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0 23:40:32辛金順老師

第四組報告:馬儷文電影《我們倆》



財金系4A 496515007 宋建融

財金系2A 498515063 雷政坤

       財金系1A 499515049 楊 珩

社福系1A 499310002 陳柏雄

資工系1A 499410045 李家華

法學組1A 499610002 張艷婷  

一、 導演介紹:

 儷文,原名馬曉穎,電影導演、編劇。1971年生於江西,在哈爾濱長大。199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影視導演班,歷經場記、編劇、副導演等直至導演。同時從事小說創作。2001年,她推出第一部小成本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獲2002年第6屆長春電影節優秀華語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海內外先後獲獎項15個。2005年她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電影《我們倆》在第18屆東京電影節上捧回最佳女演員獎。並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本片投資只有220萬元,卻接連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國際大獎。影片獲獎後,許多媒體與電影界專業人士都非常關注,並且得到張藝謀等眾多業內人士的高度讚揚。導演馬儷文這樣說:感謝電影,感謝生活。

 

【我們倆】的故事是來自導演馬儷文的親身經歷,在拍攝這部片時由於金老太太年屆已高,拍片時必須克服許多困難,如:劇本的字體必須大很多倍,還要準備放大鏡給她用;不能戴著助聽器,聽不到別人的對白,就只能看口型或手勢來接戲。還有一次她因為沒看見院子裏的積水,而摔了一跤,把額頭也磕破了,嚇壞了劇組的工作人員。和她在劇中拌嘴又相伴的女學生,目前是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的在校學生宮哲,也是第一次參與演出電影,自然純真的感情流露,讓演了幾十年戲的金老太太說:「宮哲這小女孩入戲極深,跟她對戲很過癮,激起了我的戲胞!」。導演馬儷文以簡單活潑的節奏、唯美動人的畫面,譜寫這段扣人心弦又趣味橫生的電影,還請來音樂才子竇唯製作配樂,更點出本片的感人情懷。

 

馬儷文出生在中國南方的江西,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馬儷文來到北京,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為了找到一個住處,她騎著自行車挨家去問,後來 她在北京的四合院找到了一間小屋,房東是一位孤寡的老太太,她們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去年,馬儷文聽說老太太去世了,腦子裏出現了許多回憶和內疚,馬儷文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寫出來,拍成了電影《我們倆》

  

2001年,馬儷文導演了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這是根據中國著名的女作家張潔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講述了一位事業成功的中年女作家訶回家看望八十多歲高齡的老母親,發現她突然衰老了。大夫告訴訶,她媽媽腦萎縮得厲害,要多鍛鍊,訶想盡一切辦法去激勵媽媽鍛鍊,終於在一天早晨發現媽媽死在跑步機上。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母女間的感情真實、動人,影片充滿了極其普通又非凡的生活情趣,兩個女人一台戲演得耐人尋味,這部影片獲得了2002年第六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優秀華語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除此之外,該片還在國內外先後獲得 15個獎項。

  馬儷文說,拍攝每一部電影時,她都有那種被吸引,被折磨,躍躍欲試的感覺。而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第一部片子她從1996年開始籌備, 改編劇本,找投資,直到2000年才拍成,其間的辛苦、等待,讓馬儷文終生難忘,就因為熱愛電影,她才如此地堅定執著。對於馬儷文這樣的新手,又不是電影學院的科班出身,很難找到投資,她用誠意打動了所有的人,特別是不願意把自己的感情變成電影的女作家張潔。馬儷文說:「剛開始出道的時候,你很難獲得大投資,這是不可能的一個現實,第一部電影那麼點錢,我就折騰了好幾年,它可能有一個被認可的(過程),我覺得我剛出來,我肯定是一步一步來,找我合適的,熟悉的,拍電影是最沒有目的。」

 

