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8 13:50:37Sam Blog

網站內容的價值,與經營策略。

有一位作者叫Paul Carr。他受邀到紐約參加一場New York Internet Week(紐約網路週)的活動。不過他老是覺得滑稽,於是回來就寫了一篇叫做New York Internet Weak(紐約網路弱)的文章。

滑稽的原因是什麼呢?他說,你想想看,網路正在破壞哪些傳統?出版業、報紙業、廣告業、銀行業這些產業的中心,都設在紐約。但是網路正在破壞這些 啊!而網路的中心,在美國西岸的矽谷。所以,這世上的錢,正滔滔不絕地從美國東岸(紐約)流向西岸(矽谷),紐約人只能多舉辦這類活動,讓自己好像能趕上 這一波熱潮似的。

 

他質疑,網路媒體仍然缺乏支持高品質內容的獲利機制。現在的網路內容倚靠網路廣告維生,而廣告的計算方法是曝光量;於是美國出現了大量品質平庸,但 SEO分數極高,仰仗搜尋引擎倒流量的網站,如Demand Media;或是用各種聳動標題、誇張內容來吸引點擊率。

 

稍稍讓紐約人欣慰的是,最近AOL重新宣稱他們的目標是成為網路內容的王者,而Yahoo!也做了類似的事,高價買下了Associated Content這家內容平台(運作流程是部落客上傳文章、商業機構看到喜歡的可以付錢購買)、甚至傳出想購買Huffington Post的消息,再度炒起內容為王這樣的呼聲。紐約企業家很高興,因為紐約是高品質的內容(新聞、出版社)的集散地啊!

Paul Carr再度潑了一盆冷水下來:高品質的內容是嗎?那你們的網站內容是怎麼回事?

如果各位有在追美國科技網誌每天的內容的話,應該早就發現一項有趣的趨勢。前幾年很紅的論調:內容為王,如今已經早已沒人吹捧,甚至在 TechCrunch上已經成為某種笑柄:這些高品質的內容產出,有誰因此而變成某種成功的大企業了嗎?(雖然有點諷刺,但我想TechCrunch自己 就是一個例子。TechCrunch在科技網誌圈內是很成功,但是賺的錢比得上傳統的新聞、出版集團嗎?)比較起來,社群網站、資料為王之類的論點(靠蒐集用戶資料、研究網友喜好賣錢)似乎還比較實在。

坦白說,網路上的內容(想想新聞、音樂、小說)還找不到靠著品質比別人好就能持續獲利的方法。我想這是很多堅持內容產出的人感到喪氣的原因。

但我仍然認為,這條路不是不存在,而是因為現階段還沒找到方法,也許是因為太多東西變了:內容產出的方式變了,傳播的方式變了,網友消費內容的方式 也變了,一切都需要新的標竿來衡量然後把品質轉換為實質獲利。

 ---

看完這一篇文章,小弟心有所感。早年在商業週刊所投資的旅遊部門上班,該網站憑藉商週的財力,平面資源與當年政府對於創新網站的補助號稱當時旅遊網站的VIP,但是豐富的網站內容只能帶來流量與些許的廣告click rate,根本無法養活網站本身!再加上面臨網路泡沫危機,所以網站應聲而倒。令人可惜!但是當時有一些能掌握價格優勢的陽春網站其經營績效卻令人驚訝,在一片網站泡沫聲中異軍突起,後來都成為目前國內屬一屬二的旅遊網站,

所以我的小結論是經營的策略須要創新,須要不斷突破原有的經營模式以挖取新的礦產,須要看清你的客戶群在哪裡需求在哪裡,不會是每一個喜歡旅遊的人(從20歲到60歲)都喜歡上網填一堆表單。製造二次回購的機會,特別在市場沒這麼大的時候你不會希望每一個客戶都只來一次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