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1 10:44:35辛金順老師

第二組報告: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和你在一起”

 

 

第二組

鄭思遠、李濴杉、李品萱、吳怡蓁

 

內容大綱:

A.         導演生平

B.         電影大綱

C.         電影賞析

1.          角色

1)          角色:小春、劉成、老師

2)          角色:小春、劉成、老師

3)          角色:小春、林雨、老師

4)          角色:小春、劉成、莉莉

2.          空間

1)          江南小鎮vs.北京城

2)          火車站:開始vs.結束

3)          火車站大廳vs.演藝大廳

3.          音樂

4.          拍攝手法-蒙太奇

D.         參考資料

 

 

 

A.  作者生平

作品年表

《梅蘭芳》

2007

無極

(2005)

《十分鐘前:號角響起(百花深處)

(2002)

《溫柔地殺死我》

(2002)

《和你在一起》

(2002)

《荊軻刺秦王》

(1999)

《風月》

(1996)

《霸王別姬》

(1993)

《孩子王》

(1987)

《大閱兵》

(1986)

《黄土地》

(1984)

  陳凱歌19528 12日-),原名陳皚鴿,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出生於北京,籍貫福建長樂,父親是名導演陳懷皚,曾就讀於北京四中。少年時期在文革中經歷插隊。

  他與張藝謀同是中國大陸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他導演的《霸王別姬》被部分影評家認為是中國文革後最有藝術價值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中國半個世紀的風雨變換和人物命運。

  陳凱歌以"學者型導演"著稱,他以很深的傳統文化功底,使作品從內容上到形式上均負載著深厚的文化像征與內含。其作品從不同領域,以不同方式對歷史和文化進行反思,具有風格化的視覺形像,新穎的畫面結構,寓言化的電影語言和深沉的批判力量。

 

 

B.   電影大綱:

劉小春是位年僅十三歲的小提琴天才。對於這位敏感又沈默的少年,音樂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是與他未曾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最珍貴的聯繫,而母親是他彈琴的動力與靈感的源頭。小春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榮,對兒子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劉成一心寄望著小春能出人頭地,所以他帶著小春離開家鄉的江南小鎮,前往北京少年宮參加全國性的小提琴比賽。北京繁華的氣氛讓鄉下來的父子倆印象深刻,然而更吸引住小春的是一個年輕女人─美麗而玩世不恭的莉莉。由於她,小春接觸到了前所未見的另一種世界。小春離開了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老師,並在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佈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與父親之間越來越緊繃的關係。比賽的前夕,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他甚至洩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原來劉成並非他親生父親。到了比賽當天,小春放棄比賽,他拿著小提琴奔向火車站尋找劉成。

 

C.   電影賞析

1.       角色比較(1):小春、劉成、老師

 

 

離開了江南小鎮前往北京城中,一路上小春與劉成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儘管放在紅帽子裡的錢不見了,小春用幽默的方式要劉成別再難過了;儘管在北京城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因為有了彼此的陪伴讓苦日子似乎沒那麼苦。

  為了小春將來美好的前景,劉成替他找了老師來教導小春。原先小春並沒有太大的意願-沒有想學琴的衝動、沒有想成名的衝動-純粹就只是想媽媽才彈琴。在劇中,小春對著老師說:「我爸是繳了錢的!」由這句話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來,他只是不想要浪費父親的辛苦錢而被動學琴。日子一久,他跟老師的互動越來越好。學琴的時間一到,小春總是很開心的跑到老師家裡去。由此可知他是非常快樂的學習。雖然在中間小春對老師有些許的不滿:例如房間寵物味很重、老師總是不換衣服。他終究還是喜歡跟老師學琴。

 

        一心想要小春能夠成名,劉成帶著小春去北京參加比賽還為小春找了老師來指導他。原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成功,但是江老師只能教導小春技巧,並不能為小春帶來成功,因為他不是有名的音樂家,他只是個熱愛音樂的音樂人罷了。劉成豈能讓小春就這樣失去了他成名的機會,他也只能無奈的告訴江老師說他必須換老師。不管江老師有多麼不捨得小春這個學生,他還是選擇放手讓小春去另尋名師。他知道他沒有能力讓小春成功,也沒有全力阻擋小春尋找成功,於是他選擇放手,因為這樣才是對小春最好的決定

 

 

