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8 07:31:36Zhaolin

台北四十四坎舊址在今大龍峒保安宮廟前



715-1-台北四十四坎舊址碑記98.12.08.jpg






715-2-台北四十四坎舊址碑記原文98.12.08.jpg



台北四十四坎舊址在今大龍峒保安宮廟前

【公益社記者詹招琳/台北報導】台北市四十四坎舊址,位在今台北市哈密街61號保安宮廟正門前對面處。

台北市四十四坎舊址,據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立碑記原文如下:

四十四坎舊址

清嘉慶十年(公元一八零五年),同安籍移民竹保安宮與大龍峒,越數載,富戶王、鄭、高、陳四姓醵貲擇厡定為輦寶輪街地方,建店房四十四間,相對排列,中貫通道。兩端各砌隘門一座,東隘鄰保安宮,額曰「小邑絃歌」,西隘近土地公廟,額曰「大隆同」。居民稱之為隘門內,或謂四十四坎,以崁與間音同也,及西隘外形成下街,乃正名為頂街,此後不時改建,台灣光復後,併頂、下二街為哈密街,高樓櫛比,商賈雲集,儼然通洋大埠,當年締造行跡,已不復得見矣。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立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四月日

據保安宮網站,對「保安宮與四十四坎」記載如下:

保安宮和大龍峒街聚落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過去談到保安宮的興建亦多會論及它和四十四坎的關係。傳聞四十四坎是在保安宮落成後,剩下一些建材,由當時的富戶王、鄭、高、陳等合資廉價承購用以建造四十四間店舖。所謂的四十四坎,即是指位於保安宮左側的木造瓦蓋店舖,兩排店舖共計四十四間,一間叫做一坎。這四十四坎每間大小均等,在建構的形式上則被稱為「一進帶過水」。各棟式樣、大小、尺寸均無不同。

而四十四坎亦有「隘門內」的稱號,乃是為了聚落的防禦功能,在兩端各設有一個隘門。

靠保安宮之側,題有「小邑絃歌」,西側則為「大隆同」,這兩個隘門後來因為道路的拓寬而被拆除了。除被稱為「隘門內」,四十四坎那一塊地方也被稱為「頂街」,這是相對「下街」而言的。所謂的下街是泛指隘門西側至土地公廟的地方。四十四坎可說是大龍峒較早發展的商業市街。

/98.12.08/

延伸閱讀

/713/公益新聞通訊社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已有257年宮史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0366625

/713/ 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已257年宮史http://tnews.cc/02/newscon1_23123.htm