,獲得了很高關注。劇中,張東健以東方絕頂武術高手的身份出場,令觀眾們倍加期待他不一樣的超凡魅力。但是,整部影片讓人看不順眼的CG(電腦製圖)和沒有絲毫懸念的情節發展受到了觀眾的排斥。而且,電影中只著重強調了張東健的帥氣,非常單調。

從張東健最近10年間的作品就能看出,他與“高票房”有著很大的差距。除了2009年的《早安總統》吸引258多萬人次的票房吸引了人們關注之外,他出演的所有影片基本都沒達到當初的期望。

他出演的作品中,郭景擇(音)導演的大片《台風》(2005年)的票房數為409多萬人次、跟中國合作的作品《無極》79多萬人次、《海岸線》(2002年)有30多萬人次。只有票房數高達1174多萬人次的《太極旗飄揚》(2004年)創造了新紀錄,其他作品都僅勉強達到了損益分歧點。

▲為什麽張東健票房不振?

那麽,曾經的“票房王牌”張東健在吸引票房方面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電影界的專家們對此大體上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這是他堅持只選大片帶來的後果,另一種認為這是對過分完美角色的諷刺。

《My way》是韓國電影史上史無前例的投入280億韓元製作經費的高成本作品、《武士之路》是韓美合作的作品、《無極》是韓中合作的作品、《台風》也是投入了不少資金的高成本作品。

資金投入增多,損益分歧點也會相應提高。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將韓國電影的製作環境提升到了更高一層,但是隨之而來,票房慘敗等後遺症的影響也會進一步增大。

張東健在劇中扮演的角色也過於完美,在《My way》中,他飾演的夢想成為馬拉松選手的朝鮮青年準植(音 )是“端正生活的男人”的代表,他在地獄般的戰爭中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對於在儘顯人類本性的戰場上掙扎的人物來說,這一角色過於理想化。

實際上,張東健在飾演反面人物或軟弱角色時更受人們歡迎。他在《不留情面》(1999年)中飾演的新刑警、在《朋友》(2001年)中飾演的暴力組織二把手、在《海岸線》(2002年)中飾演的瘋狂海兵、以及在他的出鏡率僅占劇情三分之一的《早安總統》中的表現都獲得了好評。

▲張東健今後的選擇是?

因此,張東健今後的選擇又一次受得了關注。因為現在他處於不可否認的危機時刻。

電影界的有關人士提議說:“不要在選擇作品的問題上過於糾結,在選擇角色時應該更加多樣化。”在過去的10年中,張東健出演的作品僅有7部。出演小電影也是緩解票房危機的一種方法。

有關人士表示,第二種緩解危機的方法是轉向電視劇的拍攝。張東健最後出演的電視劇是2000年《夏娃的誘惑》。在過去的12年間,他遠離了電視觀眾。通過出演比電影更具粉絲親和力的電視劇,也是為解除票房不振危機值得嘗試的一種方法。

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 http://cn.joins.com/big5

V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