        當江老師決定要教小春拉琴的時候,感覺上像是玩玩的而已。動不動就叫小春做這個、做那個一直打斷小春拉琴。但是到後來,他很喜歡跟小春兩個人一起相處的時光;所以當他知道劉成要將小春換老師的時候,他感到十分的捨不得,甚至有點無法接受。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不能接受也得接受。他與小春最後一幕的合奏讓人覺得很溫馨,也真的有那種上完最後一課來個完美結局的感覺。

 

 

2.       角色比較(2):小春、劉成、老師

 

 

        在小春年幼的心理來說,他不懂為什麼要換老師,也不懂為什麼余老師就會比江老師還好,更不懂為什麼一定要成功,他只想要快樂的拉琴。自從小春搬進余老師家後,他逐漸與劉成疏遠。他們之間的互動不如以前,就連劉成去余老師家探望小春,小春也只是冷冷的回應,甚至沒有用正眼瞧過。儘管小春有多麼不願意向余老師學習,他還是得接受,因為他不能違背父親的旨意。這樣被動的學習、被動的拉琴當然不能夠演奏出動人的音樂;因為他內心的初衷與感情不見了!那個最原始、最根本的原動力已經消失了,他又怎能演奏出像以前一樣有感情的音樂?最愛的琴被買走了、親愛的父親也要回老家了、得知自己並不是父親所親生的,這樣種種的打擊早就將他的感情消磨殆盡。但是當他拿回了自己的小提琴之後,他終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要的不是舞台上的光鮮亮麗、也不是熱烈掌聲,而是跟他在乎的人一起過日子,所以他離開了余老師,重回父親的懷抱。

 

 

        不斷為小春尋找更好的老師的劉成,希望小春能夠有成功的一天。在此時的期望早已遠超過當初劉成要把小春交給江老師的期望。他希望余老師不僅能讓小春琴藝精湛,更希望他能為小春帶來成功。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對小春深深的愛、一個父親對於兒子的疼愛。

 

 

 

        起初余老師並不認為小春是個天才,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他了解小春是個奇才,於是他的態度從原本的不屑轉變為器重、甚至是佔有。他先將小春留在家裡、再利用小提琴來佔有他的心。相對於劉成,余老師覺得他只是個鄉巴佬罷了。從他們之間的互動就可以看出余老師的高傲,他怕劉成丟了小春的臉而拿錢給劉成,要他去買些體面的衣服。更怕他耽誤了小春的前程,所以希望劉成看完比賽後就趕緊回老家。種種舉動都表現出余老師想要將小春搶走、想要成為小春成功的關鍵人物。

 

 

 

 

老師

老師

 

個性

隨和

高傲、控制慾強

教學

自由

制式化

地位

窮困的音樂人

具有社會地位的音樂家

 

熱愛音樂、希望小春成功

       

從兩位老師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像老師那種隨和、自由的人似乎都很難得到成功,只有像老師有企圖心的人才能夠獲得功名。不去比較他們究竟誰比較厲害,在這社會上只要有錢有勢,就一定能成功。

 

 

3.       角色比較(3):小春、林雨、老師

 

 

        當小春留在余老師家後,他的學習開始變得被動,老師要他演奏什麼音樂,他也就乖乖聽話。就像個只會聽指令的機器人。而小春的出現也對林雨造成威脅,於是林雨一直對他相當不友善。因為對林雨而言,小春就像是個阻礙她成功的絆腳石。

 

 

        害怕小春搶走林雨得來不易的比賽機會,林雨一直對小春非常的不友善。當她得知參加比賽的人是小春而不是她,那種感覺讓她覺得:一定是小春搶走我上台的機會,而不是我本來技術就不如他。因為余老師收了小春這個學生,林雨非常的不服,她認為明明就是她應得的,為什麼現在還要再找一個人來跟我搶呢?不管她是不是為了自己想要參加比賽,或者是她真的不希望小春成為第二個讓余老師操控的傀儡而告訴小春是余老師買走他的琴,到最後她對他已沒有仇恨,而只是羨慕。

 

 

        當一個老師看到另一個讓人為之一亮、讓人驚艷的天才學生,自然而然會將全部的心力投注在這個學生身上;相對的,他也就忽略了像林雨這般後天努力的學生。就像林雨說的:他說我沒有感情,事實上是他沒有感情可以給!但我想,他已經把他所謂的感情放在小春身上,所以林雨就算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小春

林雨

 