  在中國的影視圈,女導演是非常少的,因為女導演通常要有強悍的性格,強壯的體能,還要有吹毛求疵的習慣,馬儷文說自己身上並不具備這所 有的一切,她認為當導演應該是隨性的一種表達,是思想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是把自己珍藏的一段記憶變成影像,自然地呈現出來。

 

  為了拍電影,馬儷文經歷了許多磨難,走了很多彎路,至今還是單身一個人,她有時也羨慕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女人。但她天生就是一個很要強的 人,很難放棄自己的理想。好在她現在心態平和多了,把成名、成功看得平淡了,她現在把拍電影當成一次經過,一趟旅行。

 

◎ 電影作品

2002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導演

2005年《我們倆》編劇及導演

2007年《我叫劉躍進》導演

2008年《桃花運》編劇及導演

2009年《感情生活》編劇


◎ 電視作品

2003年《你在微笑我卻哭了》導演

 

◎ 獲獎情況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2002   獲第六屆長春電影節優秀華語故事片、 最佳導演 、最佳女配角(黃素影)

2003年 獲第三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獎(黃素影)

2003年 第十六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之風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2003年 第十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2003    第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導演新人獎、優秀女演員獎(黃素影)

2004  第九屆平壤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最高榮譽——金火炬獎

          《我們倆》

2005年 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金雅琴

2005年 獲第十八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2005年 第7屆意大利遠東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獎

 

◎導演風格:

     1.獨一無二的東西

         2.良好的控制力

         3.激情的創作和創造力

         4.不相信電影救生

         5.影視不分級

 

二、 劇情分析(春夏秋冬) :

一個場景,兩個人物,四個季節

故事這樣開始的,一個小小的四合院,一個單調無情的老太太,一個繽紛有活力的女大學生,隨著春夏秋冬季節的變換,因房東房客的關係而相連,從衝突到和解,從互不相讓到共處,他們漸漸磨合,親情般的情誼在他們之間慢慢滋長。

冬天

    嚴寒的冬天代表著老太太和小馬彼此之間的冷漠關係、互相適應、磨合的艱難時期、和接下來在發生在生活上的瑣事;在相處上也發生了許多的口角和衝突、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口角和衝突,才能奠基了未來兩人相處的默契。

-打掃房間

-暖爐-警局

-電話線

-小狗

-砸毀過年燈籠

春天 

  暖和的春天象徵著兩個人爭鋒相對的日子,漸漸的轉為和諧的相處模式。他們慢慢接受彼此。小馬也藉由拍攝"老太太的一天",了解了老奶奶的日常生活、更能走進了老太太的過去;也從老奶奶朋友的口中,了解了她的心中是多麼的寂寞和孤單。

-“老太太的一天

-大熊熊

夏天

  隨著夏天的到臨,小馬將自己的活力與熱情注入老奶奶的生活。小馬改造了老奶奶的房間擺設,試著將熱鬧的氣息帶給老奶奶。兩人的生活習慣漸漸有了重疊,彼此間多了許多令人莞爾的對話,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睡午覺

-鳥窩

-改造房間(貼海報)

-送薑湯(發現有男友)

-狗狗(留下了秋天的伏筆)

秋天

  萬物凋零的季節,象徵著老奶奶的心隨著小馬的離開而漸漸的失落、凋零。他們兩人相處的時光似乎是最後的幸福時光。

 

-養女的道別(對比出小馬跟奶奶的感情)

-洗頭髮、剪頭髮、按摩

-煮東西給奶奶吃

-拿下骨董畫

-小馬離開後,老奶奶的不捨

一個月後

  鏡頭隨著小馬的奔跑、帶出了事情的轉折-奶奶即將離開。

-送老奶奶上車(襯托出奶奶朋友、小馬、養女不同的心情)

-帶藥探望

-無聲的哭泣

-院子

 

三、 人物分析:

