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9 22:56:02米米

藍調石牆T(書名)

這是我從別的網站上轉載的
妳圖書館有這本書
索書號874.57 5516 90
好像蠻好看的
妳可以借來看看


轉載 (藍調石牆T 讀後感)--------------------------

先講講「藍調」的作者費雷斯。她本身就是個跨性別者,作者簡介寫道「他一輩子都在處理『是男是女』的問題」,費雷斯出生的年代就是工業時期,性別認同相當刻板的年代,在「石牆事件」之前,沒人會為同性戀或跨性別者出聲,就連他們自己也是默默無聲,不要引起別人注意才能生存下去。

費雷斯說「藍調」就是她本身的自傳,也是所有性別人權鬥士的血淚歷史。費雷斯說的不只是自己的故事,而是無數沒有自由,獨自活著的心靈的故事。

看書的同時,你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影子。

主角潔斯上教堂時被迫穿上洋裝,她所有的疑問、不滿,父親只給了她一個答案:「因為你是女的。」。
任何小孩在成長的時候,總是經由這個社會,這些大人來告訴你是「男生還是女生」,所以「女(男)生應該…….」
妳穿上裙子,玩洋娃娃,上國中、高中穿著制服裙子,別無選擇。
我認為書中第一個要控訴的是「性別刻板」。

潔斯出生的年代,女人只有兩個角色可以選擇:家庭主婦或媽媽。而「刻板」的結果就是,當你不屬於大眾的歸類時,便會被當成異類。

書中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大概是警察對吧中同志的凌虐。

潔斯16歲時到了尼加拉瓜瀑布的吧,她第一次進同志酒吧,就遇到警察臨檢,她被藏到廁所中。第二次臨檢時,潔斯被抓入警局,目睹照顧她的T---艾爾遭暴行,那一次潔斯雖然因為未成年而逃過一劫,但一個警察將她抓起,頂到天花板。「妳會再來的,那時我們也會好好照顧妳,」他說,「等你腳可以碰到地的時候。」

人,不論怎麼樣的人,都會主動去追逐認同自己的地方。

記得「孽子」裡的阿青嗎?承受離家,被詛咒,不得見父面的辛酸,只為了追求一個自己會被認同的地方。

潔斯第一次進PUB時,哭了出來。當他看到PUB中她夢寐以求的「形象」---那些T、扮裝皇后,她就哭了。小時候她翻百貨公司的型錄,卻找不到像自己的女孩,而她也無法想像自己長大後會像上面的模特兒。

我們一生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個能被認同的自己。

我印象很深的是潔斯偷穿她爸爸的西裝,照鏡子時她看到「一個眼神憂鬱的女人」,但她喜歡「她」的樣子,而她不安,惶恐:「我能有足夠的力氣長成她的樣子,成全她嗎?」

在「藍調」中,你會不停的看見社會、法律、警察對同志的汙辱,凌虐。他們多以T的女性身體做為羞辱的對象,他們強暴、性虐待來藉此誇耀自己的男性身份,確立自己的父權地位,提醒她們什麼是所謂的「女人」。

其實,他們汙辱的不是那些T,而是所有的女人。

「藍調」中首先寫道當社會高唱女性解放時,同志又遭打壓,女性主義者認為「T」是「沙文主義」的產物。

「要趕走我們並不難,我們默默離開。他們傷害的其實不是我們,是女人的心。」----書中寫道。

許多女性主義者認為「T」是在複製男性形象。

其實不論男男、女女、男女,甚至是一般朋友,在相處時也會有一方偏主動,陽剛,另一方較陰柔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我認為在批評「T」文化前,必須先反問社會給了她們什麼。當你出生,只有兩種形象、兩種性別可以選擇:男、女(陰或陽)T之所以為T,大部分是根於不願意順從傳統的女性形象,但社會給的不是男就是女,她們只好選擇「像男孩」、「陽剛」的形象。

為什麼不先想想:如果打從一開始,就有一個中性,不用被定義的性別認同供我們選擇呢?那麼沒有了「非男即女」是不是就不一定會有完全偏男性化的T?

