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11:40:01黑糖潤餅捲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 著)

如果大學四年加碩士兩年都不曾跨越系所門牆去學習,那可真是把大學給唸小了。

回頭看來我很幸運。我常會開玩笑說我是個不安分的音樂系學生,老是愛往外跑,但很開心我在大學混過台大的管絃樂團,嘗試過數學的課程,以及最後和資訊系結下不解之良緣。

在遽變的時代裡,重要的不是盲目地預先準備一大堆不知道何時才用得著的知識,而是要學會活用知識的能力,快速搜尋既有知識與技術的能力,以及在這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創新的能力。

 

資訊是爆炸了,但知識的膨脹速度遠遠低於資訊的膨脹。

不用擔心資訊爆炸的洪流,因為資訊不等於知識,許多資訊承載的是相同的知識,甚至是錯誤的知識。

出國的三個理由:1)幫助自己看見自己能力的極限;2)瞭解書本和媒體傳播所無法傳達的異文化精神;3)利用異文化的衝突與反思來打破自己從社會上因襲的各種成見。

看見自己能力的極限! 快速成長與掙脫原生環境給予的束縛,跳脫窠臼!

只要不鬧脾氣,做完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經常都是遠少於心理不平而浪費的時間。

這句話好久之前就跟學生說過了,當然自己也常不自覺地掉入浪費時間的陷阱裡。共勉之。

最好的折衷,可能是掌握住大目標和主要的計畫,但又留給自己足夠的彈性和意料之外的可能。

折衷,一直是很好的方案。

不要當生涯規劃的奴隸。

可以規劃,但不可以被局限。這是我所見之東西方文化最大差異。你要準備好,但不要害怕可能無法照著準備好的規劃路線,因為這世界不只有一條路,也不只有一個平面,甚至不只有一個空間。

婚姻中的男女心理壓力差距如此之大,但社會上「男女平等」的表象卻遮蓋住大家潛意識裡的文化殘留。

表象蓋住了潛意識,的確造成了許多的困境,不論對男或對女都是。

單純只是彼此被迫要跨越個人生活經驗的極限。(夫妻吵架的原因)

這麼看來,也許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有耐心磨合,持續地找平衡,就會慢慢地趨向合諧。

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尊重對方的差異與獨特性,嘗試彼此瞭解而不要彼此干預。

存異。尊重。了解不干涉。

即使是再親密的人,也不該去冒犯侵入,這無關於愛或不愛,或能或不能。

愛,應常被東方文化過度詮釋。因為愛就可以恣意加諸自己的價值觀在別人身上,但少了尊重,怎麼會是真正的愛?

千萬不要以為「夫妻一體」,在地雷區內堅持要對方承認他最核心的價值是不合理性或錯誤。

每個人都有地雷區,形成地雷區一定有其堅不可移的背景,要認知到那是不可能改變的。

讓他用他擅長的方式來貢獻給這個家庭,不要一邊用你的尺度去否定他對家庭的用心,一邊又用你堅持的方式去「改造」對方。

兒孫之樂真的遠勝於財富或虛名。

所有的語言敘述都是對真實生命場景的過度簡化。(所以才要閉關吧?!)

愈是相信「真理愈辯愈明」的人,愈有機會掉入文字的迷障。盲點在於看不見語言與事實的落差。

真理,什麼是真理?  這世界有許多我們知道但仍無法理解的現象,甚至有更多我們根本不曉得的世界和空間,所以,哪有什麼攻不破的真理? 哪有什麼事真正的真理? 所以,可以辯,但沒有所謂的明。

我的課企圖打開他們的心,打開他們的眼睛和耳朵,引導他們去發現這個世界隨身可及的豐富與美。

That's my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整個社會活在粗俗而看不見的世界;幸福與愛情都存在於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地方。

當大家都以名牌與虛榮為追求的目標時,我們是否該當一個不隨波逐流的人。如何不隨波逐流又過有品味有格調的生活,那才是最難且最有意義的。拿名牌當保護傘,是不需要腦袋只需要金錢的;而沒有保護傘,就更需要有內涵和腦袋,才能不落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