主要透過台詞來找他們的個性和特色。

老奶奶

    獨自一人住在空空蕩蕩的四合院,雖然表面上為人頑固、會算計又吝嗇,對任何事都斤斤計較,如;打通電話要給三毛、需繳交一條大鯉魚當作冰箱的使用費、對飛奔的電表跳腳.....等,「都到這個歲數了,就認錢唄,認人管個屁用!管飯吃嗎?這年頭人只能顧自己!」。但其實她是非常孤單寂寞的,而只認錢不認人是表現她對親人感情寄託上的失望及不融洽。其往後的生活因為小馬而變得多采多姿,可看出老太太的心境的漸漸轉變,如:小馬失戀、生病時,給予安慰、照顧,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小馬找到新房子要從四合院搬出去時,老太太緊緊地抓著小馬的衣角,直問「真搬空了,就這麼搬空了。」,可見其對小馬之關心及捨不得。

 

1.  獨居的老婦人,性格剛烈 。((”行就行 不行就拉倒  ;我是這房子的主人、            我讓你住就能住、不住就不住,你有什麼權利?

2.  不放棄過去性格:一開始空閒時候還會唱軍歌、剛硬

3.  精明的老太婆:"廢品、廢報紙我還要呢"、借廚房做飯、冰箱也要用鯉魚換、打電話"欸 交錢 三毛""三毛 幹嘛算了 拿"都要收錢。電比煤氣貴。   快九十了、精明的老婆子、多會算計

4.  世故:電比煤氣貴;外面壞人這麼多、不妨著點行嗎? 就認錢唄,認人管飯 吃嘛?這年頭只能顧自己、顧別人有用嗎?

5.  固執己見

 

       金雅琴飾演。1990年代以後因出演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的於大媽和《閒人馬大姐中的劉奶奶被人們廣為熟知。2005年她在84歲高齡憑借馬儷文導演的電影《我們倆》奪得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和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

 

小馬:

    正在求學的大學生,為了找房子而在一個下著大雪的冬天騎著腳踏車四處逛,因為偶然的推薦而成了老太太的房客,落腳在老太太院落裡的破舊小屋。一開始因為對接電話、的意見不合,而不斷地發生口角及磨擦,並常常為兩人的不合獨自落淚、生氣,影片中,從電話、電暖氣的問題,小馬帶回來了小狗,爬樹撿了那鳥巢中的鳥蛋,生活裡瑣瑣碎碎的小事總是讓他們爭吵不休,替老太太一成不變、枯燥平凡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和困擾,最後卻都能互相諒解,可謂小馬帶來了老太太最缺少的活力。

雖然兩人無血緣關係,但是最後老太太將其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照顧,而小馬也將其視為如自己的祖母般對待,雙方建立起信賴感,感情如祖孫般融洽,讓我們了解到,為人子女只要肯退一步,並更試著去了解對方,年齡的隔閡、血緣的關係也可以不是問題。

 

1.性格同樣倔強、壞脾氣:跟老奶奶吵架時候

2.獨立、: “she’s really something”,穿了個軍綠色大衣、腳踏車,自己在胡同裡面闖。自己把行李搬到新房間裡、 搬重物、填窗口、擦玻璃、掃院子裡的雪、釘門、自己接電話線。

3.古靈精怪:趁老奶奶睡的時候偷接暖氣爐的電

 

老奶奶好朋友:

1藉由平常的相處和對話來映襯老奶奶性格

  老奶奶朋友      老奶奶

她也可能不要 vs 你看吧、她一會兒就來跟我談價錢:看清事理

租屋價格要訂多少? (遲疑)vs兩百!!!太便宜是吧:果斷、不盡人情

臭脾氣、要不改的話,自己孤獨八。

 

老太太的孫子

    是老太太極欲將其和小馬挫合為男女朋友的對象,雖然身分上是老太太的孫子,但是卻也極少出現,雖然老太太極為疼愛他,並盼望他早日成家以便讓出這幢老房子,但其和老太太之間的互動也非常的少,非常的生疏,無表現出祖孫輩間應有的孺慕情感關係,和老太太收養的養女情況頗相同。

  老太太的女兒:

