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3 16:01:07潔莉.瑋柏

潔莉.瑋柏

袋鼯
袋鼯科包括各種大中型的袋鼯類和縞袋貂、環尾袋貂等中型的袋貂類。袋鼯科成員除了巖棲環尾袋貂以外均為樹棲動物,也有人將大袋鼯和各種環尾袋貂單置環尾袋貂科,均以樹葉為食,其中大袋鼯和樹袋熊一樣僅食桉樹葉,大袋鼯是澳洲最大的滑翔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滑翔動物之一。而縞袋貂和其他袋鼯保留在袋鼯科,袋鼯主要食用植物的汁液和昆蟲,因為喜食植物的甜汁而又稱作糖袋鼯,縞袋貂則食樹幹中的昆蟲。袋鼯科擁有一些澳洲比較常見的哺乳動物,如袋鼯和普通環尾袋貂,它們廣泛分佈於澳洲動物的森林地帶,時常進入公園和居民區。
蜜袋鼯(蜜袋鼠)
學名:Petaurusbreviceps
俗稱:Sugar Glider
原產地:澳洲紐幾內亞和南澳洲
習性:大多數時間在樹上活動。蜜袋鼯是夜行性動物,活躍的時間在晚上,日間則在睡覺。
食物:植物和昆蟲

蜜袋鼯是有袋目動物中相當引人注目的種類。有袋目顧名思義便是指它身上有著育嬰袋,它身披著毛絨絨的外衣,有著薄而尖的耳朵,又大又圓的眼睛,體態輕盈嬌小,模樣討喜,近年來國內市場上已有繁殖成功的案例!蜜袋鼯很容易被人馴服,很喜歡跟人親近,飼養過的玩家都對它愛不釋手。

蜜袋鼯和飛鼯一樣在手腳間發展出皮薄膜,使蜜袋鼯可以在樹梢做長距離的飛行,蜜袋鼯飛行時會先用眼睛望遠方看,並且聞其味道,擺出預備動作後飛行,而不飛行時皮薄膜會收縮,收縮後的皮薄膜會垂在身體旁邊。蜜袋鼯手腳指頭細長、指甲尖銳,利於攀爬。

蜜袋鼯是夜行性動物,接近草食性的雜食性動物,傍晚是最好的餵食時機。在自然環境下偏好帶有甜味的食物,例如花朵、花蜜、花粉等,也吃樹芽、樹液、葉子、種子,而昆蟲也是它們的食物來源之一。在人工飼育下,除了供應市售的餌食之外,可參照它們在自然環境下的食性,額外提供它們所喜好的水果及花蜜等甜食,做為食物來源補充,切忌冰食,不然容易導致死亡。

住的方面,飼養的籠子以直立型的為主,才有足夠的高度,地板上建議鋪置大量木屑,寒流來襲可以用小毯鋪底部,或用黃燈光讓它們暖和。

雌性蜜袋鼯的肚臍位置上長有一個育嬰袋,幼獸都是以早產兒的狀態出生,初生幼體會自行爬入袋囊中,然後囊內哺乳而逐漸成長,雄性的個體較雌性大些,雄性由肚臍附近突出的睪丸辨認,成熟的雄體頭上會掉毛,掉毛處會發出味道,嘴巴也會較紅潤。

成熟的雌雄體每年可交配2~3次,懷孕時間約3個禮拜,每次可產下1~3只幼體。幼體剛被產下時非常嬌小,眼閉、全身無毛,只有2公克左右的重量,大概70天之後,幼體才會開始離開母親的育兒袋,110天左右,它們便可以完全斷奶自行進食。

小蜜的基本飼養(蜜袋鼯 Care sheet)

學名:Petaurus breviceps
俗稱:Sugar Glider
蜜袋鼯是一種有袋動物(有袋的溫血動物像袋鼠和沙袋鼠),蜜袋鼯產於澳洲紐幾內亞和南澳洲、
大多數時間在樹上活動。蜜袋鼯的身體兩側擁有滑行膜、從手關節延伸到腳踝,有利它們在樹
林間滑行。蜜袋鼯是夜行性動物、活躍的時間在晚上,日間則在睡覺。它們是雜食動物即他們
吃植物和昆蟲(參見飲食推薦)

雄性蜜袋鼯有兩個氣味線、主要是用來標示地盤、其一氣味線在腹部,另一個在頭頂,它們利用
腹部的氣味線反覆在標示地盤的物體上摩擦、雄性蜜袋鼯會利用頭頂的氣味線在雌性蜜袋鼯
的下巴摩擦留下標記、雌性蜜袋鼯有一個囊袋在中間腹部.

多數蜜袋鼯在七個月至一年之間的年紀開始繁殖,就像袋鼠. 蜜袋鼯有一個非常短的懷孕期大
約16天、之後會生出一隻到三隻的無毛小幼鼯。小幼鼯一出生會順著雌鼯腹部的毛皮進入雌
鼯的囊袋,大約十天後可以從囊袋口看到幼鼯、袋內附有乳頭會保留二到三個月。開眼的一個
月後幼鼯準備斷奶。注: 在國外繁殖蜜袋鼯必須有執照。

住所:
提供一個20"x20"x20"(50x50x50cm)網籠、或更大的空間讓它們攀爬. 蜜袋鼯喜歡咀嚼木頭、
網籠內應放置天然的木頭和樹枝供咀嚼.攀爬. 橡木,水果樹木(櫻桃、蘋果梨等),楊柳,和白楊木
是可接受的。不要使用被殺蟲劑噴灑的任何樹木。住所內需提供一個黑暗的巢箱供躲藏和睡
覺,巢箱應該是封閉式並留一個出入孔,暴露在明亮的太陽可能損壞密袋鼯敏感的眼睛。簡單
的白色無味衛生紙或毛巾紙、乾草或白楊木晶片可以被使用作為臥墊。避免使用雪松,杉木削
片,這些臥墊材料可能導致眼睛,鼻子,喉嚨,肺,皮膚過敏.

出處:社團法人  臺中市獸醫師公會

發表於:2008-1-27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