而傳統女性形象之所以在近代遭唾棄,在於它給予女性「柔弱」、「陰柔」、「賢慧」、「乖巧」、「溫順」的刻板。

我相信不管在多開明的地方、時代,絕對會有人被要求歸順她(他)身體所給予的性別角色。

潔斯在紐約時認識的扮裝皇后「蘿絲」,小時候也同樣被要求要「像個男孩」。他叔叔帶他到山裡打獵,要教他「如何像個男人」時,遇到一個人對他說:「讓他做他自己。」

蘿絲的叔叔因這句話釋懷了,從此蘿絲就是蘿絲,不是別人,不是「她」,也不是「他」。

有一個小孩看到潔斯時問母親:「那是男還是女?」他母親回答:「那是潔斯。」

書中最大的轉捩點在潔斯變性,以男人的身份過活的那一段。


經濟不景氣,許多工廠倒閉,大部分以工廠維生的男女人瞬間失業。除了工廠,只有百貨公司等必須穿著女裝的行業。

作者費雷斯曾為了找工作而穿上女裝,但當她站上公車,許多人都以異樣、籌式的眼光看她,甚至以為她男扮女裝。後來她扮成男人面試,就輕而易舉的得到一份警衛的工作。

那時的處境蕭條,不只男女人,所有男人也是一樣。而潔斯及其他T必須在男人中間生存,這有使得男人更加仇視T,認為她們會搶他們的工作。甚至只是在酒吧聊天兩分鐘,便會有男人圍上來要攻擊她們。那時潔斯對生命完全絕望:「我不想死,卻不知道怎麼活。」

潔斯為了工作,最後只有走上變性一途。同時,女友泰瑞莎也毅然離開她。

我不得不說,泰瑞莎是真正的「女人」。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才和潔斯分手。

「我努力了大半輩子,才被別人當成同性戀來歧視。我無法偽裝成一般異性戀女子還裝作開心的過活。」這句話可以說是婆的控訴,面對社會的污名,她們的傲骨,勇氣表露無疑。「我不能跟男人在一起,女人扮的男人也不行。」

泰瑞莎是真正的「女人」,她不為愛委曲求全,既使她真的深愛,永遠不會停止,但她選擇了她真正要的自己。----那需要的勇氣絕對不輸決定以男人身份過活的潔斯。潔斯在回憶信中寫道:「妳愛我們這種女人的程度,就像妳嚐試愛你自己那麼深。」。

潔斯打荷爾蒙,縮胸手術,最後她知道她永遠不可能扮成男人。那只有一個結果,什麼都不是。

潔斯多年後給泰瑞莎的信中有一段相當感人:有一次潔斯跟吧裡的同志被抓,她不論被打,被強暴、凌虐都不會叫出聲,因為她知道泰瑞莎在外面等她。她們一起回家,潔斯在夜裡醒來發現泰瑞莎不見了,在廚房找到她時她正在低聲啜泣,因為潔斯被虐待,她卻沒辦法救她而自責:「我什麼都不能做,我沒辦法阻止他們……….」

潔斯一陣哽咽。『這一刻,我知道你真的明白我對人生的感覺。』

(This moment,I know that you really understand what I feel about my life)

書中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娘娘T」這個名詞。

一般最通俗的「T的定義」就是「像男孩的女孩」,近代風氣更開放後,許多不是那麼陽剛的T會被戲稱為「娘T」。當然這不是什麼惡意的稱呼,其實是背後帶著親切、玩笑的暱稱。

不過有趣的是,70年代以前沒有穿西裝式不能進T-Bar,(被認為不成熟,不正式)而現在,會穿西裝的T絕對是少數。

性別開放不只在一般人身上,連同志也是一樣,最近已經不太流行太MAN的T,取而代之是七年級生走美型,中性路線。甚至T穿裙子,擦指甲油也可以被接受。(70年次以前的人,當然是聽都沒聽過「不分」這個詞)

之前,我曾試著為「T」找出一個定義,一定要剪短頭髮,走路外八,「像」男生才是T嗎?

一開始我認為是「想保護女生的女生」,但又不太對,因為婆有會有想保護T,照顧T的時候。

後來我再百思莫解,只能說「不管別人千百種的定義,你覺得是就是。」

而相對的,沒有人有資格說「怎樣才是T」,或是「T一定得怎麼樣」。

而T也不是一定跟婆在一起才稱作T,就很像「TT戀」這名詞是近年來才有的。

潔斯曾經唾棄一個多年的好友,只因為她跟同是T的朋友交往。

女同志中,對於性別角色的過分強調,也算是「刻板」。而這種「刻板」,正是讓她們從出現在歷史以來不見天日的最大原因。

----這正是我之所以將「藍調」封面的「SHE IS A HE」翻成「ㄊㄚ就是ㄊㄚ」的原因,我們怎麼樣都被迫要去選擇一種「他」或「她」。(不然就是像1987年因跨性別而被姦殺的堤娜布蘭登一樣,被警方以「它」汙辱)

然而,當你在尋找能被認同的地方,能夠被接受的真實自我,卻仍然要通過重重的定義與標籤,或是迷失而只好自我解釋的自我,沒有人能夠為你做什麼。瞭解你的人,或不故一切找到你與她(他)相同的部份,而那是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出身的,叫「愛」。

她就是她,不需要原因與解釋,那是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的絕對,以前如此,今後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