個性

服從

強勢

資質

天才型

後天努力型

教學

受老師器重

不被重視

音樂

工具

熱愛音樂

 

音樂之中缺乏感情

小春: 失去原有拉琴的感情

林雨: 未得到老師的感情

       

小春跟林雨有著非常強烈的對比。像小春這種天才般的學生,老師必定特別寵愛,更別說像老師這種勢力的人。可是對小春來說,音樂是一種工具-他用音樂來表達他對母親的思念跟父親的感情;對林雨而言,音樂是她的全部。儘管他們都有著音樂中缺乏感情的毛病,但是他們是因為不同的原因。小春失去了心愛的琴、最愛的父親要回老家,感覺原有的依賴都不見了,那拉琴怎麼又會有感情呢?老師將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小春身上,為小春買下他的琴,而林雨也只是默默的被晾在一旁,無法得到老師的關愛。

 

 

4.       角色比較(4):小春、劉成、莉莉

 

 

        可能是小春從小就沒了母親,於是他對於女人有著特別的憧憬。琴譜中滿是女人的照片,這大概是他想要拼湊出心中母親的樣子。莉莉對他來說就像是媽媽的化身來照顧她。小春對莉莉的愛戀就比較像是親情般的愛戀。為了讓莉莉開心,他甚至可以賣掉象徵他母親的小提琴而買大衣送給莉莉。我想象徵母親的小提琴是虛幻的,眼前的才是最真實,所以他才會賣掉小提琴。

 

 

 

        因為賣掉小提琴的舉動,讓劉成十分的生氣。一來,那是母親留下來的,賣了它就等於要忘了它;二來是因為小提琴是能夠讓小春成名的工具,怎能這樣輕易拋棄?因為這樣劉成十分不諒解莉莉,他覺得莉莉就是個壞女人,是個會影響小春、阻礙小春的壞女人。可是就在莉莉為了小春幫忙籌錢、幫忙安排余教授萊和小春見面,劉成也不怪莉莉了。

 

 

        從來沒有人對莉莉這麼好,因為小春,她改變了自己,她學會付出而不是一味的要別人對她付出。

 

       

 

 

 

 

劉成

莉莉

個性

老實人

強悍

工作

腳踏實地的工作

依賴有錢人

為小春付出

想替小春買回小提琴

劉成: 努力工作賺錢

莉莉: 拿出自己的積蓄

 

跟劉成大不相同的,莉莉是個強悍的女人,成天就只想依賴個有錢的男人,等到愛她的男人離開了,她也就一無所有。雖然劉成不有錢,但是他有小春。他覺得只要能夠為小春付出就夠滿足的了。經過了一連串的事情,莉莉也改變了,她跟劉成一樣都為小春付出、想盡辦法替小春買回小提琴。

 

 

 

 

2.    空間

                       a.                江南小鎮 vs. 北京城

  劇情是從江南小鎮開始,是個純樸的鄉下,景色優美,風光明媚。比較多鏡頭能夠用自然光線來呈現,可以看到街道與河道和船,像是劉小春一開始跑回家的鏡頭,除非是在室內,像是在得寶叔家裡。小鎮中也比較有人情味,大家都能夠時常聚在一起,並且鎮裡的人都互相認識並照顧。像是劉小春要去北京城比賽,竟然還會用廣播告訴大家這件好消息,可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非常短的。相較之下,北京城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暗、複雜與冷漠,但也比較接近現實。這對父子剛到北京時是晚上,雖然大廳內燈光充足,跟江南小鎮比起就是混雜了許多,人來人往,那忙碌的氣息與在得寶叔家中忙接生小孩與辦桌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一種是溫暖的;一種卻是冷淡的。

                       b.                火車站:開始vs. 結束

  火車站把開始與結束連結在一起,像是文章前後呼映的手法。劉成是在火車站撿到小春與一把小提琴,當時他還只是個嬰兒,劉成抱著他著急地尋找他親生母親,但車站人實在太多了,根本無從找起,劉成便挑起養劉小春的重擔。而在結束時,換成劉小春拿著小提琴在火車站茫茫人海中尋找劉成,也用演奏當作是電影的結束,如同他嬰兒時在劉成懷裡大哭似地,用音樂來表達他心中的情感與想法。

                       c.                火車站大廳 vs. 演奏大廳

  電影到最後,導演運用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了劉小春在火車站演奏與林雨在比賽演奏的畫面。雖然兩人都是在演奏,地點不一樣,但目的是一樣的,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林雨終於實現了參加比賽的願望,站在舞台上神氣地演奏;而劉小春也終於把他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就是要和他父親在一起。

