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地景的無限可能 市長朱立倫 兼具食用 景觀與分享
中華民國一0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星期二 發行總號第五八0四共一頁
採用公益新聞通訊社稿件請冠【公益社】社名 E-MAIL:s8479.s9667@msa.hinet.net(詹招琳)
公益新聞>YouTube公益新聞頻道>公民時報>peopo公民時報>公益新聞服務網:【修】總統玉照及題詞核發要點>交通部中央天氣局預報>全球法律資訊網>pchome更多政府消息新聞>安裝免費黃道吉日農民曆<
可食地景的無限可能 市長朱立倫 兼具食用 景觀與分享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新北市報導】什麼是「可食地景」?新北市政府農業局23日在市政會議報告:「可食地景」就是「種植可以吃的植物」且「兼具景觀效果」的栽種手法。市長朱立倫也鼓勵民眾利用荒地或社區屋頂,種出健康安全的蔬菜,兼具食用與景觀功能,也可與鄰里分享。
市長朱立倫指出,可食地景的價值,不僅表現在民眾能安心的食物取得,也增加都市人的農耕體驗及農作知識,更促進社群間的溝通交流,且具備景觀及提供休憩機會。 市長強調,可食地景絕對不是把現有的公園、綠地或公共空間改成可食地景,而是利用荒地、民間私地,或是社區的屋頂進行改造。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市府在都市中推動可食地景,以食用植物取代傳統觀賞用植栽,不但能營造綠意盎然的市容景觀,也能活化閒置土地,並讓民眾藉由種植照顧蔬菜活動筋骨,種出的安全蔬菜,也可與鄰里分享、幫助弱勢家庭,一舉數得。
局長李玟說,可食地景名稱是從英文 Edible Landscaping 翻譯而來,意即「種植可以吃的植物」且「兼具景觀效果」的栽種手法。同時提供許多額外的好處,包括食物產出、營造景觀效果、健康安心的食物取得、食物教育及社群交流機會等。
為推展「可食地景計畫」,李玟說,目前已建置 56 處可食地景供市民認養施作,使社區鄰里的生活空間更有創新與綠意,進而凝聚社區向心力,共同感受健康的新農事生活。
關於老屋健檢,工務局長朱惕之在會議補充報告,目前已接受民眾 321 件申請,並啟動「 行動工務局」機制,結合專業技師公會針對 921 大地震前完工的高樓層建築物進行免費健檢,預計今年 3 月底完成。朱市長則指示相關單位針對公共安全、房屋健檢、都市更新務必確實執行、追蹤、管考。
會議中,朱立倫肯定市府團隊舉辦平溪天燈節、野柳神明淨港活動的努力,並感謝環保團體關心天燈相關環保問題。朱市長表示,新北市天燈施放規則在環境、公共 安全都有詳細規範,新北市會確實執行。他並叮囑環保局在活動後,務必結合地方志工全面做好資源回收,尤其是天燈的回收及山區的清理工作,要讓社會了解這些 資源是可以回收的,也確保山林安全與清潔。
另外,今日市政會議也通過「新北市民間辦理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自治條例」草案,規定只要「人數達 1 千人以上」且「持續達 2 小時」的活動,都必須比照公務機關辦理活動規範,事先提出報備或申請許可,否則將可開罰 2 萬至 10 萬元,還可勒令停止活動;草案 3 月送市議會審議,希望今年 7 月可公告實施。
火災預防科長黃弟勝說,業者活動申請後,地點、時間、內容若有變更或擴大規模人數時,必須重新申請許可或報備,否則將視為重大違規,可立即勒令停止辦理。/10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