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2 01:31:06Mr.D
疾病背後
疾病背後總有個隱喻。
業力是在靈魂流轉間,唯一能帶走的。後天疾病,有人會說:「一定是做了什麼壞事,才會得這種病。」;先天疾病,有人會這麼說:「那肯定是上輩子做了些什麼損德的事情,才會受苦。」無論怎麼去追溯都有個不可考的過去,好似把一切推給上輩子就有了答案。
「如何將這種業力或原罪的概念,從疾病的隱喻中修正?」這是生死教育的一個題目,很有意思。也讓我顯得特別嚴肅,在討論的時候總想釐清些什麼?
疾病可能是痲瘋病、可能是愛滋病、可能是梅毒……等,有太多太多疾病被污名化,當人被冠上著個疾病的時候,其他的眼光總變得不一樣,就暗自認定了些什麼,可能是損德、可能生活不檢點…...等,有太多標籤被社會形塑了,事實上這並不好,可以說是一種刻板的印象。
有人提到從教育著手,可以教育小孩、家屬或者病患本身對疾病的認識,只是這樣行得通嗎?很多概念說了,過沒多久又會被那些社會的刻板標籤給淹沒了,這樣會有成效嗎?我想就算請有力的宗教人士來說,也是惘然。
這讓我想到同理心,真正需要教育的不單單只是對疾病的認識,而是一種從心開始的同理心,當我們站病患的角度看世界,可以從可恨的角度看見可憐的之處。我的大學國文老師說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我們要看到他可憐的地方還是可恨的地方?就要由我們去選擇。如果我們看見他可憐去幫助他,又發覺他的可恨又覺得不值得,那就不用幫了。」因為每個可憐人也有可恨的地方,只是同一個東西換著角度看罷了;畢竟人有旦夕禍福,怎麼也無法料想到,會不會下一個就是自己,對人好一點絕對是明智的選擇。
後來有同學提到,業力是個迷思。我們總是在重複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同一種模式,好像生病就該病奄奄地,或許當我們靜下心來想想,這場生病能得到些什麼,很快就能解決問題。
我們每天的確就是在循環,也可以說是業力的模式。平常的生活中,不外乎早上醒來就是刷牙洗臉,上班上課直到又回到家睡覺,又醒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過,總是想要有改變,可是習性卻一點都沒變,就好像新的一年總會有很多期望,結果都做不到。要是我們總落入這種循環,漸漸地就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無法實現種種的期望,無論對生病的人或是健康的人都是如此,生病的人可以跳脫生病的習性,改變那種奄奄一息的刻版印象,那種生病無力的戲碼是被潛意識導演著,繼續惡化。
老師說人總是有著習性,怎麼跳脫這個習性就是將業力打破的方式。這讓我想到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也是跳脫習性的方式,超脫了生活的一般習性,進而開始改變生活與心態,也因此能夠心想事成。看來要擺脫污名化就從同理心與跳脫習性著手吧。
2007/11/22
業力是在靈魂流轉間,唯一能帶走的。後天疾病,有人會說:「一定是做了什麼壞事,才會得這種病。」;先天疾病,有人會這麼說:「那肯定是上輩子做了些什麼損德的事情,才會受苦。」無論怎麼去追溯都有個不可考的過去,好似把一切推給上輩子就有了答案。
「如何將這種業力或原罪的概念,從疾病的隱喻中修正?」這是生死教育的一個題目,很有意思。也讓我顯得特別嚴肅,在討論的時候總想釐清些什麼?
疾病可能是痲瘋病、可能是愛滋病、可能是梅毒……等,有太多太多疾病被污名化,當人被冠上著個疾病的時候,其他的眼光總變得不一樣,就暗自認定了些什麼,可能是損德、可能生活不檢點…...等,有太多標籤被社會形塑了,事實上這並不好,可以說是一種刻板的印象。
有人提到從教育著手,可以教育小孩、家屬或者病患本身對疾病的認識,只是這樣行得通嗎?很多概念說了,過沒多久又會被那些社會的刻板標籤給淹沒了,這樣會有成效嗎?我想就算請有力的宗教人士來說,也是惘然。
這讓我想到同理心,真正需要教育的不單單只是對疾病的認識,而是一種從心開始的同理心,當我們站病患的角度看世界,可以從可恨的角度看見可憐的之處。我的大學國文老師說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我們要看到他可憐的地方還是可恨的地方?就要由我們去選擇。如果我們看見他可憐去幫助他,又發覺他的可恨又覺得不值得,那就不用幫了。」因為每個可憐人也有可恨的地方,只是同一個東西換著角度看罷了;畢竟人有旦夕禍福,怎麼也無法料想到,會不會下一個就是自己,對人好一點絕對是明智的選擇。
後來有同學提到,業力是個迷思。我們總是在重複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同一種模式,好像生病就該病奄奄地,或許當我們靜下心來想想,這場生病能得到些什麼,很快就能解決問題。
我們每天的確就是在循環,也可以說是業力的模式。平常的生活中,不外乎早上醒來就是刷牙洗臉,上班上課直到又回到家睡覺,又醒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過,總是想要有改變,可是習性卻一點都沒變,就好像新的一年總會有很多期望,結果都做不到。要是我們總落入這種循環,漸漸地就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無法實現種種的期望,無論對生病的人或是健康的人都是如此,生病的人可以跳脫生病的習性,改變那種奄奄一息的刻版印象,那種生病無力的戲碼是被潛意識導演著,繼續惡化。
老師說人總是有著習性,怎麼跳脫這個習性就是將業力打破的方式。這讓我想到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也是跳脫習性的方式,超脫了生活的一般習性,進而開始改變生活與心態,也因此能夠心想事成。看來要擺脫污名化就從同理心與跳脫習性著手吧。
2007/11/22
天使
2007-11-23 23:16:51
同理心跟跳脫習性是需要在生活上落實,它不像是一般的道德教育把這個世界分成好壞兩半,就因此分成好壞於是墮入一種習性,也沒有同理心。 2007-11-25 19:54:45
某個理論學者曾提過一理論:無知之幕。無知之幕指人一生中無法預料自己最初與後來會是什麼樣子。所以,人類更應該要有同理心去善待他人,要以公平、正義的,因為你不曉得下一刻你是否就會成為社會上弱勢的族群中的一人。
其實我很相信你所謂的業力,我所謂的輪迴報應,但我更相信一個人生病是上天給予的考驗與學習。
或許也可以從公民課著手吧= =+
版主回應
不知道為什麼,發覺這個世界越來越注意到環保還有學生權、同志權、動物權跟一些打破過去道德的觀點。同理心跟跳脫習性是需要在生活上落實,它不像是一般的道德教育把這個世界分成好壞兩半,就因此分成好壞於是墮入一種習性,也沒有同理心。 2007-11-25 19:54:45
星海羅盤.............>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