 

3.    音樂:

「和你在一起」劇中樂曲大部分採自於浪漫時期的音樂家:

帕布羅薩拉薩蒂

 (Pablo de Sarasate)

《流浪者之歌》

作者出生於西班牙,所屬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這一首樂曲主要反映吉普賽民族的特徵,如不定居的流浪生活,活潑、樂觀及能歌善舞的才能。這首曲子運用於電影情節中的開端:小鎮上第一富豪的媳婦生孩子,找劉小春拉段帶勁的催產。

李斯特費倫茨

(Liszt Ferenc)

《第三號慰藉曲》

李斯特出生於匈牙利,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第三號慰藉曲》主要表達的概念為音樂具有安撫心靈的功效。在電影的兩段情節中皆可感受得到。第一次配樂在當莉莉精心準備給男朋友過生日卻發現是自作多情時。第二次配樂出現在小春和江老師的最後一課中兩人合奏的時候。

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

《蘇格蘭幻想曲》

布魯赫出生於德國,是一位浪漫樂派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在電影的後半段,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中的柔板部分成為深沉摯愛的音符。比如說劉成在建築工地上揮汗如雨或劉成和莉莉把對小春的愛和關懷-絲絲地織進紅色的毛衣裡。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出生地為俄羅斯,並屬浪漫主義時期的重要人物。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也有一定的民族樂派特徵,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特別是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具要以很強的節奏呈現有俄國風激烈地敲擊之感,彷彿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4.    拍攝手法-蒙太奇

                       a.                蒙太奇定義 

  蒙太奇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相對於長鏡頭電影表達方法。即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鏡頭排列組合(即剪輯)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了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 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敘事 式。所謂的蒙太奇理論最初是由謝爾蓋·愛森斯坦為首的俄國導演所提出,主張以一連串分割鏡頭的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戰艦》裡,將一頭石獅子與群眾暴動重複交叉剪輯在一起,製造出無產階級起義的暗示性意義。此外,除了以上所說的影像蒙太奇之外,還有「音響蒙太奇」。

                       b.                在「和你在一起」這部片中結尾的應用

  將一系列不同地點,不同距離和角度。利用拍攝的鏡頭而他們組合(剪輯)起來,因此電影可以在時空來回自如表達其意象,接近所謂似潛意識的效果。「和你在一起」結尾的第一個蒙太奇-小春尋找自己的養父和當年劉成尋找小春的親生父母作為結合,表現出兩人深厚的親情;似乎過去和現在的命運相連著,過去劉成尋找小春的爸媽,而現在是小春尋找劉成。影片最後林羽和小春皆在自己的舞台揮灑著,林雨在小春給的機會後,終於能將自己的感情(因為重拾音樂)投入在表演中。而小春則在父親面前表演,這時對他來說,親情的重要已經大於舞臺上的成功。在火車站的大廳表演對小春來說是個只有他和父親的舞台,因為他的表演終究不能缺少他父親的在場。

 

 

 

 

 

 

 

 

 

D.    參考資料

1.        Youtube—電影 「和你在一起」

2.        兰州大学-广播电台-熊芝锋

http://home.cyol.com/10018346/viewspace-93256

http://hi.baidu.com/p00693/blog

3.        Google—圖片庫

 

辛金順老師 2010-04-13 21:21:41

** 第二組同學請注意:

請在下周一晚上12:00之前(不要遲寄)


將電影和小說報告

"統整"後,(不要單篇分散寄,各自為政)

以"WORD檔"(不要寄ppt或開不起來的檔案)

寄到老師信箱:



sksen6912@yahoo.com.tw,


違者將扣總分20%!!!

  
觀看這部電影時,要看出導演是如何通過一個關鍵點
(或以一個意象做為象徵),去貫串整部電影。
這個關鍵點是甚麼?

導演如何在電影中通過這關鍵點去展開其之敘事?
注意角色之間的比較,這樣的比較具有甚麼涵意?
注意空間的比較和修辭展現,(如江南小鎮和北京城)、火車站等。
注意音樂在這一部電影中的敘述。
導演通過最後一幕蒙太奇手法,想表達甚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