    老太太結婚第二年她老公就死了,老太太沒有親生兒女只收養了這個養女,在戲中並不多戲分,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雖然是老太太養女但卻不見她和老太太有深厚的感情,來探望時也僅僅只送鯉魚,並無進一步和老太太有親人之間的談話和交流,彷彿只是客人一般,養女的身分也頗值得玩味,實質上與小馬同樣是「外人」。影片後段,老太太和小馬離別依依時那感傷氣氛,她完全不理解老太太為何與小馬感情深厚,覺得不過是個房客,在這短暫的時間中竟能讓老太太待如親人般看待,甚至比待她還像親人,實在是邪門。

 

四、表現手法:

四合院:

    四合院象徵人的內心世界,這些屋子不是豪宅,是簡陋殘破老舊,甚至是廢墟,卻在這裡呈現出「人」獨有的特質,在最壞的情況下,不放棄對生命愛的延伸,永遠擁有希望的意志力。

寒冬、大雪、胡同:

   電影的開始是寒冬、大雪、胡同,有種距離感。試圖要預告彼此的關係冷酷,且接下來老奶奶和小馬會有無數大大小小的爭吵。胡同彎彎曲曲,封閉自守的形象似乎也可以理解成老奶奶一開始的剛硬、不易讓他人走進心防的個性。

電影色調:

    電影在冬季的色調一片慘白,但是卻有少數事物是鮮明的紅色。包括小馬的衣服、小馬貼在門上的海報、電話機,代表著這些東西是為老婦人原本平靜生命引來巨大的變化,就好像將石頭投入平靜的水面一樣。房間灰色牆壁象徵老婆婆的內心比較孤寂,防衛心也重,就像有道城牆一般難以靠近,冬天雪景也是反應老婆婆的心理,感覺一開始兩人還不相識的冰冷氣氛,後來小馬布置房間完以後的房間顏色是比較鮮豔的,可以展現年輕的活力。

電話線(掐電話)

    電話線是代表兩個主角之間的連結,兩人也因電話線會有交集,小馬為了打電話會進去屋裡找老太太,會有些交談,但也會因為不方便接聽或是電話費的問題吵架。

胡同斷電事件,罰錢:

    因為小馬偷用電暖器造成老胡同的斷電,而老太太也先去幫小馬交了罰款,雖然還是很生氣的對待小馬,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對小馬的關心。

電與煤氣,說反話:

    老婆婆愛說反話,可能跟年輕時的經歷有關,造成脾氣比較傲氣,從電比煤氣貴這句話可以看出老太太是比較節儉而且習慣舊東西的,有時候關心小馬,因為脾氣與個性,不敢明講也是用反話的方式來表達。

敲拐杖的聲音與距離:

    老婆婆呼叫小馬的方法即是用拐杖敲擊地面的方法叫她,一開始都是在屋內,慢慢的到了室外敲,最後直接到小馬住的小屋前敲,代表著兩人溝通的距離慢慢的縮短了!有時聲音的急促也是展現出老婆婆的心急。

小馬房門口的海報:

     貼在小馬房門口的海報代表了她自己,從她一住進去就貼上,一離開就撕下。海報「Piglet's Big Movie (小豬大行動)」電影,電影中維尼家族裡的小豬因為自己體型太小,無法幫助朋友們事情,因此感到十分沮喪。小豬的朋友們發現小豬不見了,就動身尋找他。但小豬也以為他的朋友出了麻煩,所以幫助大家。這部迪士尼的電影闡明了體型大小不是問題,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大事業。反應出小馬在電影中獨立自主的個性,為自己的生活努力,為自己向老婦爭取權益,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現實中也反應出導演為新時代的女性導演,象徵著女性在中國父權社會觀念下,也逐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小狗

   小狗在影片中有兩隻,第一隻小狗最後是被小馬撿到,最後卻把牠留在一個鞋匠旁邊,(當時小馬跟老太太正值吵架時期)就像小馬可能想找個穩定的地方生活,不在流浪。第二隻小狗是小馬的朋友送的,此隻小狗是小馬的投射。老婆婆在小馬因為感情吵架離家時曾經對小狗說:「你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喜歡你嗎?因為你可以陪我說說話」顯現出老婆婆把小狗當成小馬的分身來對小狗說話,也顯現出自身的孤獨。

春聯、燈籠:

  關係解凍。小馬把老太太家當作自己家布置起來,而當在吵"長途電話事件"的時候,老奶奶就把象徵關係緊密的燈籠全都打下來了。

 煙火:

  關係更加。在了解長途電話是孫子撥的、老太太在自己房子裡竟吃不下自己最愛的鯉魚。然後他邀請小馬過來一起吃。和好了,天空也同時綻放出燦爛的煙火,迎接春天、似乎也宣告著兩個人更緊密關係的到來。

 有人像的海報:

  象徵著人群。小馬想要試圖讓老奶奶空虛、和人有距離感的情況改善。小馬說:你這房子那麼封閉、要好好改造改造。似乎就是在說要讓老奶奶不空虛、更貼近人、更習慣和人相處。很可愛的是,之後老奶奶自己說:我看著那些畫睡不著呢,就是在說:我真的不習慣和人相處辣。

 布幕後的海報:

  老奶奶內心深處、很重要的東西、可能是代表不平凡的過去 。小馬跟老奶奶交換海報:這張妳留著,這張我拿走;老奶奶說:心裡頭空蕩蕩的,像少了點什麼,你還是還給我吧!小馬以為她已經在他心裡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可以跟她交換,讓奶奶信任把自己的高傲交給小馬保管。但是後來老奶奶要回去之後、小馬很生氣的把畫撕下來。又由其,小馬走後、老奶奶又自己把那捲畫收起來、似乎暗示著他同意小馬的話、把高傲放下了。

日記少了11/10

  是孫子結婚的那天。老奶奶想逃避離開這個家、離開小馬這天的到臨。

 

接屋頂漏水的彩色水盆:

  儘管他們面對漏水等艱困環境,但已經能夠快樂的走下去。紅色代表開心、喜氣、和平圓滿。這時他們已經在彼此心中有一定得位置和重量了。

 

囍字:

  對比著悲字。小馬回去看以前房子,只看到老奶奶的家被貼滿了整個紅。和老奶奶住這裡時的灰色和陰暗形成強烈對比。而小馬的房子變成廢墟:他只是個過客,來過、又離開了,這地方仍屬於這地方的人的。

 

      

 

 

五、 拍攝手法:

1.   本片特色在於「簡單」兩字,由一位大學女學生與一位老太太在一個    四合院發生的故事,腳色不多,沒有太多的音樂與特效,以拍攝兩個不同年齡的人生活的小事件來呈現故事。

2.   本片用順敘的手法,時間軸的推移是本片的特點之一(季節由冬、春、夏、秋、冬來順著正常順序進行)

3.  一開頭是冬天,鏡頭的結尾也是在冬天,有一種首尾呼應的效果

4.   片中會有跳躍與省略一些鏡頭的感覺,如老太太的孫子與貴州的人結婚、小馬的感情問題與後來的搬離

5.   有時鏡頭會導向空的四合院景觀,象徵著老太太的內心是寂寞、空寂的

 

辛金順老師 2011-06-07 10:15:35

觀賞這部電影的同學需要注意的是:
1. 導演如何用用季節去表現一老一少兩個女性的關係變化?換句話說,季節的遞換如何演繹和推演故事的情節?(從外在景象敘述內心的情感狀態)
2.注意電影中的空間呈現.小小四合院與老人的世界,還有拍攝的角度等.
3.電影以女性為主題,試探討導演在攝影鏡頭後所要表達的主題意識.(也分析小馬和老太太這兩位女性角色的形象性格)
4.最後老太太過世了嗎?當小馬再重新回到那小四合院,看到門板上的喜字,那景象敘述出怎樣的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